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田
语文学科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重视知识点、课时目标的落实,而对不同知识间的关系没有梳理,或者梳理得不够深刻,就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成为“孤岛”。与此同时,碎片化的知识因无法纳入知识体系,常常让学生难以灵活应用,且学生记忆也不深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强化知识间的纵横关联。
一、强化学科知识关联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连点成线,由线及面,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织起一张完整的“网”,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时空视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时,及时补充诗歌创作时代的地理、历史知识背景,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加强学生对诗人情感及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从军行》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快速找到该诗中出现的五个地点:“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楼兰”。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短短的诗中连续出现这五个地点一定是有其缘由的,这些地点现在在哪里?唐朝时,这些地方发生过什么事?此时,教师可先关联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指的是青海湖;“雪山”指的是祁连山;“孤城”可能是河西走廊内外的某镇;“玉门关”即为当时的边关要塞;结合注释,了解“楼兰”是西域的古国名,这里指的是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再了解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是唐朝文治武功的鼎盛时期,而此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有吐蕃、突厥。通过对相关地理知识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就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通过指导学生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及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
又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此诗作于公元763年,此时,长达7年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在“安史之乱”期间,诗人一家为了躲避战乱,流落至四川。在这漫长的7年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乡洛阳。所以,当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作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收到捷报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而感悟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狂喜与激动,以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迫不及待。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科关联,需要注意的是,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性质,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学科关联的跨度不能太大,不搞应景式,不走过场。
二、强化生活情境关联
情境有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或学习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让新知在已有的经验上生长和发展。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一是创设参观文中纺织工厂的情境任务;二是创设为文中母亲拍张照片的情境任务;三是创设“母亲,我想对你说”的情境任务。关联的生活情景分别指向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语文要素。在完成第一个情境任务时,学生需要品读母亲工作的环境,通过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工作的环境有着低矮、压抑、闷热、拥挤、噪声大等特点。在完成第二个情境任务时,通过摄影手法中的“慢镜头”“快镜头”“特写镜头”,引导学生聚焦母亲工作时的动作、神态、外貌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异常辛苦的工作和挣钱的不容易。而要完成第三个情境任务,学生则需在前两个情境任务的基础上,以作者的口吻写一写想对母亲说的话,进一步感悟慈母情深,理解“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了,以及“我”拿钱为母亲买罐头的原因。通过关联这三个情境任务,学生融情于境,充分体会到在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情,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方法。
三、强化课文之间关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中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比照参读,辨析评价,抓住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联点,进行单元统整教学,从中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单元统整教学。由于《灯光》一课发生在1947年初秋,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可以把该篇课文放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后面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三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先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类文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革命岁月的了解,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不易。除了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单元统整教学外,由于要求落实的单元语文要素基本相似,教学可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通过总结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灯光》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开国大典》《我的战友邱少云》,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最后再把整组单元的文章串起来,总结分析点面结合写法的表现形式。
四、强化思维方法关联
语言文字和思维之间是外壳与本质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语文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内涵,并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与形象思维的密切联系。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想要融入體验,就必须融入形象思维,否则,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特点的认识就会是枯燥、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特具形象化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进而引发学生想象,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鲜明的认知,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与概括、归纳等抽象思维的密切联系。教学中,在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本之后,教师可围绕文本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聚焦文中的技能方法,适时适度地在每个落脚点进行梳理、归纳,在归纳过程中,深化对思维导图等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强化关联策略,能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立足大语文观,基于学习的系统性,尽可能地挖掘教学的关联点,加强关联性教学,从而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