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多中心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

2022-10-22 01:55齐洪武刘岩松张立钊曾维俊刘清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母细胞脑室胶质

齐洪武 刘岩松 张立钊 乔 民 曾维俊 刘清石

1 病例资料

60 岁男性,因左侧肢体力弱、右手指麻木2 个月伴右侧面部麻木1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上肢及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肢体肌力4级。颅脑MRI 检查示:双侧顶叶可见结节状T2稍高信号影,增强后呈边缘强化或结节样强化,边界清楚,最大病变位于右侧顶叶(2.2 cm×3.2 cm×2.5 cm),左侧顶叶病变大小约2.1 cm×1.3 cm×2.2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右侧侧脑室受压变扁,中线结构稍左偏(图1A)。完善术前准备后,先行右侧顶叶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顶胶质母细胞瘤(WHO 分级Ⅳ级)。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及感觉改变。2 周后再次行左侧顶叶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左顶胶质母细胞瘤(WHO分级Ⅳ级)。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及感觉改变。术后11 d 复查颅脑MRI示左侧顶叶肿瘤残留(图1B),行头部伽玛刀治疗(共设4个靶区、计13 个靶点,给予50%等剂量曲线、周边剂量为1 500 cGy、中心最大剂量为3 000 cGy);并同步化疗(替莫唑胺,300 mg/d),每28 d为一周期,用药时间为连续5 d,1次/d,间隔23 d。术后5 个月复查颅脑MRI 示肿瘤控制良好(图1C)。术后11个月出现继发性癫痫,复查颅脑MRI示右侧顶肿瘤复发并侵及右侧脑室壁(图1D)。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口服卡马西平(0.2g,3次/d)控制癫痫,继续替莫唑胺化疗。术后13 个月,突发意识不清,急查头颅CT 示脑室出血,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均已堵塞,考虑为右侧顶叶胶质母细胞瘤卒中(图1E)。急诊在全麻下行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术,对症治疗3周,复查头颅CT示脑室内出血已吸收(图1F),恢复良好出院。此后,病人未再行替莫唑胺化疗。术后17个月因肿瘤快速生长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图1 颅内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前后影像

2 讨论

多灶性胶质瘤占胶质瘤的11%,而多中心性胶质瘤占6%。多灶性胶质瘤的病灶之间相邻较近,播散途径较为明确,譬如脑脊液通道、白质传导束(胼胝体、前后联合、穹窿、锥体束)等。多中心性胶质瘤的病灶之间相邻较远,肿瘤病灶分别位居两个脑叶,甚至位于两侧大脑半球,无明显肿瘤细胞播散途径。多灶性胶质瘤病理等级往往比多中心性胶质瘤高,多灶性胶质瘤以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而多中心性胶质瘤以级别较低的星形细胞瘤常见。少数多中心性胶质瘤的不同病灶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理性质,多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其他类型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单纯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较短。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行放疗结合替莫唑胺化疗。对多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多病灶切除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而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所有病灶后的生存期,与单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生存期接近,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本文病例为多中心性胶质母细胞瘤,均位于脑功能区,一次性切除可能致病人全瘫,故采取分期手术。对肿瘤位置较深、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的病人,可采取立体定向活检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后续综合治疗。

猜你喜欢
母细胞脑室胶质
脊髓小胶质细胞群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和复发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胶质母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