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国产纪录片的突围之路
——以抗疫题材纪录片为例

2022-10-20 11:41
电影文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抗疫纪录片疫情

纪 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91)

如今“抗疫之战”尚未结束,国内疫情区域性、间歇性暴发,呈现一种不固定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带去持续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受疫情影响,中国影视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打击,电影产业遭受停摆式的重创,影院关闭、影片堆积、拍摄停滞、资金链断裂;电视剧生产亦深受影响,横店影视城一度暂停对外开放,《有翡》《大江大河2》《谢谢你医生》等多部电视剧不得已暂停拍摄,中国影视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期。进入后疫情时代,一刀切的高强警戒或战备状态是不现实的,但若采取疲软散漫、自我麻痹的态度更无异于饮鸩止渴,人民亟待寻求一种积极的、常态的后疫情生活方式,中国影视产业亦如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回观疫情高峰时期,与一度遇冷的电影、电视剧产业相比,兼具现实生命力、故事生动性、情绪感染力的抗疫题材纪录片作为这一时期的特殊产物,紧随当下现实与时代脉搏,发挥着还原真实、稳定民心、凝聚精神、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在这一“非常时期”记录、梳理、回顾着中国的抗疫历程,展现出了国产纪录片逆境前行的不懈创造力和生命力,其中所显现的纪录片生产创作的新模式、新趋势与新业态,暗含国产纪录片打破时下生产传播壁垒的突围之钥匙,也为如今后疫情时代中国纪录影视的发展带去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挑战重重,在素材采集、采访拍摄、实地跟踪等方面面临多重难题。疫情传播的速度之快,国家地方的极速响应带来时间之限,这意味着拍摄者要迅速及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跟进疫情的发生、发展及防控进度;各地的隔离限制等防控措施带来空间之困,实地的跟踪记录不再是易事,这也为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带去困难。加之早期人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并不全面,国际社会对之存有较大误解,国内亦不乏一定恐慌情绪,因而抗疫题材纪录片肩负着更加紧迫的引领价值导向、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使命,是这一特殊时期社会与人民的“强心针”。挑战亦为机遇,新媒体与短视频率先出击,以Vlog短片等形式记录着全民抗疫的宝贵瞬间,同时主流媒体强势跟进,深挖抗疫人物故事,传递疫情最新进展,表达着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中华民族的坚毅品格。2020年,国内全年上线疫情纪录片共44部,主体多元、视角丰富、叙事手段多样,展现着疫情暴发到复工复产全过程中对社会各界、普罗大众的密切追踪和入微观察。2021年,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仍在继续,如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上线腾讯视频后获得9.8分的超高网络评分。两年间,国产抗疫题材纪录片焕然前行,成果斐然。

一、全民记录,记录全民——人民性的凸显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核心与精髓所在,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其根本性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反映人民心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为人民服务,还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以及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家”。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在抗疫防控期间,人民大众纷纷拿起身边的拍摄设备,记录并分享着自己当时、当地、当下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记录风潮由此兴起。这些丰富而多元的视频作品聚焦疫情之下的各行人群、各地实况,其中,人物记录的范围不断扩大、视角逐渐下沉、类型逐渐丰富,展现着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心路历程,并以一种细腻而生动的方式理性观察民生、真情反映民意、热切关怀民情,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精髓在纪录片叙事中的深刻体现。

(一)全民纪录展第一现场

最为突出的是清影工作室和快手联合发起的首部手机抗疫公益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征集了77位创作者的112条自主拍摄的手机短视频,将其剪辑成了18分钟的纪录短片。车站地铁实景、公路交通实况、医院门诊情况、居民隔离状态等以短视频方式被短小精悍地呈现了出来,这些声画瞬间虽略显粗糙,却如实记录下了疫情暴发后第一现场的实景实况以及人们的第一感受,极具时效性、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场感。

(二)下沉视角引共鸣共情

抗疫题材纪录片凸显叙事的平民化视角,展现人性光辉和人文关怀,性格刻画细致化、立体化、多样化,人物的深度、温度、高度、厚度得到彰显。哔哩哔哩与FIGURE联合出品的《在武汉》、视频博主“蜘蛛猴面包”与优酷视频合作推出的《武汉日记2020》等纪录片,都关注到了一线医护人员以外的普通人群,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外卖配送员、志愿者司机、志愿理发师等,这些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于自身岗位的普通人群像,展现着动人心、感人情的温暖力量。与此同时,聚焦关注基层抗疫,呈现社区防疫的全过程,纪录片《一级响应》记录了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而付出的努力,统计排查、买药送菜等细节展现着基层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反映出基层抗疫力量的重要性。

(三)亲历亲述诉真情实感

在许多抗疫题材纪录片中,创作者以亲身体验为基,亲眼见证并记录着抗疫实况,如《一级响应》中患者女孩阿念的第一人称记录,《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中拍摄者们的第一体验纪实,《武汉日记2020》中视频博主的第一视角叙事,等等,其中亲历亲述的方式极大增强了镜头语言的共鸣性与感染力。

二、从全媒生产到全媒传播——全媒时代的呼应

(一)新媒体的率先强势出击

疫情暴发之初,人们以Vlog随手拍的形式体验式记录着疫情期间生活的点滴细节和宝贵瞬间。哔哩哔哩的视频博主“林晨同学”发布的Vlog视频,为人们展示了武汉封城后24小时的物价交通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优酷视频博主“蜘蛛猴面包”发布《武汉日记2020》,以志愿者的亲身视角记录着大年初一武汉人的生活日常。随后,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新媒体制作中心也以微记录、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最新疫情状况以及各地防疫故事的相关报道,呈现疫情之下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的真实状态,在疫情暴发的最当先,发挥了稳定国民情绪、鼓舞全民斗志的关键作用。

(二)主流媒体的权威跟进与担当

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一方面体现为对疫情做出迅速反应,在主流视频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疫情纪实影像,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同心战“疫情”》、央视纪录频道的《2020春天纪事》,还有各地方电视台包括北京卫视《生命缘》、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的温度》、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等,记录着各地的抗疫进展和防疫生活。另一方面与各类媒体平台达成深度合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共同搜集、整合海量的一手资料,并对之进行权威性的遴选与制作,策划形成类型多样的抗疫题材纪录片,并于全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以此实现全网合力制作、联动传播,构建起了高效、高速、高质的全媒体影像传播矩阵。

三、全景呈现与多元叙事——纪实与故事的平衡

抗疫题材纪录片对抗疫期间中国社会的人、事、物进行了全景式、多元化的叙事呈现,在全线时间、全景空间中记录真实、还原现实,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独特的抗疫记忆。

(一)时间线的密切追踪形成时间记忆

抗疫题材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代表一种即时性的观察、一种权威性的科普,与此同时,又包含感同身受的描述、设身处地的记录,是可追溯性的国民记忆参照。《一级响应》全片共5集,分别以“一月、二月……五月”为分集题名,全景呈现了中国尤其是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记录着武汉人民抗击疫情的集体记忆。《武汉日记2020》同样在以平实化的镜头语言记录着武汉的点滴变化,正如《新京报》的评论:“2020年初的这一切,终将会如烟般散去,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无论是生的温暖还是死的恐惧,都会成为一种印记,而这种印记或将改变你我,改变中国。”

(二)空间对比的呈现与空间记忆的表达

抗疫题材纪录片记录并交代着抗疫相关的关键地标和核心场所,这是一种空间化的全景呈现,更打造了一种抗疫空间记忆。北京广播电视台《生命缘》栏目进入地坛、佑安、302、小汤山医院隔离区进行驻点报道,上海广播电视台《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记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瑞金医院发热门急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地的实况,展现着抗疫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与此同时,前后同一空间的强烈对比给观众以震撼和感触,如病患清空前后的金银潭医院,休舱前后的方舱医院等,这些典型空间符号,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伤痕记忆,却也是抗疫成果的空间标志。

(三)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形象凸显

抗疫题材纪录片除了对国内的抗疫故事进行关注和表达外,也在记录着抗疫的国际交流与互助情况。前期外国对于中国的支持,后期全球疫情暴发下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与援助等,展示着中国的大国力量和大国担当,也塑造着抗疫叙事国际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如《一级响应》中中国向世界分享抗疫成果,援助他国的影像,展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新冠肺炎全球暴发之际,中国向世界施以援手,慷慨地分享抗疫经验和成果,是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仁”“和”之体现,更展现着中国的大国精神,中国面对疫情勇敢坚韧的信心与决心也在影响着全世界。

综上,国产抗疫题材纪录片以人为核,以情动人,追求着纪实与故事的平衡,讲述着温情又蕴含力量的中国故事,亦发挥着科普防疫知识、增强全民信心、鼓舞民众斗志的关键作用,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纪录影视的发展总结了经验。即首先要集结生产、创造、传播各环节中共力与合作之“全”,联动实现全民创作、全媒传播、全球互动;其次要追求叙事之“新”,拓新故事、新视角、新表达,为观众解锁不同感知和全新体验;最后要立足于塑造多维、多元的中国人形象,以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故事建构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抗疫纪录片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