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波,朱小龙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城镇化推动了产业升级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也会对城镇化建设施以影响,产业集聚首先带来了相关产业企业和就业人口的集中,同时对产业发展中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安徽省在2021年末从人口角度来看其城镇化率达到了59.4%,较上一年提升1.1%,建设进程不断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率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城镇化的空间形态布局上面,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和经济数值的堆砌,建设中有序集中与适度分散需要格外重视,集聚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关系、产业布局规划和环境治理都关系着城镇化建设高质高标准的落实。基于以上考量两者之间影响机制值得探索,探明安徽省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及其和城镇化建设效率的作用,以期为区域政府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质量水平和提升城镇化效率提供一些方式和途径。
近十多年安徽省第三产业高速蓬勃发展,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2011年安徽省GDP中三个产业依次占比为11.5%、50.3%和38.2%,到2021年三个产业占比依次为7.8%、40.0%和51.2%,该年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11.2%,三产占比逐年增加,而且增速幅度有渐大的趋向。202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1985.4亿元,增速8.7%,不管是绝对增加值,还是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绝对占据重要的地位。以省会合肥为例,2021年三个产业在GDP中的构成分别为3.1%、36.5%和60.4%,服务业占比超过六成,全年的GDP增加值为6890.54亿元,是该市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重要动力来源。
生产性服务业是保障工业有序生产并提升效率而开展的服务行业统称,根据统计部门的定义一般来说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六个细分行业,安徽省在2021年各个细分行业状况如下表。
表1 2021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三产关键构成也为二产的成长效率提供支撑,从五个细分行业中统计得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2021年全年的生产总值为7974.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108.7亿元,增幅达到16.14%,GDP占全省全年的18.56%。五个细分行业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皆为正值,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46.5%,凸显这一行业发展的高速势态。不管总量还是各细分行业情况都处于高速增长期。
集聚水平主要计算相关行业企业区域范围内的汇集态势,常见手段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基尼、集群指数、SP指数、K函数、L函数等,区位熵也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式。本研究采用区位熵来测算,其计算的公式是:
Kj是j这一产值占地区总值的比例,Eij表示是i城市j产业产出比重。产值以该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来代入,该计算结果则表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低大小,数值大小反应集聚程度高低。利用《安徽省统计年鉴》等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历年各市的产业集聚水平,由于数值较多表2仅呈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水平历年均值。
表2 2012-2021年各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均值
通过数据测算可以看出,全省各市的集聚程度总体一般,历年区位熵均值大多低于1,仅省会合肥均值超过1,显示该市集聚水平省内最优,这得益于其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省内核心城市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市场、完善的配套政策等都大大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省内其他地市大多数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在不断提升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却不高甚至较低,个别城市的集聚水平历年均值处在0.6左右,显示集中程度很低,集聚区内企业不管是在集聚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这些城市集聚区内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不足,规模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城镇化效率是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建设中投入产出比量化评价。效率评价手段很多,其中运用比较频繁有DEA法和SFA法。郑雁玲,田宇(2020)采用DEA-BCC给我国新型城镇化效率分别开展动静态评价;尹鹏,刘曙光,段佩(2020)利用传统DEA模型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特征分析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以前研究及数据代表性、可得性本文采用Tone(2002)分享的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对全省下辖所有城市县区的城镇化进行效率评价,操作计量公式如下:
i=1,…,m;p=1,…,s;k=1,…,s;
城镇化效率测度评价有投入和产出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分别采用劳动、土地、资本和能源等四个指标;产出指标分别采用人口、经济、空间、生活、生态环境等五个指标,具体指标表征衡量内涵如表3所示。
表3 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
依据城镇化效率评价体系构建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收集整理2017-2021年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予以测度,得出历年各市城镇化效率值及近五年均值如下表:
表4 2017-2021年各市城镇化效率及均值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城市的城镇化效率有上升也有下降趋势,部分城市存在效率值波动情况,所有城市城镇化效率的均值是0.869,总的来看并不高效。历年效率均值达到并超过1的有合肥、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等五个城市,有效城市占比为31.25%,这些地方效率较高,效率中均值最高是合肥市为1.130。城镇化效率均值低于1的城市有11个,占比68.75%,其中效率值最小的是黄山市的0.491,但该市近年来城镇化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向好状态明显,其他大多城市效率均值集中于0.6-0.9之间处于无效状态。从空间地理位置来看,城镇化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皖中区域,说明该区域内城镇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资源等投入下,产出效应明显;城镇化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皖南区域,可见省内地域差异性明显,该区域城镇内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潜力有待挖掘。
城镇化效率(UE)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LQ)作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区位熵方法来测算。控制变量分别选择①经济发展水平(EL),以人均生产总值这一数值计算;②就业人数(EP),以地区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表现;③政府政策(GP),以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度来表示;④外资直接投资(FDI):用外资直接投资金额来表征。
通过以上变量选择采用李许卡(2022)等人研究,为避免所有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影响,所以加入被解释变量滞后项。同时因为研究中的数据之间存在单位以及数位较大差异性,为研究的平稳和收敛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程度故对收集整理的数据都作对数处理,以此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lnUEit=β0+β1lnUEit-1+β2lnLQ+β3lnEL+β4LnEP+β5LnGP+β6LnFDI+μi+λt+εit
其中μi城市个体,λt为时间固定,εit随机扰动,β0截距,i是城市,t是年份。利用DIFF-GMM与SYS-GMM给研究样本的数据开展检验,将安徽省下辖所有县区(总计104个)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皖南地区(黄山、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皖中地区(滁州、合肥、安庆、六安)和皖北地区(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淮北、),选取2011-2020各地历年统计数据来源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缺失部分通过政府部门网站和科研资料中收集整理。
表5动态面板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回归结果
上表是DIFF-GMM和SYS-GMM模型计量回归导出,回归显示一阶序列显著相关,可以看出Sargan值超过0.1的通过有效性标准,说明研究选取了有效的变量。由模型结果总体上来看城镇化效率滞后一期系数皆正值,这说明加入滞后一期作为被解释变量是可靠的同时也反应城镇化效率受到前一期的正向影响,某一地区的前一年测算的城镇化效率的大小对该年效率具有惯性作用。
全省不同地域集聚水平都对城镇化效率回归系数实现显著检验,并且呈现正向促进影响,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规模效应的产生进而帮助城镇化效率提升,可能原因是在集聚过程中会加速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数量提升和就业质量更加高效,同时提升资源效率利用效率,加快资本市场一体化形成等等,这些都是效率提升重要方式。
经济发展在1%显著水平下使城镇化效率呈现出在各个地区有差异性,其中在皖南地区为正向影响,其他两个地方有负向影响,说明在这两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会些许抑制城镇化效率提高,这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利用加速、环境破坏程度加深、社会公共设施使用竞争加剧等负向效应。
就业人数和外资直接投资两项的回归结果显示他们对城镇化效率都起到正向推进作用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和外资的投资额度都正面促进城镇化效率。外资和就业人口两个方面因素更多的是依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资源的利用产出更加的优化,提升城镇化效率水平。
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度表征的政府政策这一变量对城镇化效率呈负向作用,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对投资数量和基础设施方面有帮助作用,可能会带来城镇化规模的短期提升但长期来看市场和产业驱动更有利于提升城镇化建设效率。
根据实证研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发展、就业、政府政策和外资投资等变量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从软硬两个环境方面着手加速集聚进程步伐。完备产业集聚所需基础设施设备构建信息化等硬件条件,为企业空间集聚降低成本提供支持。将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建设协同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协同发展政策,各地差异化地从资金、技术、土地等多方面为产业集聚构建良性发展的软环境,注意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要素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
各级城市县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联动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质量,保障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畅通,提倡科学技术等要素高效有序共享流通,推进商业服务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让城镇化建设能享受到产业集聚的溢出作用,最终显著达到城镇化建设效率提高的预期。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不同地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特点鼓励外资向集聚区内布局投资,着重引导创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追求科学技术带来的外溢效应。依靠市场机制动能激发产业集聚发展活力,市场推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也会为城镇化建设的各种所需要素科学高效配置,能够达成高水平集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