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漫
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0
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功能尚待建立,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较高。腹泻是婴幼儿阶段常见的儿科疾病,以腹泻、呕吐、发热为典型症状,伴随着大便性状的改变,多见于季节交替时[1]。其发生与轮状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并且多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流行病学调研显示腹泻是婴幼儿发病率第二位的疾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依据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不同的腹泻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2]。感染性腹泻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而非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与饮食因素、气候因素相关[3-5]。腹泻的发生对婴幼儿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临床也较为重视婴幼儿腹泻患儿的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为促进婴幼腹泻患儿护理质量提升,在临床应用全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以本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软件SAS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组后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36个月,平均(16.20±6.82)个月;病程2~14d,平均(6.20±3.08)d。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36个月,平均(16.35±6.75)个月;病程2~13d,平均(6.32±3.0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腹泻病,具有腹泻、呕吐、发热、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②所有临床资料完善,监护人知情同意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②不足34周早产儿;③他院首诊患儿。
1.2.1 对照组
收治患儿后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按医嘱用药、静脉输液、体温等生理指标监测,告知家属疾病日常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实施方法如下:①疾病健康宣教,监护人是腹泻患儿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中重点发挥监护人的护理作用。首先通过文字、视频等资料向其介绍腹泻病,增加对腹泻病的了解程度。同时指导家属进行护理,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和疾病预防效果。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护理流程及作用,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②心理干预,在患儿长期腹泻过程中其监护人情绪不稳定,易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在受到病情反复的影响下加重。因而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及时疏导监护人的不良情绪,并详细解释腹泻病发生的原因,增加其对腹泻病治疗的信心。③基础性护理,在常规用药、输液、指标监测等基础性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流程正确,避免不正确护理操作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④饮食护理,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干预。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保持母乳喂养,但向母亲强调饮食干预,避免食用油腻性食物,并增加饮水量以稀释乳汁。在日常哺乳时,缩短哺乳时间,避免大量进食而增强胃肠负担。正常饮食的患儿,注意选择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在保障营养的情况下选择肉末、鱼肉末、碎菜末进行喂养,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饮食护理中注意减少糖分的摄入,并依据实际情况补充患儿微量元素、肠道菌落,避免肠道功能紊乱。⑤体征监测,在收治患儿后对其精神状态、意识、尿量、排便情况、皮肤等进行监测,记录患儿的饮水量、排尿量,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低血钾、代谢酸中毒,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进行护理。⑥消毒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日常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同时提醒监护人对患儿使用的餐具、衣物定期进行消毒,加强病房通风通气,减少探视。⑦皮肤护理,及时为患儿更换尿布,每日以温水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洗,擦洗后干燥皮肤。
(1)评价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疗效的影响。显效:护理72h内,患儿各项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正常,疾病体征消失。有效:护理72h内,患儿各项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性状基本正常,疾病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护理72h内,患儿各项症状改善不明显,大便性状未得到明显改善,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记录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发热控制时间。
(3)以儿科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监护人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包含15个条目,问卷涉及护理技术、对病情、用药、饮食介绍、护理服务态度等的调查,20~59为不满意,60~79基本满意,80~89满意,90~100完全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完全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录入数据至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n(%)]
观察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发热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对比(d,)
表2 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对比(d,)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腹泻是婴幼儿阶段常见疾病,对婴幼儿健康发育威胁较大。腹泻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大类:感染因素所致腹泻、非感染因素所致腹泻。前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其中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秋冬季节的腹泻绝大部分属于此[6]。后者则主要是饮食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腹泻,其中饮食因素包括喂养不当、不耐受型腹泻、食物过敏腹泻;而气候变化造成腹部受凉等也会诱发腹泻[7]。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因而婴幼儿发生腹泻频率极高,并且由于引起腹泻的致病因素较多,加之许多患儿腹泻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治疗上较为棘手[8]。由于发病原因复杂,临床在治疗腹泻中需首先明确患儿的腹泻类型,然后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其治疗疗效的高低不仅与选择治疗方案相关,也与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相关。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护理新模式,其核心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涵盖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方方面面[10-12]。将其用于腹泻患儿的护理中,围绕患儿腹泻的治疗开展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为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实施疾病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具体护理措施,最终使得腹泻患儿的护理质量有明显的进步。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全面系统护理干预采用更多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开展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后,其结果显示对患儿疾病治疗疗效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系统护理的开展能促进腹泻治疗疗效的提升,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其次开展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对缩短患儿病程也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发热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质量的提升对缩短患儿病程有显著作用。此外,家属也更为认同全面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显示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的干预效果较好,可辅助治疗以促进疗效提升,并且能明显缩短患儿病程,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