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19 05:43:12李艳芬梁梓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食管癌效能量表

李艳芬 梁梓聪

食管癌是喉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手术是目前常用手段,但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加之预后不确定性,患者情绪消极,影响治疗信心[1]。希望是指个体完成某项目标的信念,希望水平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2]。自我效能是指导患者应对困难或逆境时的信心及能力[3]。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面对创伤性事件或逆境抗争时表现出心理方面的积极变化,个体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4]。通过主动干预,强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有利于推动创伤后成长,从而促进身心健康[5]。既往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护理着重于改善生理状况而忽视了积极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6]。Snyder希望理论认为,希望在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理论有3项内容,即目标、动力信念、路径信念[7],希望理论的重心就是目标。所谓路径信念,是指个体采取创建目标的方式,把当下与将来彼此联系起来;动力信念是指促进个体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8]。希望水平越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9]。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以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食管癌;符合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或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指征;术后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愿意积极参与。排除条件:入组前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性疾病;合并心、肝、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48.24±3.77岁;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5例,Ⅲ期7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8.77±3.62岁;临床分期:Ⅰ期17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每日由责任护士定时查房,在这中间对患者的用药、饮食等展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气管套管管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应对疾病信心;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告知出院时间,进行电话回访。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 .1 成立希望理论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6名:护士长1名,任组长;肿瘤专家2名,负责对患者病情进行指导;专职护士3名,负责实行具体的护理操作。培训小组成员,内容有:Snyder希望理论的涵义、实施流程、理论意义、心理护理及人际沟通技能、资料收集方法、应用的微信功能;为食管癌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语音康复训练、气管套管自我护理的方法。在1个月内开展4次培训活动,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分工。

1.2.2 .2 评估 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掌握患者当前的希望水平,之后通过多种途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多种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认知发生变化。

1.2.2 .3 健康宣教 宣教内容主要是希望理论的相关内容,如心理健康、术后病耻感、自尊心等,让患者了解希望理论的作用,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

1.2.2 .4 协助患者建立目标 护士通过沟通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给医护人员,并和患者家人一起商讨,拟出个性化术后康复阶梯目标,例如:1级目标是每月训练不少于14 d;2级目标为每个月训练天数≥21 d;3级目标为每个月训练天数≥25 d。在不通阶段,观察目标的实现效果,保证循序渐进。确立实现目标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路径,使其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对人生满怀希冀,尽可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其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康复。

1.2.2.5家属参与 让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监督健康行为,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健康意愿和信念。

1.2.2 .6 具体实施 患者住院阶段,结合其自身状况拟出延续性护理方案,出院之后定期向其介绍相关的健康常识,微信平台以视频、图片、文字等不同方式展示内容,简单易懂,也符合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具体内容有食管癌相关知识、术后睡眠及饮食状况、吞咽功能训练、功能训练、语音康复训练和造瘘口、气管套管的自我管理、分享自我护理相关案例、心理疏导等。小组还通过微信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患者可以在留言板提出问题,由小组成员回复,确保患者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微信知识推送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让患者正视自己的患者身份,通过完善认知,调动其亲友参与管理,提升患者的认识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应用朱英娥等编制癌症自我效能量表(SUPPH)[10]进行评估,量表有3个维度,即自我决策、正性态度、缓解压力等,共有28个条目,各条目赋值1~5分,将所有条目相加获得总评分28~140分,得分愈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愈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2,内容效度为0.836,表明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2)希望水平:通过Herth希望指数(HHI)量表[11]进行评价,量表有3个维度,即实施积极行动、和他人维持紧密关系、面向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共有条目12个,各条目实施Liket 1~4级评分,共12~48分,得分愈高,表明患者的希望水平愈佳。量表Cronbach’sα系数0.798~0.871,内容效度0.811~0.852,表明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3)创伤后成长:通过唐棠等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IGI[12]进行评估,量表有5个维度,即人际关系、个人力量、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新的可能,合计20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合计0~100分,分值愈高,表明患者创收后成长水平愈佳,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42~0.896,内容效度为0.823~0.896,表明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4)生活质量:通过喉头颈部肿瘤生活质量量表(QLICP-HN)[13]进行评价,量表有4个维度,即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共有条目27个,各条目赋值1~5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粗分,把粗分变成标准分0~100分,分值愈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22~0.876,内容效度为0.812~0.867,表明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1.4 调查方法

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依次于患者入组时、完成干预当日采取网上问卷调查形式收取相关数据。责任护士通过电子邮件为患者传递HHI量表、SUPPH、PIGI、QLICP-HN,并介绍此次调查目的和各量表的填写方式,规定患者在收到问卷3 d内回复,若未回复,责任护士可以微信亦或电话等催促患者及时回复。此次发送80份邮件,有效回收80份,有效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缓解压力、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总分、正性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缓解压力、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总分、正性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希望水平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积极行动、面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维持紧密关系、希望水平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行动、面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维持紧密关系、希望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希望水平得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新的可能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新的可能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分)

2.4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提升了食管癌患者的自我效能

食管癌手术对于患者而言属于重大应激事件,经历手术的患者由于生理上疼痛和心理上紧张情绪,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加之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缺乏科学认识,可能加剧其心理压力,影响康复信心[14]。希望理论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我认知,使其对目前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提升患者处理突发情况的信心和能力[15]。同时家属参与疾病管理过程,让患者能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可提升食管癌患者的自我效能。这是因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能纠正患者既往错误认知,减轻由于疾病认知不足引起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战胜病魔的自信[15]。除此之外,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利用微信平台,采取图片、视频、文字等不同方式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并提供了与病友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患者获得同伴支持,从而增强康复信心[16]。

3.2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

希望水平的提高可让个体有更好的心态应对疾病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能用更强的毅力和斗志去战胜这些问题[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这是因为,应用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希望水平进行了系统的评估,鼓励家属参与,由于家庭支持、心理干预等个体化干预,有助于患者建立生活新目标,重新确立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推动患者康复,有助于其适应社会与回归社会,提高了患者对术后生活的希望水平。

3.3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可促进食管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

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由于术后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均受到一定的损伤,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加重了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可促进食管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考虑可能由于,Snyder希望理论为患者搭建了微信交流平台,患者通过平台获得同伴支持及鼓励,提高患者对疾病预后的希望水平,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从而促进创伤后成长[18]。

3.4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能提升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因为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存在困难,生活质量有所降低[19]。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因可能由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利用激励及目标导向效应,帮助患者实现已定目标和未来目标,激发患者在困难中寻找希望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自我潜能,从而提高应对疾病的信心,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

总之,基于Snyder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效能,推动其创伤后成长,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抽取的样本量不多,并且都出自一所医院,大样本不足,在以后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

猜你喜欢
食管癌效能量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9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