高泉泉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长期以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增长、超前超纲抢跑教学、唯分数论甚嚣尘上,“内卷”日益白热化等教育乱象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顽瘴痼疾,严重干扰了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在此境况下,繁重的校内外课业负担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心理失衡现象频发,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 “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经过反复论证和调研,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布局,为真正有效减轻青少年的学业负担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双减”政策实施后,促进青少年全面综合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也成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的职责所在。公共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青少年校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如何积极履行文化和教育职能,全力提升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课题。
“双减”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被全面叫停关闭,青少年课后及周末不必辗转于各类培训班,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除了参与体育和艺术类学习外,很多家长将孩子求知学习的场所转向图书馆,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升有了更多的期待。
笔者以“双减”并含“图书馆”为关键词,基于对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宣传推广平台的信息检索和收集发现,“双减”之下图书馆备受青少年及家长的青睐,成为了校外延伸阅读学习的热门场所。宝鸡市图书馆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馆延时开放青少年借阅区和中国文学借阅区,仅半个月时间,进馆人数就高达3万多人次,人数比平时多了一倍;图书借阅量达到4万多册次,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数量。浦东图书馆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工作日及双休日下午3点以后,青少年到馆人数大幅增加;少儿类图书的借阅册次占比由原来的50%左右增加到超过60%。当下,公共图书馆成为青少年课后热门“打卡地”,很多图书馆出现了预约入馆码秒光、一座难求的现象。课后集中入馆的人流量和大幅提高的借阅量给图书馆的新冠疫情防控、馆藏文献和空间布局以及人员接待能力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阅读素养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基础,夯实阅读能力对青少年的整体发展大有裨益。培养和提高阅读素养一直是国家大力关注和提倡支持的焦点,连续八年成为国家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提议。“双减”政策落地后,国家在“双减”实施指导意见中再次凸显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之前,很多青少年被繁重的学业所束缚,课外阅读的时间被严重压缩,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量不达标成为发展阅读能力的痛点。“双减”政策为培养青少年的阅读素养提供了时间保障,孩子们将有更加充沛的时间参与阅读活动,解决了一直以来“没时间读”的突出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借此良机,以培养和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为抓手,主动探索,满足需求,促进相关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全国各地很多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面向学校、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现实需要,推出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服务。
学校是青少年阅读学习的“第一课堂”,公共图书馆则是延伸阅读学习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与学校展开交流合作势在必行。在“双减”政策助推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展开交流合作,发挥社会文化资源对辖区学校的辐射作用。
目前,图书馆对学校的阅读推广服务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图书流动站进校园,扩充学校图书资源。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结合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需求,推出了“阅读+计划”方案。将汽车图书馆开进校园,把书籍送到青少年身边,弥补了乡村学校图书资源短缺的问题。南昌图书馆发起了“图书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车内不仅有丰富的青少年纸质读物,还配置了电子图书阅读器,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灵活、快捷、方便的阅览。其二,精品课程进课堂,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湖南长沙图书馆为协助学校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将经典名著导读、心理健康、安全卫生、科普教育等特色课程送进学校。浙江温州市图书馆推出了“馆员进课堂”服务项目,开发面向青少年的图书馆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已研发“世界最美图书馆(上下)”“图书馆漫游”“馆员讲故事”“文字与古籍(上下)”“石碑传拓”“图书馆寻宝”等课程,于每周五下午课后托管时间给学生们开讲。公共图书馆通过流动书车向中小学输送优质图书资源,用丰富的兴趣课程为在校青少年开坛设讲,旨在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优势和文化教育服务职能,弥补学校图书馆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丰富青少年的课后学习生活,培养其阅读兴趣,加强其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和利用。
倡导家庭阅读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书香家庭是建设书香中国的根基。“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教育的重心和根本随之回归家庭,如何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家庭阅读兴趣、提高家庭阅读能力成为众多家长热议的话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如何为家庭阅读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和指导是当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
面对“双减”后青少年及其家长高涨的阅读热情,很多公共图书馆依托资源和人才优势,着力开展家庭阅读推广。如新疆图书馆举办了“书香润家风 共读伴成长”家风故事分享会和立体艺术藏书故事会,还组织了“书香致远‘阅’见美好”诗文朗诵会、“令人心动的文字”阅读分享等多项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之旅,为亲子阅读和家庭阅读提供新型阅读空间和阅读示范。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分级阅读指导。面向0-8岁的儿童及家长,侧重于教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面向9-12岁的少年及家长,以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技能为主。合肥市图书馆聚焦家庭阅读,推出“合图阅读包第九季·小学生家庭版”活动。阅读包中包含3本小学生读物和2本成人读物,成人读物包括1本家庭教育指导图书和1本阅读指导图书。活动招募100个小学生家庭,在21天里进行阅读打卡,完成打卡后即可获得阅读包。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除了要做好传统服务工作,还应有效发挥文献、场地、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纳入常规工作中,实现图书馆角色从“书本位”的阅览服务空间向 “人本位”的多元学习空间转变。
“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发、打造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推广品牌活动,用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入馆兴趣,激发其阅读热情。首都图书馆开展了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以中小学生为导读对象,以领读志愿者为导读主体,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及名家经典著作为阅读内容,努力把阅读习惯根植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热情。上海宝山区图书馆推出了融合宝山文化属性和特色的美育大讲堂,首期活动带领青少年参观“岩彩绘画”展览,讲解“岩彩”作画的历史流变和当代革新,并现场演示砂岩经过多道加工变成“岩彩”的过程,让学生们尽享艺术盛宴。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同时,开展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宫灯、泥咕咕、吹糖人、马街书会河南曲艺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将非遗文化知识推广与沉浸式趣味体验相融合,提升了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公共图书馆围绕青少年阵地阅读推陈出新,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策划开展绘画手工、艺术鉴赏、戏剧表演、科普竞赛、民俗制作、征文创作等多维立体的阅读推广活动,为青少年精心打造趣味性高、参与性强的阅读全域体验项目,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阅读文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双减”新形势下着力提升馆内青少年阅读推广服务的同时,将服务范围拓宽至学校,延伸至家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但很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开拓创新的空间。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发展策略,以期不断提升青少年阅读服务的水平。
2016年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着力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经过六年多的试点和逐步推进,基本建设形成了“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推动了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延伸,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双减”政策实施后,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开展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中上下联通、共建共享的作用。
首先,在青少年阅读资源配置上做好统计调研工作,从总馆到分馆对现有馆藏青少年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等进行清点登记,根据各馆的馆舍面积、功能布局的实际情况,通过统一采买、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的方式统筹文献资源。特别是针对边远、涉农地区图书馆(室)青少年类图书、刊物匮乏的情况,总馆要加强帮扶力度,为分馆及时采买补藏,实现资源均等化。同时在政府财政、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统筹预算,建立青少年文献资源采购经费动态增长机制。
其次,在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方面,总馆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由总馆负责服务器、存储设备、阅览设备和数字资源的集中采购和配置,搭建和运维少儿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向分馆普及青少年数字资源的技术应用,提高分馆人员的青少年数字资源服务水平。
此外,在青少年阅读推广方面,总分馆要积极合作联动,共同宣传推广、组织实施。总馆开展活动之前可以联合分馆进行活动前期宣传和读者招募,将分馆青少年读者请进总馆参加讲座、展览、阅读会等活动,扩大服务范围;总馆也可以直接向分馆输送成熟的青少年阅读品牌活动,由分馆自行组织实施,总馆提供建议、加强指导,共同提高分馆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水平。
除了以上诸方面的联动合作,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服务效能最大化仍需总分馆协同创新。从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调研、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范围拓展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系统化的总分馆青少年读者服务标准规范和运维模式。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现代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对新媒体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应主动尝试推出形式多样的新媒体阅读推广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新媒体图文并茂、互动性强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容易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其多元阅读文化需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新媒体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站建设、微信运营、短视频拍摄及真人直播等渠道开展服务。
在网站建设上,公共图书馆要根据青少年的审美趣味、阅读兴趣和知识需要,加强官方网站青少年板块和阅读平台的搭建和维护。使用界面设计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富有童趣;栏目设置上除了读者指南、文献服务、活动中心、图书推荐等基础板块,还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电子图书、电子报刊、音视频与动漫等各类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和完善线上学习资源。此外,网站建设还应加强交互性设计,以读者留言的形式实现读者与馆员的沟通交流;以作品展播的形式鼓励青少年读者将绘画、戏剧、朗诵、读后感等作品上传至网站,为其搭建才艺展示交流的平台。
在微信阅读推广服务上,除了面向青少年提供基本的馆情馆藏介绍、读者自助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还应根据这一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要,将绘本阅读、诗词鉴赏、美文赏析、科普阅读、展览讲座等活动版块嵌入到微信公众号中,为他们提供丰富便利的线上阅读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建群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创建阅读打卡群,鼓励青少年读者分享每日阅读内容和阅读感受;或者创建亲子阅读群,在线开展亲子共读技能培训与指导,鼓励家长交流亲子阅读经验,招募家长志愿者讲读名家经典作品。
在抖音等短视频传播平台上,公共图书馆认证官方账号,定期向青少年及其家长推送新书推荐、数字资源推广、图书导读、活动宣传、亲子课堂、阅读研学等短视频。同时,公共图书馆通过培养馆员主播或邀请青少年教育专家学者、阅读推广人、童书编辑作家等定期开展视频直播活动,以真人直播的形式,围绕青少年阅读和综合素质培养等话题与青少年及其家长展开线上互动对话。
“双减”后,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立足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阅读活动,还要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打破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边界,挖掘新媒体传播在阅读推广上的发展潜力。在强化规范管理及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对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需求和喜好等信息进行科学精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媒体阅读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坚持特色化、定制化、创新化发展路径,打造公共图书馆新媒体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品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其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政策法规在肯定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及拓展家庭阅读教育与引导职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核心引擎作用。
面向家庭阅读教育与引导工作,公共图书馆要切实开展调研,掌握“双减”实施后家长在日常培养辅导孩子上的困惑难题及现实需求。进而通过图书推荐、授课讲座、沙龙座谈等多种方式教授和研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帮助家长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建立与孩子友好和谐、平等尊重、有爱互动的亲子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家庭阅读氛围。
在家庭阅读氛围的培养和指导上,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家庭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宣传;通过家庭阅读营、亲子阅读打卡、制定阅读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家长和孩子参与亲子阅读的积极性;要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家庭阅读培养课程和互动交流,提高家长的诵读水平、讲读策略和技巧方法;要研制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书目,为家长选书、购书、藏书提供借鉴指导;要面向社区展开合作,通过业务帮扶、图书捐赠、资源募集等方式,筹建资源流动共享、方便快捷的社区家庭图书馆;要积极扩充和培养阅读推广志愿者团队,将图书馆品牌阅读推广活动搬进社区、乡村,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
“双减”实施后,在助力青少年家庭阅读教育的框架下,公共图书馆要以创建家庭阅读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设置家庭阅读教育资源阅览区、开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平台以及推广家庭阅读服务等多项举措惠及广大家长和青少年读者,建立家庭阅读教育延伸服务长效机制,保证家庭阅读推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要破除分属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壁垒和束缚,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为指导要义展开全面合作,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馆服务,实现馆校服务效能发挥最大化,达到“1+1>2”的协同效应,以馆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资源的共建共享上,公共图书馆要继续推进与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总分馆”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吸纳有条件有意向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展开合作,按照总分馆业务标准及规章制度建设学校分馆,以此优化中小学校文献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对于边远和涉农地区中小学校图书资源匮乏的现状,公共图书馆要依托政府相关惠民政策,发挥行业资源和专业优势,以捐书赠书、建立图书流动站、流动书车进校园等形式扩充边远涉农地区学校文献资源。
在精深阅读推广上,公共图书馆要面向中小学校教师及馆员开展阅读推广课程培训,通过融合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培训指导,帮助学校教师和图书馆馆员提升策划、组织和实施阅读推广活动的技能和水平;要联合中小学校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科学调研和分析,并以此制定阅读辅导课程,通过馆员走进课堂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培养阅读兴趣、改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要面向青少年研制推广分级阅读书目,书目围绕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兼顾其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多样化阅读需要;要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创新阅读推广机制,联合中小学校共同推出文化研学游项目。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的馆舍、文献、活动资源,开展包括深度参观讲解、非遗手工实践、小馆员志愿者、文创产品开发等特色研学游活动,丰富广大青少年的课后文化生活。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双减”政策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共育示范模式。加快推行馆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利用图书馆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挂牌成为馆校协同育人教育基地,以常态化机制、多样化手段、创新化思维实现图书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成为公共图书馆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目标。已形成的发展共识是将前沿信息技术嵌入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加工、存储、传播、服务等多领域中,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阅读感知体验和知识信息需求”。
面向青少年读者,首先,公共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创新构建图书馆智慧化阅读服务体系。其一是智慧化文献检索定位服务。鉴于青少年读者有限的信息检索能力,在5G网络场景中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查询找书。通过人机语音互动抓取检索关键词,自动关联统一检索平台进行分析处理,进而为读者匹配准确的目标资源。同时,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文献定位导航技术,对文献的架位地址进行实景导航,指引读者快速找书。其二是智慧化书目推荐服务。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青少年读者群体的年龄层次、知识构成、性格特点、兴趣喜好等信息,以此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在此基础上向读者提供个性化书目推荐。其三是智慧化文献借阅服务。馆内配置智能自助借还机,通过证卡核验、人脸识别或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快速验明身份,全程提供语音指导辅助文献借还。
其次,要赋能空间,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打造图书馆智慧化学习空间。其一是开设数字资源阅览区。公共图书馆借助5G高效传输技术及语音智能检索,通过智能感知阅览设备提供跨平台互联的中外文书刊、动漫动画、展览讲座、学习课程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各类学习、益智软件,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可视化、动态多元的数字资源。其二是开设AI智能互动区。配置智能移动机器人,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为青少年读者提供问路导览、参观讲解、音视频播放、读书读报等个性化阅览服务。其三是开设情景体验区。设置恐龙、军事、航天、交通运输等深受青少年喜欢的热门3D立体书图书专架,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摄像投屏的方式将3D图书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并配以清晰的讲解,将纸本读物多维立体的展现出来。同时,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将知识阅读资源场景化,并利用VR体验设备实现在虚拟阅读场景中身临其境与知识内容互动,体验沉浸式阅读学习的乐趣。
青少年群体往往是新技术的拥趸者,智慧化图书馆所能带来的专业、高效、精准、便捷的知识信息获取,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调动以及虚拟和现实相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对于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围绕时下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开展的“双减”教育改革,从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的视角出发,旨在探究公共图书馆助力“双减”政策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和现实意义。展望未来,公共图书馆还应继续加强统筹调研,释放潜能,积极作为,以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和培养青少年阅读素养为抓手,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新需要,推出提升青少年阅读服务的“组合拳”,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