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琴,雷绮兰,曾引章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135
近年来,中医疗法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范围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中草药、中药颗粒还是中成药,其疗效已得到相关学者研究的证实[1]。数据[2]显示:现阶段我国拥有达12000多种中药药材,其中有接近半数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药品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3],因此改善中药房的管理以减少药品受损对患者及医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个医院采用较多的仍是传统的常规中药房管理[4],主要包括采购药材、检查库存、处理过期药材、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应用效果低于预期[5]。基于此,本研究在中药房管理中引入规范化管理,探讨在管理前后对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纳入本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200名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治疗期间药房是否采取规范化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和研究组(已接受)。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8~82岁,平均(35.71±4.86)岁;疾病类型:肢体经络病30名,肾脏病23名,肝脏病16名,呼吸系统疾病21名,消化系统疾病7例,其他病症3名;中草药处方、中药颗粒处方及中成药处方分别有38例,40例,22例。研究组100例患者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18~83岁,平均(37.21±4.43)岁;疾病类型:肢体经络病28名,肾脏病25名,肝脏病17名,呼吸系统疾病20名,消化系统疾病6例,其他病症4名;处方类型:中草药处方40例,中药颗粒处方35例,中成药处方25例。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症类型、处方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治疗指征;②研究得到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病情严重,耐受性差;②认知障碍,精神异常。
规范化管理前的管理模式为常规中药房管理,专人专员负责采购药材并进行管理,指定负责人定期检查库存药材,检查项目包括生产日期、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及时处理过期或损坏的药材。此外,还要合理调配部分药物,管理人员要熟悉掌握药材的相关知识,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禁忌情况,确保在药房是能够判断药物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化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药材选购:选取药房中资历经验丰富的中药师负责药材选购,在选购药材时,严格遵循中药标准,保证药材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2)购药渠道:按照要求选取合法的进货渠道,确保所购药材符合行业标准及质量要求。
(3)调剂:在调剂药品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药师处方要求,中药师需核对处方内容,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进行调剂。若出现药材名称较多、丢失、剂量不明等情况时,及时告知医师。
(4)药材贮存:在药品储存时实施分类管理,要避免药材品质受到光照、温湿度、保存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5)加强培训:定期培训临床医师以及中药师,提高其专业能力以及操作水平,强化药品管理的规范性,减少出错率。
(1)记录两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
(2)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错配、多配、漏配、脚注错误、发药错误、剂量差异及其他调配出错情况。
(3)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从候药时间、调配时间、配药出错率、服务态度等维度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共10题,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69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100%。
本次试验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行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对比()
表1 两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对比()
研究组调配总出错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调配出错率对比[n(%)]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中药药材的采购、检验、入库、储备及使用等过程中都需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管理[6],任一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药材质量,从而影响接受药品治疗的患者的疗效,甚至影响生命安全[7]。常规管理中,医生处方、配药师疏忽、药材品质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药品应用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调配出错率较高[8]。临床已证明[9],只有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要求才能保证药品质量以及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选材、管理到使用等多方面实施严格管理,达到降低调配出错率的目的。
续表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中药房管理引入规范化管理对临床安全用药以及对患者用药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分别为(11.64±1.82)min、(4.46±0.43)min,均短于对照组对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另一方面,研究组出现发药错误、剂量差异、脚注错误等调配出错情况的患者共有4例,调配总出错率为4.00%,对照组出现错配、多配、漏配、脚注错误等调配出错情况的患者共有11例,调配总出错率为11.00%,组间比较,显然研究组的调配出错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37<0.05)。最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16<0.05)。分析数据认为,常规中药房管理已不能满足目前患者对用药的时效性及安全性要求,因此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对提升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药品选材中严格遵循中药标准,保证药材的安全性。同时按照要求选取合法的进货渠道,并在调剂药品过程中,要求中药师核对处方,在药品储存时避免药材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定期强化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采取以上规范化管理措施后,患者的候药时间及处方调配时间明显较管理前缩短,保证了患者能及时用药。此外,在规范化管理前,药房调配出错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性,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耽误患者病情,而在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后,调配出错率大大降低,用药事故明显减少,显著提升了用药安全。最后,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可知,管理后患者从候药时间、调配时间、配药出错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提升了工作效率。马力[10]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房管理引入规范化管理后,药品调剂准确率为97.46%,较管理前的84.16%有大幅度提升;患者用药满意度也有显著升高,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中药房管理引入规范化管理对提升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并且大大降低了调配出错率,提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