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智力流入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2022-10-19 11:50郑道文吴沁心
关键词:海归外籍智力

郑道文,吴沁心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3;2.共青团常山县委员会,浙江 衢州 324200)

一、引言

20世纪60—90年代人才大量流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吸引人才回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海外留学回国人数大幅度增加,海外人才回流率已突破70%,形成了留学人员的归国潮。在海外智力流入群体中,除了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简称“海归”)外,还有以多种形式来华工作、考察访问和合作交流的外籍人士。2018年中国发放给外籍人才的工作许可证达33.6万份,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数已突破95万人。中国正逐渐从智力流出国过渡到智力流入国。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海外智力流入对中国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有哪些技术扩散的路径?其技术扩散效应是否存在地区差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人才的国际流动是当今世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Le(2008)[1]在研究劳动力流动对跨境技术转移的影响时,发现人力资本国际流动能够提高一国学习外国基础技术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扩散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李平和许家云(2011)[2]将海外留学归国人数纳入国际研发溢出模型中,检验其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李程宇和卢现祥(2014)[3]认为智力回流会引致知识的跨国溢出,形成经济增长内核。

以往的研究多以“海归”为考察对象,忽略了外籍人才在中国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考虑海归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本文把研究视角从单纯的智力回流扩展到海外智力流入,在海外学成归国人员的基础上加入境外来华工作、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外国专家,把外籍人才流入也作为技术溢出的途径之一纳入理论模型中,实证分析和检验全部海外智力流入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传导路径和作用效果,比较分析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海外智力流入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

二、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传导路径

技术扩散主要是从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流向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创新技能总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海外智力流入是先进科技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和途径,是发达国家丰裕的知识存量、创新成果和领先技术传播、延伸、扩散到后发国家的重要方式之一。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途径又可以细分为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激励和国际人才关系网络等三条传导路径。

(一)增值的人力资本

在海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掌握着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海外智力流入给东道国直接注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扩大和改善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备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的高级智力库。海外智力流入造就三大群体的人力资本增加:(1)海外智力流入新增人力资本。“海归”蕴含比出国前更高的人力资本;外籍人才净增加流入国的人力资本。具体来说,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海外流入人才从事高精尖技术研发、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填补国内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空白。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可能会带来原公司相关非垄断技术,甚至邀请原研发伙伴加入新的公司。海外智力流入不仅实现了直接的技术扩散,还降低了先进技术在流入国的扩散难度,加快了流入国学习创新产品的速度,帮助企业或政府做出前瞻性的科学决策。(2)本土人才新增人力资本。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带动本地人力资本增值。例如,对于某些核心技术的学习,本国可能一时难以消化,流入的海外智力与本土人才面对面交流,有利于新技术的消化吸收。(3)普通劳动者新增人力资本。海外流入人才在与普通劳动者交流互动过程中,通过非正规渠道,耳濡目染,将先进的思想理念、经验技能传递给国内普通劳动力(McCormick & Wahba,2001)[4],提高普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总之,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投入,新增的人力资本直接增加创新投入,消化吸收新技术,促进技术进步。

(二)智力投资激励

智力投资激励是指因海外智力流入对输入国教育或人才培养产生激励效应,扩大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提升整体劳动力的素质,形成间接技术扩散效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海外流入群体的智力投资。“海归”受国外先进理念的熏陶,接受过高质量教育,并因智力投资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增值和收益的提高,更重视智力投资(包括对其子女的教育)。(2)本土人才的智力投资。在高预期回报的刺激下,本土人才会增加对自身的教育投资,如寻求海外学习机会,参加语言、文化和科技知识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国外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必定会抢占东道国原有的就业机会,给本土人才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与海归人才相比,处于劣势的本土人才为了不被“挤走”或是谋求更佳岗位而主动参与职业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Mountford,1997)[5]。(3)刺激企业加大智力投资。海外人才流入会加大国内市场竞争,激发本土企业培养人才意识,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通过开展专业讲座、技能培训、外派学习等方式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对消化吸收新技术知识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三)国际人才关系网络

海外人才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易于同外国专家交流和沟通,形成跨国的人际关系网和联系纽带,即形成跨国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一般来说,跨国的人际关系网包括社交关系网、商务关系网和技术交流网等三部分。理论上讲,海外智力流入群体通过这些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持续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

1.社交关系网络。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的海外人才与国外同学、同事和朋友在以往的长期交往中加深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高度信任的“强关系”,能够消除因国内外文化距离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隔阂,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社交软件的帮助下,能够及时交流和沟通经济、文化和科技信息,维持跨境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网络。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社交网络发挥积极沟通作用,消除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障碍,降低创新风险,延长创新成果获得收益的持续时间(刘晓丹和张兵,2019)[6]。

2.商务关系网络。商务关系网主要是指个人或企业之间基于贸易、投资对经济交易而形成联系。海外人才归国后会利用社交网络加强交流合作,搭建起新的商务平台(仇怡和聂萼辉,2015)[7]。减少需求和供给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壁垒,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利用移民网络所建立的信任关系强化合同的协商与执行(Tomohara,2019)[8],推动国内外更多的商贸往来和技术外溢;海内外子母公司间往往因文化距离而出现信息交流不畅和创新绩效低下,而拥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高管熟悉东道国和母国的商业惯例、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能够克服商务交往中因文化距离造成的“外来者劣势”,为商品、要素和信息的国际流动提供便利。

3.技术交流网络。技术交流网是指高素质人才跨境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共同科学知识结构体系、技术标准、学术社团和行业协会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关系网络。它能在同行之间有效地传播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人才的跨境流动形成的非正式联系是企业掌握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够弥补其他渠道所接触不到的关键信息。人才的跨境流动能够将大量隐含的专业技能传递到不同的企业,强化了技术扩散效应。

总之,海外智力流入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激励和国际人才关系网络等三条传导路径,实现技术溢出或扩散。理论与现实是否相符,有待下文实证检验。

三、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本文基于Coe & Helpman(1995)[9]的经典技术溢出模型(简称CH模型)(1)Coe和Helpman开创了从技术扩散中区分国际技术扩散的方法,认为国际技术扩散到国内的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为权重的一个相对量,以确定国外技术扩散到国内的比例;一部分是代表国际技术的绝对量,可以是国外的研发资本存量,也可以是其他代表国际技术发展情况的量。,假定一国(或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研发投入,用公式表示如下:

(1)

(2)

式(2)中,α0=lnA为常数项。为进一步研究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假定海外智力流入所带来的国外研发溢出效应为留学生回流和外籍人才流入两大主体的合成效应,用公式表示如下:

(3)

式(3)中,B>0,a>0,b>0, 均为常数;hgit为在第t期海外智力回归第i国(或地区)所带来的外国研发资本溢出量;zjit为第t期外籍人才流入第i国(或地区)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量。将式(3)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得:

lnflowit=lnB+alnhgit+blnzjit

(4)

将式(4)代入式(2),得到如下方程:

(5)

式(5)中,β0=α0+α2lnB;β1=α1;β2=aα2;β3=bα2·hgit和zjit是两个核心解释变量。

众所周知,FDI、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是技术扩散的传统渠道,而海外智力流入会带动FDI、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量的增加,进一步释放和增强技术扩散效应。有鉴如此,本文参考李平(2013)等[10]的做法,在模型(5)中引入海外智力流入(flowit)与FDI、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等变量对数的交互项,验证海外智力流入通过三种渠道所产生的技术扩散对第i国创新产出的影响。用FDIit、IMPit和PATit分别表示第t期FDI、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等方式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建立如下模型:

(6)

式(6)中,flowit为海外智力流入——海归和外籍人才共同带来的国外研发溢出,海外智力流入与FDI、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等变量的交互项分别用lnflowit·lnFDIit、lnflowit·lnIMPit、lnflowit·lnPATit表示,其他变量含义不变。

根据第二节分析,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传导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和人才关系网络。本文分别加入了三条传导路径与海外智力流入的交互项,用以检验技术溢出路径的有效性。用Xit表示其中一条技术扩散路径的参变量,模型如下:

(7)

式(7)中,perit为第i国(或地区)第t期的人力资本量。优秀人才的流入提高了流入国(或地区)i的人力资本素质,他们在各领域交流合作后产生了技术扩散效应。交互项lnflowit·lnperit以检验海外智力流入是否会通过人力资本促进中国创新产出的增加。

tzit为第i国(或地区)第t期的智力投资。流入国(或地区)在流入的高素质群体刺激下加大了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而人才在提高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扩散效应。交互项lnflowit·lntzit以检验海外智力流入是否会通过智力投资促进中国创新产出的增加。

wlit为第i国(或地区)第t期的人才关系网络效应(或社会资本)。海外人才流入国家(或地区)后通过国际人际关系网分享知识技术,从而产生技术扩散效应。交互项lnflowit·lnwlit以检验海外智力流入是否会通过人才关系网络促进国家i(或地区)的创新产出增加。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中国技术创新产出(Innoit)

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中国各地区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衡量技术扩散效应下的创新产出。在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也不同。发达国家的技术普遍为“一次创新”,依赖于自主研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则是以“二次创新”为主,即在学习和吸收外部领先技术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中国的专利技术仍处于引进技术的模仿和改进阶段,专利技术的升级应用反映了技术扩散的过程。

2.解释变量

(8)

RDi2001表示2001年地区i的研发经费支出,g为2001—2015年各地区历年研发经费支出以对数形式计算的增长率平均数;δ为研发资本的折旧率,沿用Coe & Helpman 的5%。

(2)核心解释变量之一:中国各地区“海归”的研发溢出量(hgit)

(9)

由于具体到中国各地区的海外智力流入数无法直接获取,本文参考了李平(2011)[2]的海归引力综合权数法。海归在选择某一地区时会考虑较多因素,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科技研发环境、教育培养水平等。因此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中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研发经费支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和高校在校生人数作为引力因素,运用时间序列方法把各引力因素分别和历年海外智力流入人数进行回归。把各指标对智力流入的贡献度作为权数进行加总后可得到历年的引力综合权数:

(10)

(11)

(3)核心解释变量之二:中国各地区外籍人才流入的研发溢出量(zjit)

外籍人才是海外智力流入的重要来源。理论上讲,外籍人才的研发溢出和中国技术创新产出为正相关。同样采用LP法计算2001—2015年中国外籍人才流入的研发存量溢出:

(12)

(13)

(4)人力资本(perit)

perit为第t年中国地区i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力资本和海外智力流入的交互项lnflowit·lnperit用于检验海外智力流入通过增值的人力资本路径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理论上讲,它与技术创新产出正相关。

(5)智力投资激励(tzit)

tzit为中国地区i第t年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海外智力流入后,流入地会在高投入高回报的刺激下,选择增加教育培训支出。lnflowit·lntzit表示海外智力流入通过智力投资激励路径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理论上与技术创新产出正相关。

(6)人才关系网络(wlit)

wlit为中国地区i第t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人才关系网络中,不论是海外智力流入的社交关系网络(海外人才通过社交网络了解企业资讯动态)、商务往来网络(海外人才作为商务交往的桥梁吸引外资)和技术交流网络(海外人才的技术交流)作用下,流入地会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扩散效应的重要渠道,人才关系网络进一步扩大了该渠道下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流入国(或地区)的技术发展。由于各地区接受10国FDI的具体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本文根据各地区历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占全国比重与中国接受10国外资额的乘积进行估算。lnflowit·lnwlit表示海外智力流入通过人才关系网络路径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理论上与技术创新产出正相关。

3.控制变量

(1)中国地区i第t年通过FDI获得的研发溢出FDIit

采用LP方法估算2001—2015年10国通过FDI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FDIt):

(14)

(15)

(2)中国地区i第t年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研发溢出(IMPit)

采用LP方法估算2001—2015年10国通过出口贸易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IMPt:

(16)

(17)

(3)中国地区i第t年通过国外专利申请获得的研发溢出(PATit)

同样采用上述LP方法估算2001—2015年10国通过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PATt:

(18)

(19)

4.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因外籍人才相关数据仅更新至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西藏由于数据缺失而被剔除)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中国各省市研发经费支出、专利申请受理量、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3];海外主要智力输入国的研发经费支出和CPI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留学生在10个主要留学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和新西兰)人数及10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进口贸易额、国外专利申请受理数、历年出国留学总人数和学成回国总人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4];“海归”综合引力模型中的各地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高校在校学生数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5];国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国际科技合作来华项目参与人数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接待来访科技团人数来自国家统计局;10国研发人员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10国的GDP来自于OECD数据库。

(三)实证检验结果

1.基准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对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混合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做出选择。F检验原假设为存在混合效应,检验结果为Prob > F = 0.000 0,拒绝原假设;Hausman检验原假设为存在随机效应,检验结果为Prob>chi2 = 0.005 5,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式(6)得到如下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R2为0.824,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在核心解释变量中,作为海外智力流入主体的海归带来的研发资本溢出量(lnhgit)的系数为0.158,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外籍人才带来的研发资本溢出量(lnzjit)的系数为0.455,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相较于海归,外籍人才对于中国技术创新产出的贡献更显著。这是因为中国在吸引外籍人才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较大,流入的外籍人才水平往往较高,而中国海归一般在完成学业后多数选择回国就创业,在国外学习发展的年限短,接触核心科技机会少,经验和能力稍逊于外籍人才,因此技术扩散效应也会弱于外籍人才。由此可见,海外智力流入是中国获取领先技术的重要渠道,外籍人才对中国技术发展比“海归”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基准回归分析

中国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的系数为0.631,且在1%水平上是显著的,高于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说明中国的技术创新显著依靠于自主研发投入。

此外,FDI和海外智力流入的交互项在5%水平上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符合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动机就是为了控制自身特有技术,因此,FDI与技术溢出无关。国外专利申请与海外智力流入的交互项虽然在1%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但是负相关(为-0.022),说明外国专利技术的保护对我国技术溢出起到了抑制作用;进口贸易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正相关,其系数为0.022,但系数很小,表明其作用有限。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FDI、进口贸易、国外专利申请所引致的技术扩散效应需要长期积累,三种渠道中所承载的创新技术在当期无法及时被中国学习、掌握,甚至会对本土的创新产出造成一定的冲击,其溢出的研发存量需要通过一段时期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源泉。

2.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传导路径检验

根据式(7),进一步考察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路径,分别加入海外智力流入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交互项,以检验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激励和人才关系网络等三种传导路径的有效性,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技术扩散效应三种传导路径的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海外智力流入与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激励和人才关系网络的交互项在模型(7.1)(7.2)和(7.3)中的系数分别为0.038、0.063和0.054,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核心解释变量外籍人才流入的研发溢出(lnzjit)在模型(6)(7.1)(7.2)和(7.3)中始终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海归回流的研发溢出(lnhgit)在模型(6)中不显著,在模型(7.1)和(7.2)中变为显著(在1%的水平)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234和0.143。这可能是因为增值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投资激励效应刺激国内加大了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海归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强化了其研发溢出效应对于中国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FDI在模型(6)(7.1)和(7.2)中的作用不显著,在模型(7.3)中是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05);外企专利申请在模型(7.1)和(7.2)中是显著负相关的(其系数分别为-0.039和-0.046);进口贸易在模型(6)和(7.3)是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传统的技术传导路径-外商直接投资和外企专利申请对技术溢出起抑制作用,只有进口贸易途径对技术溢出起促进作用。

对比模型(6),模型(7.1)(7.2)和(7.3)中海归和外籍人才的技术扩散效应系数都有所变大,即三种路径都有助于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在三种路径下,外籍人才技术扩散效应是十分显著的(显著性水平为1%),说明运用外籍人才有利于技术扩散;含三条技术扩散路径参变量的交叉项与技术创新产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正相关的,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38、0.063和0.054,说明三条技术扩散路径都是有效的。

总之,增值的人力资本、智力投资激励和人才关系网络是海外智力流入的三条技术扩散路径得到了验证。随着海外高素质人才的流入,中国人力资本结构和存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和企业培训投入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不断增加,科技知识、国际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输入,对中国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性

中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科教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所不同。本文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进一步考察海外智力流入技术扩散效应的地区差异,计量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区域间面板数据比较分析

海外流入人才往往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科研环境好、人力资本雄厚的发达城市;西部落后地区因各方面条件较差,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较弱,难以充分吸收海外智力流入带来的先进技术。因此,东部和中部地区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会强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出也高于西部。然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海归还是外籍人才的研发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为显著正效应(其系数分别为0.392和0.724,且显著性水平为1%),而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海外智力流入的作用却不显著。

上述结果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东中部地区与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差距较小,且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才济济,高素质人力资本相对丰裕,大量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在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海外智力对技术扩散的作用微不足道;二是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大,而且西部地区人才匮乏,本土人力资本存量少、整体质量低,海外人才流入能够有效地、显著地促进技术扩散,其技术扩散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与Le(2008)[1]、李平和许家平(2011)[2]、李程宇和卢现祥(2014)[3]等人有关人才国际流动促进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本文增加了外籍智力流入,进一步深入分析并证实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溢出传导路径,揭示了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检验海外智力流入中国的技术扩散效应及其传导路径,考察海外智力流入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海外智力流入(包括海归和外籍来华工作交流人员)与技术创新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增值的人力资本、引致的智力投资和人才关系网络等三条技术传导路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都是正相关。(3)传统理论认定的FDI、外企专利申请和进口贸易等三条技术扩散路径中,前两者在多元回归方程中,要么不显著,要么显著负相关;只有进口贸易是显著正相关的。(4)在分区域的样本分析中,海外智力流入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作用并不显著,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作用是显著正效应。(5)本国(或地)的研发资本投入在所有回归方程中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并且创新产出弹性最大,说明中国的技术创新主要依赖自我增加研发投入。人员的跨境流动历来是技术跨国传播的主要渠道。海外智力流入是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跨境扩散和溢出的重要途径。随着大量海外人才的流入,先进技术、研发资本溢出也一同流入中国,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增值的人力资本、引致的智力投资和人才关系网络均为海外智力流入带动技术扩散的传导路径。前沿知识技术通过三大路径在流入地传播扩散,促进当地科技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增强智力流入地的技术创新能力。

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和学成回国工作,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包括外籍人士)的力度,同时加大本国研发投入,使中国成为吸引世界知识精英创新、创造的热土。鉴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海外智力流入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效应特别显著,西部地区应该改善用人环境,制定倾斜的吸引人才政策,引导海外高素质人才流入西部地区“人才洼地”,更有效地利用海外智力流入的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地区经济技术平衡发展。在贸易方面,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出口,而且要扩大进口。进口的增加不但有利于中国贸易收支平衡,而且有利于凝聚在高新技术产品和设备上的先进科学技术的溢出。

猜你喜欢
海归外籍智力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海归”返乡当“猪倌”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