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鉴赏与研究

2022-10-19 03:26吴志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兔毫油滴鹧鸪

吴志强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御堂盏建盏陶瓷研究所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辉煌过、鼎盛过,也曾经没落过,它的发展历史就像一部华夏文明的兴衰史,是中华民族艺术和审美变迁的展现,但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能够包容接收更多的艺术文化和艺术思想,而建盏文化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重新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建盏也能够采用电烧等方式,提高产出率和良品率,降低制造成本,看上去像是将现代科技融入了建盏制作,有利于建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但却又独独失去了火痕下的烟火气息,仿佛让建盏的“灵气”有所降低,也因此,很多匠人仍在坚持古法柴烧,本文将对建盏进行鉴赏分析,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一、建盏的概述

建盏是我国陶瓷器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其文化内核与茶文化深深捆绑,建盏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像其他的陶瓷器皿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工刻画,反而崇尚自然之美,正所谓“一色入万彩出”,建盏的重点在于烧制,釉色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融化流动,最终形成有序的、具有艺术审美的釉色和纹理,这也是建盏艺术价值的重要来源,但建盏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抗力,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柴烧建盏的良品率也难以保证达到半数,十只中最终往往只有两三只良品,但这更增添了建盏的珍贵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胜过一切人为修饰。

二、建盏的发展历史

建盏的雏形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但鼎盛于宋朝,建盏多为深色,因为建盏使用的泥坯中蕴含大量的金属元素,在高温炙烧下形成了着色剂,且不需要人为修饰,与宋时的社会形态和大众思想相契合,因此深受大众喜爱,其文化和制作技艺在宋代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且各地纷纷建设窑厂,大批量烧制建盏,这些建盏随着宋代发达的海运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陶瓷文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建盏文化传播到海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大众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更青睐青瓷、白瓷,建盏文化也逐渐没落。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茶叶文化,建盏文化再度在我国盛行,受到了当代群众的喜爱。

三、建盏的艺术鉴赏

(一)造型

建盏是茶盏的一种,主要用于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内容,而我国又是茶叶的原产国,在净水工艺并不发达的年代,水质多偏生涩,需加茶掩盖,所以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而建盏作为饮茶器具,其形态全部都与茶有关,是完全性的为“茶”服务的陶瓷器皿。建盏的造型有四类,分别是敛口碗、束口碗、撇口碗、敞口碗,每一种又分为大、中、小三类,敛口碗的口沿微微向内收敛,斜弧腹,有一层矮圈足;束口碗在口沿下有一圈浅凹槽,用于泡茶时对准水位线;撇口碗口沿微微外撇,唇边有曲折,同样为浅圈足;敞口碗口沿外撇,为圆唇,腹壁通常为斜直或微弧,同样亦有浅圈足。

(二)釉色

建盏的釉色属于析晶釉,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在高温还原下形成了着色剂,因此通常呈深色,但要注意的是,在还原气氛不足的情况下,极容易生成三氧化二铁,使建盏盏身呈现深红色。建盏的釉色虽多呈深色,但在阳光下透着湛清的光芒,宛若琥珀一般,颜色深重却不沉闷,反而自带一股禅意,摸在手里厚实温润,呈现金属般的光泽,扣之亦有金属声,俗称“铁胎”,其坯胎较粗,胎壁厚实,保温性强。

(三)纹理

1.兔毫

兔毫是建盏中非常常见的纹理之一。兔毫根据颜色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状如兔毫,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呈扇形于建盏底部向外释放,如千针叶林,又如烟花绽放,或如流水淙淙,釉面颜色呈现渐变之姿,一般内外各呈三个颜色过渡:底釉色、兔毫纹理以及口沿釉色。这种层次的解析赋予了兔毫盏更多的生命力与魅力,俯视而看,宛若暴雨从空中倾斜而下,或如彩云间的繁花簇锦,或如流星漫天,就像是时光流动在生命里一般。注入茶汤,那些细密的纹理开始随之摇曳,让茶客感受到山间野林之风。

2.油滴

油滴盏是高温时黑釉表面铁氧化物集结融合,冷却后析出金属介质晶体形成的斑点状花纹,形似油滴,称之为“油滴盏”。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或银蓝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或金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1]。

油滴以圆形为盛,但大多数油滴都成椭圆或滴落状,且部分油滴还带有外圈层,呈现两种色彩的对立之美,油滴的展现形式更多,有些如水中鹅卵石,有些如璀璨夜空(如图1),有些则如乱石巨峰(如图2),如痴如梦,如入仙境一般,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纹理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大自然在向我们诉说着自然之美。

图1 璀璨夜空的油滴盏

图2 乱石巨峰的油滴盏

3.鹧鸪斑

鹧鸪斑状如鹧鸪羽毛,密密丛丛,花色乱眼,仿佛有鸟翼颤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鹧鸪斑的流世作品极少,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名贵品种,且常有人将其与油滴错认。鹧鸪鸟的羽毛呈现紫色和红色相间的条纹状态,与鹌鹑和沙鸡较像,遍布白点,这也是鹧鸪斑的魅力所在。对于鹧鸪斑,史书记载得较少,有部分学者认为鹧鸪斑含有人工加工的手法,因此并不受大众追捧,所以产量极低,还有学者认为这种纹理较难烧制,只掌握在极少数工匠受众中,故而没有流传下来。

3.曜变

曜变是建盏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日本著名的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在《天目》一书中曾给出曜变的释义:“建窑所烧,在挂有浓厚黑釉的盏面,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带有晕状的光彩者为曜变。”曜变是温度、气氛和坯釉反应达到极致的幻变。曜变具有斑核,围绕着斑核还有红、黄、绿、紫、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宛如宇宙星云,相互辉映。

4.杂色

杂色是指除上述外的所有纹理,包括但不限于柿红、茶叶末、灰被、铁锈、虎皮斑、酱黄釉等。需要注意的是,杂色并非次品,具体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建盏艺术讲究完整,不能有滴落痕、破损、大气泡等,同时纹理要匀称,过渡要自然。

四、建盏的文化研究

建盏之所以在宋代如此盛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彼时社会的“尚黑”情节,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年代,黑色印染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人们奉黑为尊,例如殷商时代,皇帝吉服就是以全黑为主,后续才随着制造能力提升而循序渐进地发生了变化,而建盏的“黑”恰好符合彼时的尚黑情节。除此之外,还有华夏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水墨艺术影响,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讲究意境,建盏由内至外都体现了这种水墨意境,或云或雾,给人无限遐想。

五、建盏的当代艺术突破

当代建盏艺术的发展分为了两个分支:一方坚持柴烧,复原建盏的自然之美,追溯古典艺术的真谛,而这类建盏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占据了建盏的高端市场;另一方则坚持电烧,极大地提高了建盏的良品率和产出率,并大胆融入现代文化,但缺乏文化发展体系。二者各有千秋,共同促进建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推动我国的建盏文化勇闯海外。

六、结语

建盏是一门十分讲究“意境”的陶瓷作品,由釉色与纹理所抒发出的意境,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体现自然之美,追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建盏文化和茶文化密不可分,它与幽幽的茶汤相得益彰,仿佛在凝神半刻闲中探寻生命的真谛。

猜你喜欢
兔毫油滴鹧鸪
圆形的油滴
兔毫建盏的鉴赏*
鹧鸪
鹧鸪
黄金油滴的制作工艺探究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
鹧鸪爷
关于高中教材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建议
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