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自然联结的中介与环境价值观的调节作用

2022-10-21 02:21陈丽萍黄明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敬畏量表效应

陈丽萍,黄明明

(萍乡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江西 萍乡337055)

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了国际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使用、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学术界对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B)高度关注。亲环境行为俗称环保行为,是对环境友好,爱护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即人们以保护环境或者阻止环境 恶化为行为意图,所表现或塑造的人类活动[1-2],如垃圾回收、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日常行为举止。虽然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较为稳定,但大学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对象群体,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研究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敬畏情绪(Awe Emotion, AE)是指当人们面对比自己更庞大有力量,并且超越自己目前认知范围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包括崇敬、服从、惊奇等情绪表现,属于一种积极的道德情绪范畴[3]。作为一种道德情绪,对激发和维持自我积极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实现进一步的自我超越,研究发现,在个体体验到敬畏情绪时,其注意力开始从自我转移到外界,自我利益和自我需求减弱,变得更注重他人和集体利益[4-5],敬畏情绪带来的这种变化效应与亲环境行为属性保持高度一致,对激发个体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内研究也发现,敬畏情绪对个体亲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正向预测作用,敬畏水平越高,个体亲环境行为水平越高[6-7]。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可知,敬畏情绪成为了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诱发源,激活了个体对环境的友好倾向行为,最终引发亲环境行为[8]。因此,本研究假设H1: 敬畏情绪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亲环境行为水平。

自然联结(Connectedness to Nature, CN)是一种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紧密程度的类人格结构,它是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表征、情感体验和行为表达[9],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密程度。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敬畏情绪对个体自然联结水平有重要的预测作用[7, 10],且自然联结可以预测个体亲环境水平[7, 11]。敬畏情绪体验使得个体缩小了自我范围和自我意识,强化了集体利益和集体感知的体验作用,更容易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与自然形成了更强的个体自然联结水平[5]。生态自我理论强调,随着自我范围的缩小,个体会把自己与外界自然环境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自我内容的一部分,形成更高水平的自然联结[12-13],同时,为了维护生态自我,个体对环境表现出更友好的倾向。因此,本研究假设H2: 自然联结在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环境价值观(Environmental Values, EV)是一种与环境保护行为紧密相关的个人价值观,包括了利己价值观、社会利他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14]。依据“规范-激活”理论(Norm-Activation Theory)可知,个体的社会活动行为会受到已经内化而成的价值观规范的约束,积极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外界刺激或激发个体积极行为表现[15],Stern和Dietz(1994)在“规范-激活”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环境价值观的“规范-激活”理论,表明了个体环境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环境关心、道德情绪等影响,这种影响是基于环境价值观而产生的[14]。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境价值观及其不同形式,对主客观因素影响个体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人类价值观可以调节个体对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主观态度和实际的回收行动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个体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关系[16],具有强烈环境价值观的人更倾向于认为食品质量有利于健康,更青睐于绿色消费等亲环境行为[17]。因此,本研究假设H3:环境价值观对敬畏情绪和大学生亲环境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生态自我理论以及“规范-激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结论,形成本研究假设框架,探究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影响的中介与调节机制,以期为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培养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一、对象和方法

(一)被试

采取按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的3所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共计893名,最终获得有效数据880份,其中:男生238人,女生642人;大一342人,大二280人,大三167人,大四91人;理工类专业279人,文史类486人,艺体类115人。所有被试年龄在16~24岁之间,被试平均年龄是(19.88±1.43)岁。

(二)工具

(1)特质敬畏量表[18]。有Shiota(2006)开发,后由国内学者董蕊等人翻译成中文版,量表共计6个条目,Likert-7级计分,总得分越高,敬畏情绪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是0.77。

(2)亲环境行为量表[19]。由Lincoln(2015)等人编制,后由林纯翻译成中文版亲环境行为问卷,该量表共计13 项,Likert-5级计分,含有日常环保、社交环保、公民环保三个维度,量表总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是0.892。

(3)自然联结量表[20]。由李娜等人(2016)翻译成中文版。该量表共计14个题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其中11个正向计分,3个反向计分,量表总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自然联结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是0.81。

(4)环境价值观量表[21]。由许黔宜(2008)编制,该量表共计12个条目,有利己价值观、利他价值观和生态圈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4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总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环境价值观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是0.84。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及量表信度检验;运用Process v3.4进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法对测验的所有项目得分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共有7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被提取出来,首成分对总变异解释率为17.08%,小于40%解释率的测验标准[22]。说明了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结果

(一)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

对本研究中的各个变量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中研究变量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

(二)中介与调节效应检验

依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提出的检验程序对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与环境价值观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23]。本研究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检验。

首先,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专业),并利用PROCESS v3.4中的模型4,重复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进行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敬畏情绪对大学生自然联结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2,t=5.59,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28,0.54];自然联结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8,t=6.69,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46,0.65];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31,t=4.18,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20,0.39]。自然联结在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是0.24,95%的置信区间为[0.13,0.38]。以上路径效应值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且均达到了显著性统计水平,因此,自然联结在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其次,采用PROCESS v3.4中对模型59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发现,环境价值观的调节效应在直接路径达到显著水平,而在中介路径的前后半段均不显著,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专业),并采用PROCESS v3.4中的模型5,同样重复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估计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与环境价值观的调节效应及其95%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敬畏情绪对大学生自然联结的预测显著(β=0.43,t=13.38,P<0.001, 95%CI : 0.38~0.47),自然联结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预测显著(β=0.41,t=15.26,P<0.001, 95%CI : 0.36~0.45),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预测显著(β=0.30,t=11.08,P<0.001, 95%CI : 0.26~0.35),其中,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值是0.18,95% CI是0.16~0.20。 环境价值观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预测效应显著(β=0.28,t=6.90,P<0.001, 95%CI : 0.23~0.32),环境价值观与敬畏情绪的交互项(敬畏情绪×环境价值观)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也显著(β=0.12,t=2.90,P<0.01, 95%CI : 0.08~0.19),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自然联结中介效应与环境价值观调节效应的BOOTSTRAP检验结果

再次,为了环境价值观对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与调节机制,以一个标准差为界限,将测验被试分为高水平组(M+1SD)、中水平组(M)和低水平组(M-1SD),探究不同组别被试环境价值观与敬畏情绪交互项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预测效应及其变化。结果显示,环境价值观与敬畏情绪的交互项在高水平环境价值观组中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预测作用显著(β=0.29,t=4.13,P<0.001),在中水平环境价值观组中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预测作用也显著(β=0.20,t=3.10,P<0.010),在低水平环境价值观组中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8,t=1.76,P>0.05)。这说明,随着大学生环境价值观水平的提高,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变得更加显著。

最后,由于受到了环境价值观调节效应的影响,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具体如下表3所示。

表3 直接效应值受环境价值观调节效应影响的结果

三、讨论

(一)敬畏情绪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验证了本研究假设H1,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一致[6-7, 24],与计划行为理论基本观点相符合[8,25]。如前文所述,敬畏情绪促进了大学生更加关注集体利益,面临环境污染等公共问题时,其环保意识会增强,强化了大学生亲环境行为行为。大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其环保行为具有可塑性特点[26-27],在经过惊奇的“浩大”事件后,对其中人物产生敬畏情绪的同时,将外界生态环境系统部分纳入到自己的自我范围之中,为了维护自我,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行动和措施去进行环保活动[4]。

(二)自然联结的中介机制

本研究发现,敬畏情绪可以通过自然联结影响大学生亲环境行为,验证了本研究假设H2,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一致[7,24],符合生态自我理论的基本观点[12-13]。自然联结的中介作用机制揭示了敬畏情绪影响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内部路径机制,中介机制形成的原因复杂,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论述。首先,敬畏情绪对大学生自然联结产生了显著影响,这说明,提高大学生敬畏情绪可以增强大学生与外界自然环境的亲密度和关联度,主要原因可能是敬畏情绪影响了大学生对自然的认知,体验到大自然的力量、积极作用以及这种力量和作用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3,13,28],使得大学生意识到自己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进而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自然联结。此外,受到敬畏情绪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自我与集体更加融合,与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自我与生态环境更加融合[12, 29]。其次,自然联结为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自然联结属性来看,强调自然与个体的亲密关系,自然联结水平较高时反映了大学生自身与自然界的联系紧密性。已有诸多研究也揭示自然联结时个体亲环境意识和行为的积极预测因子[7,28],考究并论证了个体与自然界联结越密切,亲环境行为越明显,与我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一致。最后,自然联结的中介机制强调了自然联结在敬畏情绪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提高大学生自然联结水平,同样可以加强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效应[7,24]。

(三)环境价值观的调节机制

本研究发现,环境价值观可以显著调节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关系,验证了本研究假设H3,与环境价值观的“规范-激活”理论观点相吻合[30]。高环境价值观的大学生在体验到敬畏情绪时,其亲环境行为水平显著高于低环境价值观的大学生,体现了环境价值观对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关系的促进作用,环境价值观作为一种规范个体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内在信念,其行为规范会得到约束,实现亲环境行为水平的提高[14,31],成为调节敬畏情绪影响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关系的重要因素。环境价值观的调节作用突出了大学生看待生态环境的标准和原则,这些标准和原则决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态度[32-33],内在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是保证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发生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环境价值观尤其是生态取向价值观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强烈且持续的环境偏好、环境意图和环境行为[33],这类大学生更加严格坚守环境信念、态度和规范,并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原则,从而理性地思考和应对环境的价值,无论在何种条件下 这种信念都能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亲环境活动[32]。

四、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敬畏情绪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自然联结在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环境价值观对敬畏情绪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敬畏量表效应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懒马效应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敬畏“签字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