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钰 吴丽红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大肠癌的60%~75%,其中距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多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左下腹结肠永久性造口手术(Miles术)[1]。抗凝血灭鼠药在农村和城镇广泛应用,成人灭鼠灵药物中毒在临床极为罕见,该疾病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以鼻衄、牙龈 出血及皮肤淤点、淤斑为主,由于抗凝血灭鼠药自身特性,该类疾病起病隐匿,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凝血功能异常时,肿瘤本身、输血、围手术期营养缺乏等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也会使切口感染率提高[3]。感染发生后,骶前腔隙形成巨大脓腔,若感染时间过长,迁延不愈甚至形成窦道,引起骶前顽固性感染[4]。本文报告1例直肠癌术后伴灭鼠灵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具体如下。
患者,男,53岁,主因“直肠癌伴便血1周”于2019年4月12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78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前1周患者每天排血便10余次,每次量约50 ml,后有轻度乏力,简明乏力量表(BFI)评分为3分。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4 g/L,提示中度贫血;凝血酶原时间(PT)>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19.7 s,APTT测定值比率9.21,凝血酶时间(TT)16.40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41 μg/ml,示凝血功能障碍。于入院第2天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血浆,以改善凝血功能,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纠正贫血。入院第5天,PT 57.1 s,APTT 67.8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89 μg/ml,大便带血次数明显减少,每天1~2次,出血已控制,但考虑有再次大出血可能,于4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鼻腔出血,量约5 ml,色鲜红,予去甲肾上腺素纱布填塞后未再出血。术后第5天起患者骶尾切口持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每次量约20 ml,伴有恶臭味,且骶尾部切口处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4分。术后第6天,患者PICC置管穿刺处出现少量渗血,右下腹出现大片淤斑,予外用喜辽妥促进血肿吸收。患者间断静脉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术后第7天,予以查体见骶尾部切口局部质硬,切口周围有一3 cm×24 cm大小硬结,骶前腔隙脓腔大小约为5 cm×2 cm×3cm,按之有淡血性浑浊样渗液涌出,有恶臭味。术后第10天,PT仍>120 s,结合血清药物结果,诊断为灭鼠灵药物中毒,经多学科联合会诊,确定继续予以对症血制品治疗,同时辅以维生素K1的解毒方案。术后第17天,PT>120 s,APTT>180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92 μg/ml。患者骶尾切口出血仍严重,间断自切口排出血性液体,每天约7~8次,每次约10 ml,骶前腔隙脓腔大小约为3 cm×2 cm×2 cm,渗液较前减少,每天约20 ml,仍有恶臭味。术后第26天,患者感染症状控制,骶尾部仍有分泌物,气味较前减轻,无明显出血,骶前脓肿缩小,大小约0.5 cm×0.5 cm×0.5 cm,PT>32.9 s,APTT 91.3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5.53 μg/ml,更换凝血酶原复合物用药方案;继续予维生素K1肌内注射。术后第43天,复查凝血功能正常,PT >14.3 s,APTT 49.8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3.15 μg/ml,后期治疗以换药为主,骶尾部切口无分泌物,无明显出血,骶前脓肿消退。继续予患者维生素K130 mg肌内注射,病情稳定后患者出院。
2.1.1 出血症状的护理
(1)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鼻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纱布填塞鼻腔,以收缩血管,同时自制“冷敷手套”予以冷敷,即将一次性橡胶手套的示指、中指剪下,顶端宽5.5 cm,下边各宽2.5 cm,侧边长11 cm,用胶水将2条侧边粘住,再用直血管钳自上端压紧,从上边开口处灌入生理盐水,用胶水封口,用血管钳压紧以防泄漏,放入冰箱冷冻层30 min。使用时外层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包裹,“中指、示指”部位贴于鼻腔两侧,冷敷2~3 h后取下。予患者24 h后取下填塞纱布,患者鼻腔未再出血。
(2)术后第4天:患者右下腹及耻骨联合见大面积淤斑,大小分别约5 cm×5 cm、8 cm×15 cm,术后第5天皮肤淤斑扩大,大小分别约为6 cm×8 cm、10 cm×15 cm,皮肤均呈紫黑色,予患者使用气垫床,喜辽妥软膏每天2次涂抹淤斑部位促进血肿吸收,每天协助患者轻翻身,防止加重皮下淤血[5]。
(3)术后第16天:患者皮肤淤斑完全消退,遵医嘱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K1防止医疗性出血,具体注射方案如下:单日在右臀注射,双日在左臀注射,且近2次注射点间直线距离大于1cm,以利于药物的吸收;注射时选用4.5号小针头 , 拔针后局部按压不少于5 min[6]。心电监测时,予双上肢轮流监测血压,测血压后立即解开袖带。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术后坠床,避免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内脏出血。
2.1.2 凝血功能的纠正及护理 患者凝血功能极差,经血清药物检测结果为灭鼠灵药物中毒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故在院期间长期输注血制品,辅以解毒药物,以纠正凝血功能。
(1)凝血因子的输注:配置过程中,此类药品与所配的灭菌注射用水先预温至37℃,然后将药品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轻轻摇动使其全部溶解,同时避免剧烈摇动,以免蛋白变性;用专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7]。
(2)冷沉淀的输注:输注前肉眼检查融化后的冷沉淀为略带乳光或澄清淡黄色液体,也可能存在少量细颗粒物质悬浮;采用带滤网的双针头输血器;以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冷沉淀[8]。
(3)血浆输注:输注前,将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溶化。轻摇血袋,保证血袋内血浆温度一致,输注前肉眼检查为半透明蛋黄色液体,融化后的血浆在4 h内一次输完。
(4)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存放于8℃以下环境中,配制前将药物复温至室温下,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配置时将瓶子轻轻旋转,直至完全溶解,避免振荡;静脉滴注时使用带有滤网装置的精密输血器;药物现用现配,开始滴注时速度缓慢,滴速调整为30滴/min,15 min后加快滴注速度,30 min滴完[9]。术后43 d,监测PT 14.3 s。在给予血浆、凝血因子、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2.1.3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患者因长时间经PICC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 病毒灭活血浆、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肠外营养,关于PICC的护理至关重要。
(1)预防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差,穿刺点常有少量渗血,易造成导管相关性感染[10]。术后第6天患者PICC穿刺点出现少量渗血,给予患者按无菌操作及时更换贴膜敷料,贴膜内穿刺点处明胶海绵覆盖,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后,穿刺点未再发生渗血。每天晨观察患者敷料有无渗血,观察PICC置管处周围有无红肿、瘙痒症状,发现渗血时按无菌操作及时更换贴膜敷料,贴膜内穿刺点予无菌纱布覆盖,48 h内观察渗血情况,48 h后予以再次更换,患者病程中置管处未发生感染。
(2)冲洗导管:在患者输注各类血制品及肠外营养后,先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冲管,再用10 U/ml肝素钠注射液5 ml进行正压封管,使冲洗液在管壁产生湍流,清洁管壁,降低堵管概率[11]。在输液过程中发现输液速度变慢时,及时予患者预充式生理盐水通管。当正压接头缺损、每次经正压接头抽血、输血后及时更换,能够有效防止血液反流及减少导管的堵塞[12]。
2.2.1 合理安置患者体位 由于患者骶尾部切口疼痛严重,骶尾置有引流管1根,难以平卧,指导臀部用软枕垫高,30 min/次,2次/d。指导患者缓慢左右翻身,取侧卧位。术后第15天,患者右髋部出现一1 cm×1 cm水泡,予5 cm×5 cm泡沫敷料外贴,每班检查敷料是否移位,有无渗液,予患者每2 h轻翻身1次,泡沫敷料每3 d更换1次,1周后水泡消退。
2.2.2 持续灌洗患者切口 Miles术后采用骶前灌洗引流,可减少会阴切口感染概率,促进切口愈合。术后第5天,患者骶尾切口持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每次量约10 ml,且切口周围有一3 cm×4 cm大小硬结,按之有淡血性浑浊样渗液涌出,伴恶臭味。每天3次由医生与护士进行肛门灌洗,具体方法如下:护士用20 ml注射器抽取0.5%碘伏,连接头皮针,将其轻柔送入切口,对切口进行加压喷射水流冲洗,可以将切口异物及细菌排出创面[13]。灌洗完毕后,抽取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束冲洗后用注射器回抽清洗液,再用棉签将切口擦干,于距离皮肤15 cm处喷洒3M皮肤保护膜于切口周围,喷洒2次,30 s待成膜后外用大纱垫覆盖,使用胶布固定,起到固定及吸收渗液的作用。每班揭开纱垫,观察切口周围是否渗液,有无硬结及红、肿、热、痛;观察骶尾部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气味。灌洗1周后,切口渗液明显减少。术后17 d,灌洗次数改为每天2次,切口周围硬结消退,渗液较前减少,每天约20 ml,恶臭味较前减轻。术后第26天,停止进行肛门灌洗,患者骶尾部仍有分泌物,气味较前减轻,无明显出血,骶前脓肿缩小,大小约0.5 cm×0.5 cm×0.5 cm。改为每天2次由医生与护士换药。换药方法:先用碘伏棉球消毒骶尾切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待皮肤晾干后于距离皮肤15 cm处喷洒3M皮肤保护膜于切口周围,外用大纱垫覆盖。
有研究[14]发现,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后出现大量的血栓病例,主要包括DIC、浅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肺水肿以及致死性心肌梗死等。针对本例患者,由护士及医生共同制订早期活动指导,术后每天分早、中、晚进行深呼吸功能锻炼,由护士每4 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咳痰1次。指导患者夜间双下肢正确穿戴静脉弹力袜,每天晨测量患者双下肢腿围;指导患者每天早、中、晚3次行踝泵运动,每个动作保持3~10 s,5 min内进行6~8次;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早期进行床上康复锻炼,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20 min。术后第2天指导进行八邪操的上肢锻炼,每天2次。术后第3天协助患者开始自行刷牙、洗脸。
研究[15]表明,八邪操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第1步,虎口平击 36 次,打击大肠经合谷穴; 第2步,虎口叉互击 36 次,打击大都穴; 第3步,手掌侧击36次,打击小肠经后溪穴; 第4步,手腕互击36次,打击心经、心包经; 第5步,十指交叉互击 36 次,打击上都、中都、下都穴; 第6步,左掌握拳击右掌心,右掌握拳击左掌心各 36 次,手背互拍36次; 第7步,全手鼓掌 100 次,十个指尖要相对; 第8步,拍手心100次; 第9步,两手指尖互击打,拍指尖36次[16]。术后第10天协助患者床边站立,先将患者移至床边, 静静坐立5 min,确认无不适症状后,嘱患者双手搭在护士双肩站立。术后第17天,协助患者走动,每天至少步行 2 次,每次至少5 m。
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期间,未发生跌倒、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
灭鼠灵中毒的患者往往在神志清楚后又出现多疑,情绪低落,易激惹及恐惧[17],同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多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出现生理性应激反应[18]。考虑到该患者灭鼠灵药物中毒是一起家庭矛盾导致的恶性投毒事件,因此心理关怀及开导更为重要,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针对此例患者,采用中医五行音乐辨证选乐配合耳穴按压疗法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9]。①护士在每天08:00及14:30在病房内使用小音箱播放中医五行音乐,例如《秋湖月夜》《二泉映月》《军港之夜》等乐曲,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②耳穴按压。主要选取心、肝、肾、神门、皮质下、内分泌6个主要穴位。耳郭常规消毒, 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两侧耳郭相应6个耳穴上,嘱患者每天早、中、晚自行对双耳耳郭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按压,由轻到重,直至出现酸、麻、胀、痛,保持3~5 min,每天3~5次[20]。每3天换1次,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灭鼠灵药物中毒比较少见,且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部创口大,创面渗血、渗液多且时间长,术后骶尾前残留巨大腔隙,易造成骶前切口感染。因患者凝血功能差,致使反复出现出血、感染症状,病情迁延不愈,护理难度较大,整个病程中观察患者的出血症状,预防医疗性出血;遵医嘱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正确输注各类血制品;规范护理深静脉置管,预防堵管及感染;持续灌洗患者的骶尾部切口,逐步缩小感染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采用中医五行音乐辨证选乐,配合耳穴按压疗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患者于术后43 d病情稳定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