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设计与思考

2022-10-21 05:00赵富强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
管理学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备件寿命协同

赵富强 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

相对于设计和制造产业,刻板印象中的维修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多以产品出现故障后的被动换件为主,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只能满足低价值的货架产品。当前核心技术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风向标,对于维修领域来说,长期服役的高价值定制产品才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与此同时,这类产品的维修所需的备件也多以单一来源为主。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从全寿命管理入手,对维修领域的协同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设计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全寿命保障链条对维修领域的协同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思考。

一、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价值

维修是为了保持或恢复产品处于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状态面进行的所有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组合,包括监督活动。它是一门区别于制造的特有技术。维修工程作为独立学科,是产品持续可靠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产品全寿命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长期服役的高价值定制产品来说,维修的价值体现在对产品性能的恢复、功能的实现、寿命的延长,其更大价值在于,相比较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维修更接近于最终用户体验,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最终用户使用需求,以及产品对最终用户使用需求的适应性,并据此进行科技创新或者实施精修深修,以此突破原有设计基础、超越设计指标,提供更具优势的性能指标、功能效果以及使用寿命,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感受。

通俗地讲,维修就如同治病。战国时期,扁鹊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长兄医术最好,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兄医术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扁鹊医术最差,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对于维修领域来说,要想善于治“未病”,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在寿命周期的最早阶段就考虑维修和维修保障是十分必要的,此时的决策可提高或限制随后的维修保障有效性,如果还是依靠传统单兵作战、小作坊式、被动接收的维修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就必须建立系统思维,通过构建高效合理的协同生产运营体系,由故障修理转变为视情修理,在最终用户需求期限内实现产品性能恢复的同时,为功能实现提供更具优势的改进和创新。

二、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生产计划层次管理不完善

总体来说,生产计划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计划层次不明显,对战略层面的中长期生产计划重视不足。在维修领域,以年度计划为牵引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产品维修和资源准备同步开展的情况较为突出,各资源保障的滞后就会对生产秩序造成较大干扰,也就必然造成预期维修生产目标与实际维修工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另一方面制定计划时不重视生产准备的输入,对“人、机、料、法、环、测”六因素缺少综合考量,忽视预测预判、资源调配等重要工作的准备和保障,造成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和目标实现节点可控性差。

(二)备件保障重采购、轻管理

一直以来,对供方供货能力及周期缺少量化分析,特别是对于长期服役的高价值定制产品来说,维修领域中的货架类备件和单一来源备件符合二八定律,当单一来源备件作为维修工作的主要需求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供货周期偏长的现象,经对某一维修领域单一来源备件供货情况调研发现,该类备件供货周期基本在12 个月以上,原始的维修生产管理模式必然无法满足灵活性、个性化的最终用户需求,而且由于维修工作处在产品全寿命管理的末端,部分产品进入维修后期即成为老旧产品,因此,供货渠道不畅的问题,在预期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方面还不充分。

(三)维修任务存在不确定性

一般情况,ODM 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同步进行寿命周期设计,但是,受最终用户实际使用效率、日常维护、存放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维修领域存在较为普遍的被动接单现象。长期以来,维修领域对外前伸后延不深入,对维修任务大数据定量分析少,无法给予维修保障决策准确的输入,在产品出现故障进入维修阶段后,各类资源不能协同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缺少与最终用户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不能应用全寿命周期内的故障数据、使用过程推断产品技术特性和故障趋势,给精准维修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四)预研与需求衔接不够紧密

现实中,很多长期服役的高价值定制产品预研深度不够,在维修阶段前期,只具备了性能检测能力,从制造向维修的转换衔接还不够紧密,尤其是在核心技术能力方面,对SRU 关键技术掌握不全,在修理过程中不能充分识别关键问题和质量隐患,导致问题甚至长期存在,对最终用户和维修企业都会带来较大损失。对维修领域来说,精修是指对产品性能检测的精益求精,深修是指发现和排查产品所有故障和隐患,如果仅仅满足精修一个方面,必然会对核心技术能力不足产生的影响造成持续放大效应。

三、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技术

精益管理是以消除一切浪费和不断改进为基本原则,以“恰当的产品、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成本”为手段,尽可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促使企业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式。对于维修领域企业来说,要想改变传统单兵作战、小作坊式、被动接收的维修方式,构建高效合理的协同生产运营体系,就必须要依靠系统方法,而系统方法正是精益管理的精华。精益管理虽然源于制造企业丰田生产方式,但是,与其说丰田是一个制造公司不如说是一个系统公司。对于企业而言,等待是最大的浪费,由于维修处于产品全寿命管理的末端,维修任务较为普遍地处在被动接单状态,各类资源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等待现象是维修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精益管理是维修领域有必要采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除此之外,网络计划技术作为一种现代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它的应用也是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维修领域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特别是,长期服役的高价值产品维修的性能恢复和功能实现需要进行系统集合调试,传统的生产运营组织方法对于复杂系统的成套控制就显得不能适应。引入网络计划技术能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地看出各项生产作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更加清晰地展现某项生产作业提前或推迟对整个生产运营组织执行的影响,直观地呈现出众多生产作业中的关键流程和关键路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监督,使生产流程得以进一步优化,促使维修生产项目向着最优方向发展。

四、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体系构建

(一)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打造高效的协同运营管理体系

1.建立全寿命保障模式

将资源准备向前延伸至产品设计开发阶段,提前掌握技术状态、故障模式、寿命信息等关键要素,同步开展维修资源预研预建工作;打造一支嗅觉敏锐、业务精湛、渠道稳定的市场业务队伍,向后延到最终用户使用现场,准确掌握使用状况、保养模式、薄弱环节及体验需求,为前期维修策略制定、任务策划准备、后期维修方案选择、改进原始设计等工作提供必要的输入。

2.完善现场协同运营体系

与ODM 相比较而言,维修领域产品技术与现场生产融合更加紧密,两方面来看,现场生产需求为技术准备提供输入,技术建设成果反馈在现场生产产品,因此,项目管理思维方法在维修领域上适宜的应用是,淡化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职能壁垒,在生产总监和总工程师、生产调度和技术主管两级进行逐步融合,打造以技术实现为牵引的科研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是提高维修领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能力行之有效的设计。

同时,对于维修领域来说,故检不充分是进一步造成生产秩序混乱的万恶之源,成立以故检为中心,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共同把关的单元化团队是确保资源需求准确的关键工序和基本保证。

(二)系统管理生产计划,由生产调度协调型向资源响应型转变

1.深化实施生产计划层次管理

建立战略层面的中长期综合维修计划,并进行动态管理,细化实施管理层面的年度主生产计划和作业层面的生产单位现场计划的层次管理,各资源配套单位按职能分工形成相应的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特别是针对供货周期长、渠道不畅通的重难点备件要科学计划、提前储备;在维修任务下达前,各资源向现场计划需求集合聚焦,生产组织方式由生产调度协调型向资源响应型转变,避免现场计划“束之高阁”,停留在纸面上。

2.实施运用网络计划技术

维修进度不协同将会对系统整体进度呈现逐级放大效应,一个通俗的比喻是,因为一个同学没有按时集合导致全班同学不能按时出发。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分析制约维修进度的关键流程和瓶颈问题,绘制长期服役的高价值产品系统集合联调的齐套网络图,建立资源调配机制,根据各关键路径的资源需求矛盾灵活实施管控,在保障各分系统运行顺畅的同时,不断开展网络计划优化直至得到最优方案。

并且,基于接收、分解、故检、修理、试验、装配、调试等维修整体流程,在理想的管理运营和资源保障前提下,建立标准维修周期模型,是维修领域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和不断追求生产运营最优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三)优化故障分析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资源保障供应机制

1.开展资源需求的定量分析

对于长期服役的高价值定制产品来说,定型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固有特性,其故障发生的类型、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对ODM 产品研制过程、最终用户使用维护过程、维修领域修理服务过程中各类故障信息进行系统收集,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备件消耗定额和可靠性衰减曲线,为提前资源储备提供参考依据,维修模式由被动接收、临时接单向科学预测、精益管理进行转变。

2.突出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

完善以“拉式”管理强化生产计划目标控制,物资储备由成套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建立备件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对供应商的周期、质量等进行供货能力分析,依据供应商产能同步制定物资中长期采购实施分解计划。同时,充分发挥维修领域专业化的优势,通过精修、深修掌握巩固修理核心技术,充分体现维修领域“专、快、好、省”的优势,以此为维修阶段提供真实、精准的需求保障。

另外,提高维修保障效率的另外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与最终用户共同建立高价值LRU 周转库,以便快速满足维修周转空白期和应急任务保障期的需求。

(四)应用信息共享技术,构建虚拟维修环境与MBD 数据集成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拉近了与最终用户的“距离”,能够快速对最终用户体验需求作出反应。显而易见的是,信息高度共享是实现上述效果的基础。对于维修领域来说,打造“维修-用户”一体信息共享系统是实现疑难故障、复杂故障远程在线诊断与评估的有效方法,通过构建远程支援、应急处理和快速响应系统,保障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最终用户的多维度需求,与此同时,最终用户备件储备、使用频率、故障现象、技术状态等信息共享、可在线查询功能的实现,也将改变一直从返修产品获取故障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转向为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故障规律、寿命特性以故障发生时机的定量分析的故障研究模式,为精准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信息化平台要围绕精益理念以色标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生产运营风险管控机制,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隐患风险,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标色控制,对“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行预警和监督,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人性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关键因素可视管理,避免“大水漫灌”“漫无边际”式的管理习惯,以此提升生产协同运营管理效率。

五、结语

在当今市场环境中,最终用户需求对维修企业发展方向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技术创新能力在决定企业成败中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维修领域来说,在实现性能恢复的同时,通过科研创新生成更适应用户使用体验需求的产品,是维修企业在发展之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立足专业集成优势,对“高技术、高资本、高风险、长周期”产品形成专业化定点维修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网格化、标准化、柔性化的能力布局,是维修领域协同生产运营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备件寿命协同
面向满足率与利用率的通用备件优化配置方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京津冀协同发展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完型填空
论钢铁企业的备件管理方法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
你的寿命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