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题材影视的新变与反思
——以电视剧《花繁叶茂》为例

2022-10-20 23:51黄霞
电影评介 2022年8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影视剧题材

黄霞

乡村题材影视作品是影视剧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以东北地区的乡村题材影视作品最具代表性,贡献出了众多颇有影响力的作品。而《花繁叶茂》将视角对准了西南地区大娄山脉腹地的枫香镇,讲述的是以花茂村、纸房村和大地方村为代表的贫困村庄,在新时代干部的带动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广大群众共奔小康的故事。《花繁叶茂》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使得这部电视剧有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为新时代乡村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乡村题材电影发展的脉络梳理

乡村题材电影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左翼电影”“根据地电影”“十七年电影”,再到如今的新时代电影,借助影视创作的形式,全方位地呈现了我国乡村的发展变迁。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乡村题材电影迎来了发展高峰,与乡村现实转变逐步形成“共振波”。随着更多美学理念、文化思潮进入我国,诸多优秀乡村题材影视作品也随之诞生,如《乡音》《红高粱》等。某种程度上,乡村题材电影的发展即为当时我国电影领域创作发展的缩影。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与城市文化对新生代的冲击,城市题材电影异军突起,加上乡村电影的创新性没有与时俱进,逐渐显现出颓势。2008年,随着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出台,乡村题材电影引入了更多展现农村精神面貌、生活发展的内容,才使乡村题材电影发展空间得以进一步扩大。除了农村人口之外,还有许多城镇人口的上一代或上两代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些人都是乡村题材影视剧作品的潜在受众,为这类题材影视作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着乡村题材影视剧的发展,这类影视作品的内容不仅更加宽泛,而且更注重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在政策层面,国家一直以来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有增无减,尤其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深入乡村第一线”以及“脱贫攻坚”等都是近些年的高频词汇,农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热点高且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既为创作者带来了创作灵感,又激发了其创作积极性。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在影视市场票房井喷式增长的现象中得以体现。

二、乡村题材影视发展的特殊性

(一)在影像中全方位记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

《花繁叶茂》用大量的视觉语言来呈现花茂村、纸房村和大地方村的原始空间格局。比如,电视剧中并没有直接说花茂村交通不便,而是通过欧阳采薇第一次到达花茂村下车时,一双白鞋踏进泥泞的山道来表现。视觉上的冲击既让观众看到了乡村的自然面,也凸显了花茂村的贫困状况,为接下来乡村的变革和转型做好铺垫。该剧全方位地记录了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1.集中整治村容村貌

“三改”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胜性战略措施,也是《花繁叶茂》中花茂村转型发展的第一步。晴天时的花茂村是尘土一片,雨天时的花茂村是泥泞一片,无论是交通还是卫生状况都亟需改变。但是在“三改”政策实施过程中,许多村民提出质疑,甚至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这是因为村民担心整改后对自身利益产生影响。比如,经营酿酒作坊的老孙家因浓重的酒味影响了村容而需要拆除,但拆除酿酒作坊老孙家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一事例将乡村建设中的现实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经村干部共同商讨,决定保留酿酒作坊,并帮助老孙家改进制酒工艺,用更少的粮食酿出更多的酒,还不会因酒味影响乡村面貌。当村民看到村干部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后,都积极投入到了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从根本上推动了花茂村“三改”工作的进程。透过花茂村的大门和街道,就可以看出花茂村整改后的成果。

2.平衡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乡村题材影视剧应从中体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花繁叶茂》中展现了经济发展中与环境的关系。比如,相较于花茂村和纸房村,大地方村的自然条件更为恶劣,在其他村庄大踏步向前发展时,大地方村仍在原地踏步。为寻求经济发展,大地方村引进了山羊养殖以带动村民致富,但是村民放养山羊时任其啃食山上的植被,山上植被的锐减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大地方村来之不易的水渠被一场暴雨冲毁了。很多扶贫工作对策能够促进其他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因大地方村的特殊性,扶贫工作一直不能奏效。石晓峰书记说,大地方村发展不起来证明扶贫工作不管用,只有因地制宜地找到大地方村的发展之路,才能使这一村庄摆脱贫困。最终大地方村开展生态建设,自然环境成为该地吸引企业和项目入驻的有利条件。环境保护是永恒的话题,在乡村题型影视作品中,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观众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引发新的思考和反思,这也是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利于乡村题材影视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题材影视作品艺术层面的创新发展

乡村题材影视作品要想得到繁荣发展,就应在艺术层面进行创新,创新才能为乡村题材影视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花繁叶茂》这部电视剧中就较好地印证了艺术层面的创新发展,对于乡村题材影视的崛起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首先,《花繁叶茂》将视角放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上,电视剧根据欧阳黔森创作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改编而成。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号召为背景,无论是电视剧的创作团队,还是其中的演职人员,对于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形势和要求都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使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符合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需求。《花繁叶茂》讲好了农村人自己的故事,不仅带火了现实中的花茂村、纸房村和大地方村,而且通过艺术手段创新性地再现了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展现了村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塑造了一个个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形象,彰显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一部好的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就应对现实农村中最典型的故事进行提炼,并通过艺术层面的加工呈现其本质,这样乡村题材影视作品才能更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次,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创新应满足观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新的主体,反过来文化创新所服务的也正是人民群众,而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创新的本质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此,在创作、生产和播放电视剧时,应将观众的需求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从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和使用,到语言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应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贴近观众现实生活的故事,这样才能使乡村题材影视剧更真实;同时也能增强乡村题材影视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使观众看到新时代乡村的变化。《花繁叶茂》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旋律作品,它的成功说明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只要深入生活、贴近现实、用心创作,就不仅能受到农村群体的喜爱,还能受到各类群体的广泛欢迎。

最后,通过激励制度的推动实现乡村题材影视剧的创新发展。以往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受众群体往往囿于特定圈子,无法形成轰动效应,其数量、质量都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乡村题材影视市场面狭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投资方和制作方也就不愿投入资金、花费精力放在回报率不高的乡村题材影视剧市场,这也是这类影视剧长时间得不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应对整个影视剧市场做出调整,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促使乡村题材影视剧积极参与到各类国家级电视奖项的评比大赛中。比如,电视剧《花繁叶茂》荣获第16届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传播力奖”,无疑为乡村题材影视作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外还可以设立特殊贡献奖,通过激励性手段带动有关部门多拍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投入到乡村题材影视创作当中,促使乡村题材影视剧多出精品。

三、在丰满的人物形象中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花繁叶茂》中农村人不再是扁平化、脸谱化的形象,而是能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人物鲜明的个性,而且这种人物形象是动态发展的。

(一)普通村民的群像效果

《花繁叶茂》是一部扶贫题材的乡村影视剧,村民的形象必不可少,他们既是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又是扶贫对象。一般在文学作品中,忠厚老实、勤劳善良是农村人的特质。而在新时代的乡村题型影视剧中,为了获得关注度,一些影视作品刻意放大了农民的一些特质,许多农村形象甚至有了刻板化符号。显而易见,这种以牺牲农村正面人格为代价的创作,不仅削弱了人物本身的内涵,而且与实际生活中的人物现实是相违背的。观众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无法与其中的人物产生共情,也无法将其中的剧情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花繁叶茂》则彻底打破了这种人物形象上的束缚,在这部作品中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在巧妙的剧情设计和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景中,展现出的村民内在特质既符合艺术规律,又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村民形象,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有较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感觉到人物的真实性。

电视剧《花繁叶茂》海报

以纸房村的村民马老三为例,这个人物出场时的身份是煤矿工人,因为煤矿老板拖欠自己工资,于是上演了“跳楼”这一戏码,唐万财略施小计让他自已下了楼,但是他“记恨”上了唐万财。当他在河边见到唐万财时,决定去“会会他”,当马老三以为唐万财想不开跳河之后,他慌忙让身边的小赵书记回去叫人,而他则是一边喊“我来啦!”,一边就一头跳进河里救人,全然忘了自己不会游泳。结果在河边喝水的唐万财将其救下,而被救起以后的马老三嘴里还念叨着“救人,救唐万财”。自此,马老三不再是一个狭隘自私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得以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愈加饱满,而且让电视剧也更有可看性。

(二)基层干部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乡村电视剧,基层干部在乡村建设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花繁叶茂》中的基层干部形象深入人心,塑造得较为成功。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化基层干部形象的。

第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基层干部在建设美丽乡村、带领村民致富过程中的能力和才干。《花繁叶茂》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带领观众走进基层干部的内心世界,在展现基层干部人性化内心的同时,也赋予了基层干部世俗化的人物特征。比如,剧中驻扎在花茂村的第一书记是欧阳采薇,她具有专业的农学知识和技能,并将自身农业素养运用到花茂村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当中,全心全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走上奔小康的道路。该剧在表明欧阳采薇能力出众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孩其他方面的特质。在扶贫路上她也有失落和迷茫,在和男朋友相处时也会有如其他女孩一般温婉柔情的一面。在探析基层干部内心的过程中,对其情感进行了深入刻画,基层干部的形象也就鲜活、立体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电视剧的艺术性,而且可以丰富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第二,在巧妙的情节设置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凸显基层干部优秀的道德品质。俗话说“人无完人”,《花繁叶茂》中的基层干部在人物性格上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可以通过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体现出来。比如,花茂村村主任唐万财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在拆除村中违章建筑时,他敢为人先,率先从自家老宅动手。但是在“三改”过程中,为使工作顺利开展,他大搞形式主义,每次都举办欢迎仪式来迎接领导。大地方村的村支书是令狐大方,其长得高大却心思细腻,但又容易冲动,不能较好地运用战略发展性眼光去分析问题。枫香镇的三个代表性村庄中的村干部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们人物形象中的多面性在剧情发展和戏剧冲突中得到深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基层干部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真实的工作状态。

第三,在动态发展中展现人物心态上的转变,从而坚定基层干部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理想与信仰。以大地方村驻村书记王隆学为例,王隆学在深入农村第一线前的身份是宣传干部,在驻村之初,他身上处处显露出一种“官僚主义”作风,内心渴望早日完成村里的工作,以便回到镇里。这种心理就使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急于求成,在领导面前有着较强的表现欲,而形式化的扶贫工作自然不能为所在村庄带来改善。因此,王隆学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批评,他也一度想放弃在基层的扶贫工作。最终在石晓峰书记和老支书等人的关爱与支持下,王隆学无论是在行为处事,还是在心态上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脚踏实地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并逐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花繁叶茂》中王隆学前后发生的转变,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缩影。乡村电视剧正是通过向观众呈现人物转变的过程,让观众看到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成长和蜕变,从而增强对人物的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花繁叶茂》将现实主义与艺术手法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西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历程。透过这部电视剧,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农村群众的生活百相,也能从中感受到国家在脱贫攻坚和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战略上的决心和毅力。时代转折点下的乡村题材影视剧,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说,《花繁叶茂》这部电视剧实现了精神价值、艺术追求及市场需求三者的统一,是乡村题材影视剧的一次成功探索。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影视剧题材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