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多要素联动机制研究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2022-10-19 11:25强,王
关键词:组态汽车产业商业模式

戴 强,王 蕾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商业世界的数字化不断打破行业壁垒,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也同时摧毁长期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数字颠覆的时代,仅仅专注于价值链和技术的企业处于劣势,他们需要更广泛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作为理论概念,商业模式是有别于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研究单元。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商业模式引起实践者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视角与领域。从本质上讲,商业模式是讲述企业运营方式的故事,始于对人动机的洞察,并终于丰富的利润流。[1]Amit & Zott[2]提出商业模式是描述焦点企业特定的以商业单元或者商业单元组为中心的跨企业边界的活动系统,揭示该商业单元(组)怎样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取价值的逻辑和方法。通俗来讲,商业模式被视为一种将客户需求和企业资源联系起来的机制。[3]众多实践表明,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更新。归咎于特定情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践界和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规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越来越多。[3]在全球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种种压力下,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转型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因而,从产业层面出发研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生态系统被定义为一种有特殊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各主体间基于信任形成合作共生的关系。随着国际化技术创新网络迅速扩展,企业间市场竞争从“企业之间竞争”过渡到 “供应链之间竞争”,进而转型为“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4]。在系统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技术涌现并飞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以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变革浪潮,而这变革也极大推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该如何针对自身条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如何理解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商业模式创新的联动机制?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存在何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划分为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机制这一议题,运用fsQCA法,从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5个维度出发对不同生态位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进行组态分析,通过研究各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分别指出其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联动机制,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提供借鉴。

一、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创新是组织变革的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形式。张静静等[5]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产品创新缺乏、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推广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成熟。陈志恒[6]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非常重要,但不能仅依赖商业模式创新而忽视技术创新。李苏秀等[7]划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并梳理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的特点。胡健[8]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产业模式与传统汽车产业存在较大区别,不能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经营,应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问题。鲁迪等[9]分析发现个人层面上,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王水莲等[10]指出企业家创新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刘贵文等[11]实证发现企业的资源基础主要从资源聚合效应和内锁效应两个方面影响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李靖华等[12]认为企业内资源可以打破重组,以商业模式各要素为属性进行资源整合,制造企业原有的关键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赖以转型的必要基础。李支东等[13]发现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两者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效应。王炳成等[14]认为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选择。为了巩固现有市场份额,保持市场优势,企业可能会主动选择商业模式创新,但也有可能基于创新成本和失败风险的考虑而放弃创新商业模式。

梳理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研究集中在模式分析、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关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机制的研究几乎没有。基于此,在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5个维度出发,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联动模型,通过 fsQCA 方法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下简称QCA法)由查尔斯·拉金于20世纪80年代末年提出。它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各变量间的因果联系,强调将实证层面和理论层面结合起来研究相关问题,QCA法所独有的组态逻辑可以研究多变量组合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文章采用QCA法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该方法不要求大样本数据分析,适用于小样本研究。文章以2019年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样本划分为低生态位企业种群17家,中生态位企业种群41家,高生态位企业种群18家,样本数量符合方法要求。二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且创新过程复杂,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仅就单因素分析不能体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复杂性。而QCA法通过对比条件变量组态集合关系,可以分析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高水平的变量组合及核心条件,为各生态位企业种群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二)研究基础

在自然界生态循环中,初级生产者包括植物、藻类等,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初级生产机制。[15]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生产者是指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流程改造的生产种群,具体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企业等,其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处于主体地位。文章以创新生产者种群中起主导作用的新能源汽车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不同生态位的企业种群。如图1所示,高生态位企业种群包括整车制造企业;中生态位企业种群是零部件制造企业,包括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和传统零部件制造业;正负极材料、隔膜、稀土、传统材料等生产企业处于低生态位种群。[4][16]

图1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生态位种群关系

(三)研究指标体系

1.结果变量

研究商业模式的目的是探索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识别其独特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对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进行更新,产生新的商业业态或使完善后的商业模式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17]商业模式是价值产生、价值共享和价值获取的循环流程, 包括价值主张、价值营运、价值分配与获取三个方面。[6]文章以价值获取、价值创造、价值传递来衡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10][14][18]

2.前因变量

资源基础维度。创新资源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往往伴随着复杂资源重组。文章采用资源丰裕度来衡量资源基础[14],将能够用于组织创新的资源分为潜在可支配资源、未沉淀可支配资源与沉淀可支配资源,并以三种资源的均值来衡量样本企业的资源丰裕度[14][18]。

企业家精神维度。企业家精神涵盖企业家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与合作精神,商业模式创新正是企业家基于创意对资源进行创造性配置的过程。本研究借鉴企业家精神体系[14][18],以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无形资产、人均专利数量、董事会独立性和人均营业收入为衡量指标测算目标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水平。

技术创新维度。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释放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交互作用,两种创新机制间动态匹配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13]文章采用内部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

激励水平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本文将政策资金支持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纳入联动机制中[10],从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两个方面来衡量激励水平。

环境动态性维度。环境动态性是指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的变化速度及幅度,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经营者识别机会与风险,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文章以样本企业2015—2019年的销售收入变异系数来衡量环境动态性。[14][18]

表1 新能源汽车种群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指标体系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数据收集,选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生态位的76家上市公司,将其划分为低生态位企业17家,中生态位企业41家,高生态位企业18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的业务分布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同生态位,文章以企业的主营核心业务为依据来划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财务数据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部分数据由年报手工整理获得。

图2 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多要素联动机制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校准与转换

文章运用fsQCA软件,采取以下分析步骤:(1)四分位法确定各变量锚点,将样本数据的25%分位值、中位数和75%分位值作为变量校准的完全不隶属点、交叉点、完全隶属点。[19][21](2)运用3个锚点对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进行校准。

表2 各生态位种群变量校准点

(二)组态分析结果

借鉴前人[19][20]的研究经验,将一致性界限值定为0.8,案例界值设置为1,运行fsQCA3.0软件得出复杂解、中间解、简约解三种解的形态。复杂解全面报告了所有的可能路径,但存在构型复杂的缺点,不利于后续的路径分析。简约解报告的是经过精简的路径,但可能会简化路径的核心条件,造成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因此文章选择中间解进行报告分析,得出组态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低生态位企业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通过对低生态位企业种群进行组态分析发现,模型解的一致性为87.56%,高于基本可接受程度;模型覆盖度为64.27%,表明两种组态解释了64%以上企业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因。

组态1表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激励水平是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且必要条件,低生态位企业种群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支持。即使在缺乏良好资源基础和环境动态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交互作用形成联动机制,同样可促进企业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这对于自身资源薄弱、难以适应环境动态性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将其称为内外联动型创新路径。

组态2则表明,企业处于内部缺乏企业家精神和良好资源基础、外部缺乏政府支持激励情境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适应环境动态性来谋求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这对适应当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具有启示意义,企业应通过内部创新实现内生性增长,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技术深入融合发展,适应环境动态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动态联动作用,可以弥补企业家精神缺乏、补贴较少、资源基础薄弱给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模式称为内外制约性。

对比两种组态路径发现,资源基础并非低生态位企业种群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构成要件,而技术创新却是必须存在的要素。企业资源基础存在聚合效应和内锁效应,一方面资源集聚形成的聚合效应,使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动荡和组织变革时具备应对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基础的内锁效应,企业往往倾向于维持组织稳定,保持现有状况,进而阻碍商业模式变革。[11]很明显,低生态位新能源汽车企业资源基础的内锁效应大于聚合效应,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进程中资源丰裕度为边缘不存在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创新普遍被看作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新技术以获取市场份额。技术是特殊的商品,必须寻找适当模式使技术商品化,而商业模式则是从技术创新中获取价值而形成的运营方式。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间这种联系也恰好解释了低生态位新能源汽车种群技术创新要素作为充分条件必须存在的原因。

表4 中生态位企业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通过对中生态位企业种群进行 QCA 分析发现,模型解的一致性为82.63%,高于可接受水平,符合模型阈值要求。

组态1中资源基础的存在是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内部创新氛围不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外部缺乏政策环境支持、难以适应环境动态发展时,通过创新资源层面的投入和完善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组态2中,资源基础和企业家精神是商业模式高水平创新的核心条件,企业在缺乏外部政策激励、随环境动态而波动发展时可以采用这种创新路径。资源层面为商业模式创新奠定物质基础,企业家精神为商业模式创新注入精神力量,二者协同交互,联动作用,促进企业商业模式高水平创新。

对比组态1和组态2可以发现,中生态位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主要通过内部联动来实现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将其归纳为内部驱动型发展路径。在这种发展路径中,企业资源基础是核心必要构件。根据种群关系理论,不同生态位的种群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不同,生态位越高的企业种群获取资源能力越强;与低位种群相比,中位企业种群获取的资源更多,资源丰裕度更高。丰富的组织资源为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便利,减轻了创新失败风险带来的影响;反之,创新资源的供应不足阻断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循环流程,制约了创新路径的实现。中生态位企业群具备集中利用资源的优势,丰富的资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

表5 高生态位企业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对高生态位企业种群进行分析,总体覆盖度为73.18%,表明两种组态解释了73%以上企业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因;模型解的一致性为86.74%,高于一致性可接受程度80%,基本符合模型阈值要求。

组态1构型显示,企业家精神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企业处于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政府激励水平缺乏、内部资源稀缺时,可以通过企业家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流程实现商业模式高水平创新,因此将其归类为内部驱动型。企业家精神的存在有利于商业流程创意的涌现,通过借鉴成功企业的创新经验可以克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阻碍。

处于组态2构型的企业,内部通过企业家领导把握创新机会、调整优化企业资源以获取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外部与平台化、共享化等产业模式创新结合,适应环境动态发展,通过内外部联动作用促进商业模式高水平创新。在个人层面上,企业家精神能促使个体积极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中;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家精神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创新动态的情景下, 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 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效受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企业适应环境发展的动态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体现在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基础资源以迅速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上。[11]两种要素的存在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

组态3和组态4中,政府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政府对企业进行资金补贴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形成良好创新氛围。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下,企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技术结合,适应环境动态调整自身结构,实现融合发展。本文将这两种构型归纳为外部驱动型。

与低位种群和中位种群相比,高位种群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更为复杂。根据生态位理论,处于高生态位企业获取的资源更多,占据更大的优势,这也意味着每个种群都有充分的动力去争取更高的生态位。[4]整车制造种群处于高生态位,而处于低生态位的零部件企业却是整车制造的核心,这势必会造成种群关系的不稳定。零部件种群伺机争夺高生态位,通过产业链合作等扩大自身优势向高位种群进行业务扩张,实现产业整合发展。处于高生态位的整车制造业,为避免被淘汰,势必会寻求种群间合作、产学研合作来巩固自己的高生态位。种群间的合作与竞争使高位种群的实际情况更加多变,这也是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更加复杂的重要原因。

四、研究结论

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5个维度探究不同生态位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的联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低生态位企业种群存在“内外联动型”“内外制约型”两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前一种构型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外部的政策激励交互作用,发挥联动效应来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后一种构型通过技术创新和适应环境动态发展联动作用形成新的企业发展模式。第二,中生态位企业种群主要通过内部要素驱动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要求企业存在良好的资源基础或企业家精神。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外部缺乏政策环境支持、难以适应环境动态发展时可以采用这种发展路径。第三,高生态位企业种群存在“内外联动型”“内部驱动型”“外部驱动型”三种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内外联动机制中,企业家精神和环境动态性是核心要素。企业家合理规划商业模式创新流程,不断从外部环境获取新的资源和信息,两者联动作用实现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内部驱动机制主要通过企业家精神来发挥作用,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带动内部创新积极性,把握创新机会,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外部驱动机制中,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是必要条件,政府层面的资金支持、企业维度的良好适应性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条件。

对比不同生态位企业种群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可以看出,各生态位企业种群存在不同的商业模式要素联动机制,各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生态位,结合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同时,只有各生态位种群协同发展,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创新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文章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商业模式,将定性比较分析法引入研究中。其意义在于:(1)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联动机制模型;(2)明晰了不同生态位新能源汽车种群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为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3)强化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践指导,启迪管理者充分利用要素之间的联动效应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形成丰富利润流的闭环。

猜你喜欢
组态汽车产业商业模式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商业模式从0到N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