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恰逢其时

2022-10-21 10:03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评价

文/于素梅

自2018年系统研究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现实问题,体育课程要一体化,究竟一个什么样的课程模式才能真正地诠释体育教育的真谛,体现体育学科的价值,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新时代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当下,需要更加高站位、远视野地把握体育究竟能够给学生未来一生带来什么,是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而不只是单纯追求健康,也不是单纯为终身体育奠基。体育课程如何充分挖掘为学生健康而幸福人生奠基的作用,单一地从健康的角度建构课程模式难以实现,因为,对人生来讲,健康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是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而不是终极目的。只是健康还难以体现更有价值的人生。而幸福不仅人人期待、追求,而且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也才能更好地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细、落实。

一、学校体育是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提高到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从注重配备体育教师到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无论是对体育课还是对体育教师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在学校体育地位、价值和意义定位方面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高定位、强功能,需要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能够真正跟上时代赋予的强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纵观学校体育百余年发展历史,其发展道路可谓是改革中前行,其价值意义可谓是发展中补充,无不显示出学校体育旺盛的生命力和教育的凝聚力。

学校体育的核心重在育人,而不只是停留在把体育课开齐开足上好,也不只是在简单地追求把体育教师配齐配强,更不只是仅仅优化场地器材资源,包括信息技术的引入等,这些都共同指向了服务人的发展需求上。学校体育究竟能够满足学生何种发展需求?以往,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基”“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服务”,而今,学校体育价值越来越凸显,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其功能价值更体现了能够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如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所表述的那样,锻炼、健康与幸福,这条发展需求逻辑才充分表达出了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教育的真谛指向了幸福人生。

二、体育课程需要一体化建构与精准实施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更对体育教育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体育课程实施并不乐观,不仅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现象突出,而且多数学生运动兴趣不足,体质健康总体下降趋势依然存在,1至2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学不懂、学不乐、学不会、学不热现象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这一系列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体育课程一体化系统建构与精准实施至关重要。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正式启动了“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这项重大的一体化课程建设任务,提出了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内涵“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基于不同学段学生发展规律和体育学科特点,分学段定位了体育学习方式“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创建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运动需求理论;通过研制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开发模块化系列专项运动教程,系统解决衔接问题;探索了“生本化”理念、“层次化”目标、“结构化”内容、“多样化”实施、“多元化”评价的一体化联动机制理论与方法;提出体质健康按学段特征分层、按目标定位分类、按责任主体分工的“三分融合”方案等。然而,这些理论、方法、机制与方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需要一个能够系统、全面又精准的课程模式,将体育课程一体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扎实推进。纵观国内外已有体育课程模式诸如动作教育模式、多种活动模式、户外冒险活动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知识观念模式、体适能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等,都不同程度地为体育学科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都能够从某一方面凸显其体育课程价值,但要真正达到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更好地诠释体育学科课程,还需要一个更加全面而系统的课程模式,才能将其落实到位,实现一体化对体育课程的价值意义。

三、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必要且紧迫

体育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而不断推进,大约每十年一个轮次,每次改革都如同经历一场大变革,力度大且特点鲜明。一体化一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可谓是颠覆性的,整个课程理念突出了“生本化”,注重以人为本,聚焦人的发展,尤其是拥有一条明确的逻辑主线“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使得课程自始至终都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学生再去被动接受课程的学习。在观念上,需要体育教师从长期“以教定学”的观念中走出来,倡导体育教师遵照“以学定教”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学生理应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体育课程无外乎要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多方面建构与系统推动。在目标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聚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成为各学科课程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如何改革课程使其更全面地达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享受乐趣”放在首位,不仅意味着向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也是长期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要突破的难题。体育源于游戏,是带有乐趣的运动,但学生参与中多数却感受不到其乐趣的存在,也就是说,趣味性未能被充分挖掘和显现出来。“享受乐趣”实际上是一种幸福体验,在运动中不能享受到乐趣,也就意味着缺乏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就更难以达到。因此,目标上不可忽视从提高幸福感方面确保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内容上,两办《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懂、学会、学乐、学热,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注重寓教于乐、难易适中、突出进阶、全面系统。无论哪类内容,都需要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兴趣爱好、运动需求等角度把握进度。为了满足学生健康而幸福人生的长远需求,无论是大单元情景式活动设计,还是跨学科主题式融合教育,需要教会学生的核心内容都需要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如果这些内容被编进新教材,教师一定要用这些教材去促进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能只是教教材。因此,内容上要能够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规划与实践。

在实施上,体育课程需要通过“学、练、赛、评”系统化组织,既要保证课堂上组织形式的完整性、系统性,还要考虑每一种形式的趣味性、新颖性以及实效性,使得整个实施过程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学”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对于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要有获得感,了解和把握学的是什么、掌握学的有效方法,学懂必不可少,学乐更为重要。“练”是一个在学的基础上的强化过程,练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所学的内容,要达到练得多、练得好,练得积极性要调动起来,练的精准性要把握住。“赛”一方面可以看作是特殊的练,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展示、一种检验,以及运动能力提升、健全人格培养的过程。所以,“赛”的活动的开展本身就带有强化、检验、激励、驱动等作用。通过“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乐于竞争的需求,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有的或因比赛获胜而有比较强烈的成就感,有的或因比赛失败而产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不惧失败的奋斗精神。“评”看似一种评价,实际上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评出优劣、对错,过程性评价的引入可以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终结性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习结果或达到的水平,决定下一阶段要学什么,确定要学成什么样。所以,“学、练、赛、评”一个都少不得,也都需要有参与感、成就感,共同聚焦于幸福感。只有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调整为一种幸福体验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更有价值、意义,也会更有成效。

在评价上,评价是体育课程的关键构成要素,一体化提出评价“多元化”,包括学业质量评价,体育课堂评价和运动能力评价,这些从学业、课堂到单项运动的评价不仅逐渐细化,而且每一类评价都聚焦在了学生身上。对学业质量的评价从学生的“知、能、行、健”四个维度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正是学生未来健康工作和幸福生活的保障。对体育课堂的评价从“乐、动、会”三个维度开展,首要维度就是“乐”,一节课乐不乐被作为判断一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志之一,可以看出,学生积极开心地参与,享受体育课上各项学、练、赛活动都能乐在其中十分关键和必要。享受乐趣能否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既能衡量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有乐趣,是否深深被吸引的关键性衡量因素。注重并强化合理适宜的“动”,既是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也能够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会”表面上来看是体育课堂目标达成的标志,实际上,是衡量能否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以及带来多大成就感的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而“乐动会”课堂正是未来幸福体育课堂的显著特征。对学生运动能力进行评价,能够反映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培育达到的水平,也因有了运动能力评价让不同学段学生达到该学段要求的运动能力等级后更有成就感,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政策要求和现实需求也更加容易实现,并能够检验达到的水平。

基于一体化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其目标指向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既能满足学生追求健康的需要,更能实现学生对幸福的诉求。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联合推进,使得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和各环节都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真正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是一种愉悦感;在运动中享受过程的同时,也能通过坚持不懈、奋勇拼搏获得成功,拥有一种成就感。当然,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还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基于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和被关心的存在感;通过组织小组练习和团队比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相互鼓励、共同担当的归属感。存在感、归属感、愉悦感、成就感等都共同指向学生的幸福感。幸福感在以往的体育课程实施中多有忽视,可能更多地关注到了体质的增强,有的在关注技能的掌握,但忽略了体育课程实施更深层的需求——幸福,体育课程就难以摆脱强制、被动等老现象和旧问题。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必将促进体育课程变得更有高度、更有远度、更有深度,也更有温度。在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的改革当下,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必将成为时代呼唤的最强音,在培养人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评价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