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证考量及问题反思

2022-10-18 03:59包雅玮孟思月
关键词:价值观英国大学生

包雅玮,孟思月

(盐城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当今世界的竞争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能够培养其公民意识和社会伦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行、思想素质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拥有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发达的宗教体系和多元的现代文明。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保守中追求自由,以“公民教育”追求国家情感和价值共识,以“绅士教育”追求个人的解放和发展[1],促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

一、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背景

英国高校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是在若干事件综合影响之下产生的必然结果。从历史文化背景看,二战前,英国的民族主要由日耳曼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构成。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利用宗教教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包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宗教教育逐渐影响英国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但随着种族、文化趋向多元,网络普及,个人信仰遭受挑战,宗教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英国推行核心价值观时不免存在“帝国主义的优越感”[2],21世纪以来,种族冲突、宗教矛盾等问题屡次发生。从社会政治背景来看,二战后,英国重视经济的发展,相对忽视价值观教育的推行。英国家庭教育中过分突出个性自由,也为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埋下隐患,信息时代的社会跨越式发展也容易造成学生沉迷网络、崇尚暴力、我行我素。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背景下,为了解决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英国高校开始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其发展体现在世俗与宗教间平衡,多样与统一中整合,冲突与融合中渐进[3]。

目前,学界对于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分析其思想基础、政策背景、政策演变等方面。首先,对于思想基础的研究主要考察英国价值观教育政策的理论渊源。英国价值观教育政策是在公民教育政策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对于公民教育思想基础的回溯不可避免。英国的公民教育在认识到自由主义的弊端之后逐渐发展,但仍深受自由主义影响,改善之处在于对共和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社群主义等政治思想均有一定的吸收。有学者指出,导致英国社会政治不良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与体制一致的公民教育理念,认为英国需要倡导公民教育的共和主义理念[4];还有学者对比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公民资格观,梳理英国公民教育发展过程中推行的政策文件,认为新工党强调的积极公民教育理念主要根植于社群主义公民资格观,社群主义对新工党有重要影响,并构成新工党意识形态的核心[5]。此外,对于英国价值观教育背景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考察英国价值观教育政策诞生动因,或从现实状况及执政党理念变化等角度探究价值观建设的需求。有学者指出,英国内部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同一与多元并不是简单的字面上的含义,内含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很难从教育上去解决,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政策的失败是英国寻求新的价值观政策来面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得已之举动[6];还有学者从价值观建设的内在动因“英国性”的衰退来进行分析,认为应对多元文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极端主义加剧社会冲突两个方面是英国价值观教育政策的重要背景[7]。对于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的研究,研究者们还着眼于其发展演变。如有学者梳理了英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沿革[8];有学者对英国历年核心价值观的文件、报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对比[9];还有学者以政策的颁布为线索总结英国价值教育的推进历程,发现英国价值观教育不仅在本土研究和实践,同时在国际上进行了推广[10]。

总体说来,学界对英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考量相对有限,且关注的因素较为单一,研究结论略显片面,尚有分析讨论的空间。同时,对研究对象所处具体情境关照不足,缺乏甄别、建构与批判的立场。基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聚焦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以下问题: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因素对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构成了挑战?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在推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设计

实证研究作为理论归纳总结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取客观的材料,并从个别到一般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发展规律进行归纳。因此,结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互动关系,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真实和具体的情况。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英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价值观教育相关主体进行访谈,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统计梳理,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后做出定性结论。研究选取英国6所高校的460名学生及高校价值观教育相关主体6人作为被试对象。在具体的施测环节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保证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翔实可靠,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后续研究提供实证基础。本次调研面向英国高校共计发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问卷”47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6.84%。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占61.09%,女性占38.91%;在学生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学生占27.17%,大二学生占30.22%,大三学生占23.48%,大四学生占19.13%;在学生身份分布方面,学生干部占40.65%,非学生干部为59.35%(表1)。采访对象中男性3人,女性3人,身份为高校管理人员(No.1)、普通教师(No. 2)、导师(No. 3)、在校大学生(No. 4)、学生家长(No. 5)和社区工作人员(No. 6)。

表1“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样本分布

本研究依从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范式,其优势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定量研究主要了解目前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成绩。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仅仅依靠量化研究是不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影响因素是潜在的,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研究,而且有些问题难以只通过数据的统计得以呈现与反映,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更能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本质情况。笔者在运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个人访谈的方法,并在访谈的基础上辅之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地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在访谈中主要是开放式提问,事先设定好相关问题,双方确定晤谈的时间、地点,访谈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为了保证准确性,访谈者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每位对象访谈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具体时间不等。主要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对访谈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并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多元化社会格局下,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力争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政治意识、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协同兼顾。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囊括了以正直、维护纪律和法律、关心尊重他人等为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公民教育、社会关系教育、个人品行教育。教育在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构建了相对完善、四位一体的价值观教育网络。

(一)教育目标:道德品质、政治意识、综合素养、个性发展协同兼顾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元价值并存的国家,在高校推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在西方高等教育推行中给予个体充分的自由,帮助其发掘并追求实现自己身上作为独立体的潜能,使其“拥有过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能力”[11]。首先,着重提高道德品质。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国家的教育力度以及精神面貌。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素质及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具体内容等。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群体明确自身的权利及义务,提升其社会服务意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将大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社会问题中来。

英国政府颁布过多项法令,明确公民教育的合法地位,要求各大高校重视道德教育,规定公立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追求及智力能力,并实行国家公民教育课程。这一切都为大学生成为更合格的公民做出了努力。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受制于课程安排、衡量标准、教师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道德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仍有进度的空间。(高校管理人员,男,48岁,No.1)

其次,提高政治意识。“当代英国同样面临着多元文化和教育实践的挑战”[12],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让大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了解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积极正确地面对种族问题,在客观认知各民族、种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变得尤为重要。让大学生与社会紧密相连,从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中产生自信心与荣誉感,延续英国传统的平等、自由、博爱精神,将较高的道德品质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实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老师会在授课中介绍丰富多彩的话题,如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文化多样化,英国与世界、与欧盟的关系,联合国与各国政治关联等等,引发我们思考。有的话题主要需要查找资料和寻找信息,有的话题则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角度的资料往往让我们陷入迷茫和困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提供指导。当然,希望老师做出的价值判断是积极正面的。(在校大学生,男,19岁,No.4)

再次,提高综合素养。高校不仅通过专业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还将价值观教育立体地融入文化教育中,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使其既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一些高等教育政策性报告,要求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为英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政府也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这为英国高校的创新实践教学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对于我们高校来说,重点就是要克服困难做出改革,否则政策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高校管理人员,男,48岁,No.1)

同时,英国的价值观教育关注个性发展,即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13]英国政府鼓励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高校强调大学生要发挥创造力并挖掘潜能,培养社会需要人才。高校作为与社会连接的最后桥梁,应教会大学生自强自立,让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英国高校在制度建设中对价值观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和价值观推理、判断、选择的能力,教育的重点是发展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理智分析问题。我们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多,在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中会注重培养其创造性,希望能看到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但是帮助学生寻求平衡也很重要,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怀疑一切、走入极端的学生,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导师,男,38岁,No.3)

(二)教育内容:公民教育、社会关系教育、个人品行教育相辅相成

英国大学生教育的内容首先从公民教育展开。英国在《防范策略书》中将核心价值观定义为宽容和自由、民主与法治[14]。在多元文化的思潮下,复杂的社会结构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中加强“公民价值观”教育,以弘扬公平、包容的价值观,增强其作为英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有助于大学生们继承英国传统价值观,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种族、文化和宗教。”[15]

加强社会关系教育。英国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信仰不同的宗教,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不同文化底蕴的熏陶,故种族歧视、种族矛盾、种族冲突等问题也随之产生[15]。“特洛伊木马”事件之后,英国教育部把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极端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大力发展学校价值观教育[16],该事件成为了促使英国价值观教育走进高校的直接因素[17]。面对恐怖袭击、种族歧视等极端问题,英国各大高校十分注重社会关系教育,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揭露社会上存在现象问题背后的本质,促使大学生们正视社会关系问题,统筹思考并深入反思,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会融入探讨道德冲突问题,强调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的内容。据我所知,针对商学、法学专业学生,我的同事们也会对团队意识和法律道德等内容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生物、化学专业课程中,老师不仅教授学生们常用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还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技术对社会、道德、法律的影响以及该领域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讨论往往很复杂,观点碰撞也很激烈。是的,你也很难说讨论过后就能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老师需要不断思考和修正教学内容和方式,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普通教师,女,45岁,No.2)

重视个人品行教育。优秀的品行无论是在学校环境还是社会工作中,都会对个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帮助,学生在良好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利于学生全方位成长,因此,个人品行教育也是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英国重视通过社会环境因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公共环境中出现的情景渗透价值观教育。我们致力于将知识、价值观、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通过社区文化、社会活动、氛围营造等方式,在非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青年们。我们也经常联合家庭,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并能在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只要愿意来的学生往往都有收获,但确实也有很多家庭和学生对我们的场所和活动毫无兴趣。你知道的,人与人的想法不尽相同。(社区工作人员,女,34岁,No.6)

(三)教育模式: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四位一体

在“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实践中,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政府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担任主导地位,以制度的形式对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人力、物力支持。

英国社区教育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社区教育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来源,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稳定也需要财政支持。政府还积极联合企业和社区,争取社区与企业项目的合作,以免费获得企业提供的资金赞助。但是也有一些年份,因为预算或其他原因,政府对社区拨款不足,那我们在支付酬金,职员培训等方面就会比较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女,34岁,No.6)

学校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价值观教育中最直接、最主要的施教主体。在课程模块的推行过程中,英国高校围绕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价值观教育。因为专业课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功能的认可度在英国高校和教师中普遍上升,故而其学校教育更加侧重将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8]。

教师的角色不是权威者,而是组织者。除了作为主讲教师的讲授外,我会在课堂中实行对话教学,也就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尽量保持话语量持平,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价值观问题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加深印象,让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果不把握好方向,不能很好地总结,讨论可能浮于表面、效果不佳。(普通教师,女,45岁,No.2)

家庭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英国近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为子女提供宗教、职业、个性、基础读写、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子女深入思考学业发展和职业选择。英国家庭注重孩子的“个人社会健康教育”即道德教育,家长们希望以身作则,将尊重生命、公平自由、诚实独立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教育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对家庭中的价值观教育比较关注,希望可以发挥家庭氛围的作用。我和孩子父亲都比较注重亲子关系,时间也比较充裕,愿意带孩子一起探索和成长。刚有孩子时我们就有意识地选读各类指导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书籍。从小就让孩子们在绘本中了解道德问题、行为规范等,也会经常带他们外出参观。英国博物馆众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带他们参观过伦敦国家艺术馆、丘吉尔故居、南丁格尔纪念馆、威斯敏斯特国会大厦、科学博物馆等,使他们了解到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观念。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旅游机构带孩子们参加夏令营活动,并和他们一起通过社区民间组织或者公益服务组织进行慈善活动。当然,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肯定的。(学生家长,女,45岁,No.5)

社会在价值观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校外活动场所。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社区教育的国家,社区教育涵盖于继续教育体系之中并形成鲜明的特色。此外,如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大学推广部、民间团体独办或联办的社区休闲教育,也构成英国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

我们社区学校很重视学习支持服务,对于全日制学生,一般会指派一名导师,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辅导和定期个别辅导,导师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对学生的个人困难,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考试压力、生活焦虑等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学生可以通过电话与导师或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预约。在和社区内学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堂以外因素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我们组织的实践活动形式有些单一,有时候学生来过几次后兴趣会不如从前。(社区工作人员,女,34岁,No.6)

四、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挑战

受移民热潮影响而形成多文化、多民族、多种族的英国,多元文化带来的种族危机是英国真正重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9]英国政府提倡的以宗教教育为主,用教育的世俗化特点来培养古典绅士品格,在此背景之下,社会价值观教育难免呈现片面性发展,从而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教育政策制定重于落实、社会道德退化等各种社会问题。

(一)个性教育推崇难把握

英国的价值观教育主张个体要有强烈的人权意识,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这也导致了英国社会中“个人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的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还未出现规范的价值观教育,英国学校主要采用命令、体罚、灌输等方式将宗教文化、绅士教育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有限。经过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断改进完善,人本主义教育成为英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支撑,价值观教育的人性化趋势明显。17世纪开始,自由主义思想成为英国的主流思想,也成了主导英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形态,英国强调的自由应该是在法律框架下,基于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各个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英国价值观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没有开设价值观教育特定课程和课本教材,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差异在教育内容中引入资料、案例。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通过采取导师制、针对性教学、显隐性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尤其注重通过开展其他与之无关的教育渗透价值观教育,便于英国大学生认可和接受[20]。从课程设置上来看,要求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品质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个性教育推行多年,但实际产生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有时候文化的碰撞也会走向极端,比如,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引发恐怖袭击。恐怖袭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容易造成危害,我们会感受到社会的慌乱和不安定。我的同学中有亲人在恐怖袭击事件中去世,面对亲友的离去他们时常感受到家人的无助和社会的冷漠。我也注意到,英国的恐怖主义势力会利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抓住大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和无知,慢慢渗透到我们当中,导致一些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在校大学生,男,19岁,No.4)

可见,在价值观教育中过分强调个性也会带来弊端。一方面,个人主义作为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贯穿于其价值观体系的方方面面,导致个体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时,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开设专门课程,也没有统一的课本教材,使高校价值观教育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标准。同时,个性化教育也暴露了英国教育“局部性”解决问题的思维,缺乏整体性统筹,过分强调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导致个人与社会脱节。大学生如果走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歧途,没有受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及时引导,很容易被极端主义思想所影响甚至控制。

(二)教育政策落地难实施

为了推行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英国政府顺应时势潮流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但在政策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后,英国开始提倡教育的世俗化。1944年英国颁布《巴特勒教育法》,肯定传统的宗教教育,但随着英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经验主义等思潮兴起,英国道德教育主张个性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发展和移民涌入,英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观念夹杂冲突,社会矛盾激化。另外,由于英国教育制度以精英教育为主,故学校的优劣差距分化。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研究制定了“教育是最好的经济政策”的方针,着力通过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制度配套改革,教育优先的战略发展地位逐渐凸显[21]。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颁布《道德教育大纲》,道德教育开始受到各大高校重视。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明确公民教育的合法地位,规定公立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追求以及智力能力,并正式实行国家公民教育课程。1997年英国政府以白皮书的形式对“为公民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进行了明文规定,先后颁布了10余部教育领域的专门法规,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了1000余项教育行动。同时政府逐年增加对教育人力、财力投入力度。1998年,英国政府在《科瑞克报告》中提出通过公民教育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20世纪末,英国政府先后颁发了以《面向新千年的继续教育》为代表的教育绿皮书、以《16岁以后的教育》为代表的教育白皮书和以《学习与技能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教育制度法规,英国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得以构成。一系列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文件法案,都强调英国价值观教育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我注意到英国政府一直十分注重法律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价值观教育相关制度法规实施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是模糊不清的。比如,我们学校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时,就没有做出具体的课程规定,而且学校具体的负责人没有确定,统一的价值观讲授标准也没有确定,保障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难以考核。老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讲授,学生更是难以把握英国核心价值观和以前的价值观的区别。(普通教师,女,45岁,No.2)

英国多年来不断推行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强调采用公开、透明的方法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要求,让英国高校、教师及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价值观教育。但政策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在明确责任规划、课程安排、讲授标准、考核标准及提高教师水平等方面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以至于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育主体多元难协同

1998年英国颁布《科瑞克报告》中指出“将直接参与我们孩子教育的人——政治家和公务员、社会团体代表、宗教团体、学校督学和管理者、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家长以至学生一律视为公民教育的主体”[22]。英国在20世纪就踏上了合力育人的征程,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增设教育机构,完善硬件装备及配置,强调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重视学校价值观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道德教育网络,注重社会和家庭对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阵地,英国高校在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渗透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对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对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家庭是由来最久、最直接的教育单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道德、社交及职业训练”[23]。英国父母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将宗教文化、绅士文化传播到他们的认知之中,帮助孩子们形成价值观并落实到具体行为。英国社会为大学生提供较多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教堂义工、创业实践活动等树立价值观念。

在学校会有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授课内容,而在家里我们会更注重以自己的行为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我们以身作则,孩子们也能够学习尊重生命、公平自由、诚实独立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我们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从心灵深处理解伦理道德,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但我们也会担心,我们家庭的价值观教育是不是处于正确的轨道上,是不是真的能和学校教育互补,同步良性发展。(学生家长,女,45岁,No.5)

如果社区教育投入了时间和资金,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就很糟糕了。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学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规定,学生每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社区都会提供各类消费券。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心、学生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等办公室领取建议表,也可以与自己的导师、学校领导或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如果问题仍未解决,还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交正式投诉。但遗憾的是每年收到的可行性建议并不多,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很苦恼。(社区工作人员,女,34岁,No.6)

英国的价值观教育因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推进教育的深入,但也因其主体多元暴露出缺陷。一是主体多元造成责任扩散,教育主体之间如何分工明确、目标清晰地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是新的问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增加了难度。二是主体多元造成内容复杂。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大多经过考量,但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三是教育经费的投入缺乏统筹。由于隐性的教育时间跨度大,短期内教育效果很难显现,多元主体在没有统筹的情况下重复投入教育经费或某些主体经费投入不足,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或失衡,因此经费的适度投入与合理管理利用也是面临的新课题。

五、结论与启示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评价和选择往往由个人的价值观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自我的价值认知和对外界的行为反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向提出本质要求。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因而受教育主体存在地域性和层次性差异的影响,高校应针对性地对价值观教育差异化做出调整,积极通过政府、高校、家庭、社会有序合力加强教育纵深发展,探索实践社区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大学生专业、年级、个人特性分层分类实施,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在新时期,总结历史经验,坚定文化自信,明确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总结不足并从中探寻值得借鉴之处,始终把握好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加大关注国家发展的需求,强化教育主体的层次性、系统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高校思政导师的建设,响应时代的号召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等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英国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英国的环保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