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间低吟浅唱

2022-10-23 15:37严升大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日林子古诗词

严升大

《登鹳雀楼》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为什么是“白日”而不是“红日”?在我们的认知里,夕阳大多是红色的,诗人王之涣难道不知道这个常识吗?南唐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描写的是南唐早期宫中的歌舞升平。宋朝晁补之的《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用“黯黯”与“暮”前后修饰“青山”“红日”,愁绪更甚。两个“红日”均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属于浪漫主义风格。而王之涣的“白日”不着色调,使我们想到了古人常用的白描写作手法,不带感情色彩。李煜与晁补之的“红日”是浪漫主义写法,王之涣的“白日”明显是现实主义写法,与诗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理性思考来搭配,显然“白日”更能带给人一种理智感:不渲染景物,不触景生情,却依景明理。

好多名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入选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大多教师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诗的景物描写、人物送别与诵读这三个方面,如果放在高年级,那么就要分析诗人送别林子方的时代背景。当时,林子方官任直阁秘书,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多,受到的恩宠也多,被提拔到京城外做官。诗人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加好友,不得不在送别时提醒他一些为官之道。因此,“毕竟西湖六月中”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如日中天”这个成语,感受到林子方的仕途辉煌。接下来,不难体会到诗后两句中的“天”和“日”指的是当朝皇帝,意思是林子方当前受到皇帝的赏识而成为红人,但到外地為官就另当别论了。这是挽留,也是警醒。如果编入高年级,教学的重心就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因此,在读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作者用词的深意,在引经据典的时候更要斟酌字词背后的事件。请看下面两句:

“回望故乡,已是一片梓泽丘虚。”

“回望故乡,你已远在万里。”

这两句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对于后面一句,大家都从“万里”二字体会到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心切,这两个字体现的是空间距离给人带来的感觉。第一句要先查典故弄清“梓泽丘虚”的意思,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梓泽丘虚”出自《滕王阁序》的“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抒发的是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指的是时间距离给人带来的变迁感。

同样是对古诗词的引用,对情人抒发相思之苦若是引用“千里共婵娟”,与爱人同甘共苦用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是不贴切的,会贻笑大方。

到了当代,人类生活的环境影响着时代的语言风格。“么么哒”“打酱油”……这是当代人的一些口头语,与文学是沾不上边的。因为文学是建立在韵律和章法的基础上的。如唐诗,有独特的起承转合;宋词,蝶恋花、菩萨蛮、水调歌头……每一个词牌、各节之间押韵的位置各不相同。读唐诗宋词元曲,甚至上溯到四书五经,沉淀下来的是那个年代的文学底蕴。反复阅读,口语自然就受到影响。

所以影视剧中,一些民国时期文人的语言很有特色,那种白话文是受过古文熏染的现代语言,特别有味。鲁迅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一个“本”字,一个“正如”,是不是特别有味?鲁迅小时候的老师叫寿镜吾,是个老先生,上课伊始他就让学生对对子,倘若我们生在他们那个年代,也受到私塾教育的熏陶,或许我们也能出口成章、出口成对了。

曾听闻有一个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说是绝对,就是没有人对出很贴切的下联。我曾肤浅地对出下联“雾遮壑谷枫”,而后哑然失笑,因为上联看似简单的五个字竟然是以五行作为偏旁的。我怀着好奇心查阅了一些资料,说纪晓岚曾对出“炮镇海城楼”,仔细品味会发现词性、意境、韵脚都对上了,每个字也都是以五行作为偏旁的,但是“镇”“城”二字与上联对应位置的“锁”“塘”两字分别同为仄声和平声,属于平仄对仗不工,这可能就是纪先生留下的缺憾吧。

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偶尔也曾低吟浅唱一番,但从不敢高谈阔论。身为语文教师,肩负传承古诗词的使命,我深知唯有多读细品方可“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福建省光泽县镇岭小学 )

猜你喜欢
红日林子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冬日的林子
勤劳为国本 红日映中国
祖国 你是喷薄的红日
Summer Vacation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人间红日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