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民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一般来说,体育教育属于人体发育的身体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属于生活方面实践层面的教育,表面上看没有关联,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体育教育因身体活动性的本质特点,需要丰富的实践经历与经验,劳动教育需要健康的体魄来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可以在体育课堂中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例如建立体育课堂值日制度,以劳树德;提倡体育器材自制,以劳增智;提升体育劳动实践能力,以劳强体;落实体育劳动评价机制,以劳育美。这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更能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我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目标为: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三大基准点,通过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勤快劳动的习惯;改变学生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没有等级之分的,只有分工不同而已,都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好的财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从而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傲。
一、建立体育课堂值日制度,以劳树德
在常规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一个班一般只有一两名体育委员,且均为固定人员。久而久之,学生、体育委员都会明显丧失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后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体育课后,时常可见体育器材未归位;看台上,学生衣物、水壶、红领巾等未被及时带走等,以及学生在体育课堂当中互相推脱,缺乏奉献精神。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今日我当家,我为大家服务”的奉献观念,进而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值日生”值日制度,安排好每节体育课的“值日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家做主”的服务机会。“值日生”主要负责当天体育课的各项事务,如:课前点名、器材借还,以及课后巡视提醒同伴及时将衣物、水壶带走等事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事虽小,服务人人”的重点,为学生搭建了服务同学的平台,提高学生为大家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潜意识里觉得劳动是光荣的,改变对劳动的态度,从而热爱劳动。因此,建立体育课堂中的值日制度,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崇尚劳动,还能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劳动育人功能。
二、提倡体育器材自制,以劳增智
体育器材的来源和使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教学重点。体育课具有身体活动性的特点,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课堂教学组织的复杂性与课堂使用器材的多样化特征。然而,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装备等存在不足,亟须改变。而自制体育器材,不仅可以解决体育器材的来源,还能让学生快速適应教学的需求,更可以在自制器材的过程中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帮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进而促进其劳动素养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手制作出比较实用的、适合自己的体育器材。例如,在教学投掷内容时,学校配备的是沙包,但教师可以教学生通过自制纸飞机进行第一阶段挥臂动作的学习,建立初步的技术动作概念;然后将纸飞机揉成纸球,进行完整的投掷动作练习。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作技术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手劳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动手制作的器材,使用起来方便,实用性、趣味性强,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思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器材制作尺寸,逐步完善器材功能,客观上也能促进学生对劳动方法的掌握。
此外,学生完成器材制作的动手实践后,会迫不及待地进行器材练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动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在主观上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培养了劳动的积极性。
三、提升体育劳动实践能力,以劳强体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让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接受锻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素养的目的。在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具体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关于劳动方面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例如在各种形式的接力跑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日常的一些劳动技能(播种、收割、搬运等)动作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简单的体育劳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掌握运动技能,体验了劳动的过程。学生从游戏中得到了锻炼,体能得到了提升,也从心里知道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过程的艰辛。再如在水平一二年级《持轻物掷准》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森林冒险”,由此导入,引导学生意识到进入“森林”有重重困难,要认真学习本领,才能战胜难关。教师可带领学生创编各种交通工具(火车、骑马等)模仿操动作,由各小组自由选择进行热身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打果子”“打野兽”等游戏,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作技术水平,还能让学生借助劳动体会收获的快乐。
四、落实体育劳动评价机制,以劳育美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评、互评等评价能力。学生除了可以对课堂上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可对课堂中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借此让教师得以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参与“劳动”的情况,让学生发现身边“最美劳动身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创造的意识。
例如,值日制度的建立可从集合整队、点名、队列练习、器材借还情况和课后巡视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自制器材环节从材料准备、制作过程、创新程度、实用程度、改良效果、合理性进行计分;学生体育劳动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体现、劳动能力展示、劳动素养提升四方面进行点评。整张评价表可侧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中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育劳动技能的掌握与展示、劳动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以及体育品德的示范效果。通过合理的评价,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能够具体落实到各个环节,让学生发现劳动的“美”。
总之,基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多方位的教学视角,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建立劳动值日制度,发动学生因地制宜,自制体育练习器材、进行体育“劳动”游戏自主创编,并渗透乐于奉献精神和劳动最光荣等思想意识培育,如此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各项能力,让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