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食管裂孔疝11例报告*

2022-10-22 01:20魏延栋马丽霜冯翠竹张艳霞李景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胃底裂孔胸腔

魏延栋 马丽霜 王 莹 冯翠竹 刘 超 张艳霞 李景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北京 100020)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是因食管周围膈肌发育异常导致腹腔内脏器 (胃底、腹腔段食管、甚至全胃等)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纵隔所致的疾病,可在包括新生儿期的各年龄段发病。随着产前超声、MR等检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食管裂孔疝在胎儿时期被诊断。目前,对食管裂孔疝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尚存有争议[1,2]。食管裂孔疝Berrott分型分为4型[3],分别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Ⅰ型)、食管裂孔旁疝(Ⅱ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和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对于食管裂孔疝BerrottⅠ型患儿,可先保守治疗,如出现反复呕吐、食管炎、出血,体重不增等,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对于Ⅱ、Ⅲ、Ⅳ型患儿,应考虑早期手术,因为随着病程的进展,疝入胸腔的内容物增多,胃可能发生扭转、嵌顿等,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呕吐并发肺炎等,影响生长发育,重者甚至出现胃扩张破裂导致死亡[4,5]。2015年5月~2021年1月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11例新生儿食管裂孔疝(产前超声诊断),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文号:SHERLL2019022)。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产前(36.6±1.9)孕周超声示胃泡疝入胸腔(图1),考虑食管裂孔疝,在我院门诊行产前咨询。出生孕周(38.5±1.0)周。入院时年龄1~92 d,中位数1 d。手术时患儿年龄2~94 d,中位数4 d。体重(2.82±0.51)kg。10例患儿出生后由出生医院转诊至我院治疗;1例患儿出生后在我院新生儿外科门诊定期随访,出生后3个月因反复呕吐伴咳嗽,体重增长缓慢收入院治疗。11例患儿入院后予尝试少量喂养,均出现纳奶后呕吐。术前腹部超声、上消化道造影(图2、3)及胸部CT(图4~6)可见贲门及胃体位于膈上,疝入胸腔,且伴有胃扭转,依据Berrott分型,均为混合型(Ⅲ型)食管裂孔疝。

图1 产前超声示胃泡疝入胸腔 图2,3 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疝入胸腔伴胃扭转 图4~6 胸部CT及三维重建示胃泡疝入胸腔 图7 术后6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裂孔疝无复发

病例选择标准:产前诊断的食管裂孔疝;有纳奶后呕吐、呛咳等症状;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为食管裂孔疝。

1.2 方法

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其中9例Nissen术,2例Thal术。采用四孔法。头高足低位,气腹压力 6 mm Hg(1 mm Hg=0.133 kPa)。①置入trocar:经脐小切口置入5 mm trocar,置入观察镜,右上腹置入2个3 mm trocar,左上腹置入1个3 mm trocar。②暴露食管裂孔:于剑突左侧腹壁进针(2-0带针丝线),缝合于食管裂孔前壁的膈食管韧带上,然后将针从肝镰状韧带的右侧腹壁穿出,利用悬吊线将肝左外侧叶牵拉,暴露食管裂孔。③游离疝囊及食管:操作钳将疝入胸腔的胃向腹腔牵拉,将脏器还纳,可见疝囊覆盖胃底、贲门处,将疝囊拉入腹腔,在疝囊颈水平用电钩游离切除,注意保护胃壁无损伤,将疝囊游离后可暴露出扩大的食管裂孔和食管。然后由两侧膈肌脚处,继续沿食管下端向上游离约 2 cm。注意保护迷走神经及食管壁,切勿造成损伤。④缝合食管裂孔:操作钳由食管后方向前掀开食管,暴露膈肌脚,用2-0 丝线间断缝合两侧膈肌脚 2~3 针,以紧缩食管裂孔。为避免缝合过紧导致食管狭窄,缝合完成后食管裂孔保留3~4 mm为宜,可容持针器自由进入。⑤胃底折叠:Nissen术(9例),将游离的胃底后壁绕经贲门后面顺时针牵拉,在食管下端前面与胃前壁对合(360°),缝合浆肌层固定胃底2~3 针,中间固定食管肌层,包绕食管约长2 cm,将包绕后的胃底上缘与膈肌固定缝合2 针,可防止食管向上滑动;Thal术,2 例患儿因胃底小,牵拉胃底行360°包绕下段食管困难,故从食管后将胃底顺时针牵拉到食管右侧,与胃前壁缝合,270°包绕食管。

2 结果

11例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其中9例Nissen术,手术时间(173.0±43.8)min,2例Thal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84、206 min。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5±1.2)d。住院时间(14.1±4.1)d。11例随访7~74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裂孔疝无复发(图7),身高、体重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无明显呕吐,无纳奶呛咳等症状。

3 讨论

随着产前超声、MR等检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食管裂孔疝在胎儿时期被发现[6,7]。本组病例产前发现异常均是在孕晚期(32~39孕周),超声提示腹腔胃泡变小,并有胃泡疝入胸腔的表现(图1)。由于疝的内容物及胎儿变化,产前超声的对食管裂孔疝分型较困难。产前要与先天性膈疝做鉴别,超声要仔细观察膈肌裂孔与胸主动脉、食管的关系,同时要观察疝入脏器情况,当产前超声有如下征象时应考虑食管裂孔疝:腹部未见胃泡回声;后纵隔、胸主动脉右前方的食管区域发现无回声区;纵隔无移位[8]。膈疝产前超声常提示有胃泡、肠管、脾脏、甚至肝脏疝入胸腔。患儿出生后应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应及时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本组11例患儿在出生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胸腹部增强CT,均为混合型(Ⅲ型),且伴有胃扭转。与文献[9]报道新生儿食管裂孔疝以滑动型(Ⅰ型)为主有所不同。鉴于产前发现的食管裂孔疝以Ⅲ型为主,生后应予禁食,尽早完善上消化道造影明确分型。胸部CT检查亦可显示出疝入胸腔内容物,三维重建图像更增加了检测敏感性,对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尤为重要。

新生儿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由于新生儿腹腔容积小,组织娇嫩等造成操作困难,术中可利用悬吊线将肝脏左外叶牵拉,增加操作空间,清晰地将食管裂孔暴露,便于腔镜下游离疝囊及缝合膈肌脚,降低操作难度。新生儿组织娇嫩,术中操作时容易造成副损伤,可能会造成胃壁撕裂、肝被膜破裂等,操作要轻柔。肝、脾、肠管等脏器极易被损伤,应注意保护。在儿童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方式中,Nissen 术与Thal术的治疗效果相似[10,11],新生儿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方式一般行Nissen术,但需根据术中患儿的胃部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由于部分新生儿的胃容积较小,在行Nissen 360°包绕时易导致胃壁包绕过紧,增加术后食管狭窄风险,可行Thal术。本组2例因患儿胃底小,选择行Thal术。

本组10例生后由出生医院转至我院,出生后2~8 d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生后3个月因呕吐逐渐加重、体重增长慢由门诊收入院,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Ⅲ型伴胃扭转,出生后94 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对于Ⅱ、Ⅲ、Ⅳ型患者,即使进食后暂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也应密切随访,观察患者身高、体重是否落后,营养发育是否正常,有无肺炎等并发症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新生儿期行手术。随着微创观念和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12,13],本组1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0例生后2~8 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

产前诊断的食管裂孔疝出生后尽早明确分型,决定治疗方案,对预防出现反复呕吐、肺炎、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部分Ⅱ、Ⅲ、Ⅳ型食管裂孔疝患儿为避免胃扭转、嵌顿等发生,新生儿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产前诊断的食管裂孔疝是安全可靠的。

猜你喜欢
胃底裂孔胸腔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疗效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得了食管裂孔疝怎么办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多种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