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志,梁玉武,段志宏,林楠
(1、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茂名检测院)
(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2020年中石化某聚丙烯装置反应器刮刀桨叶发生断裂,断裂桨叶如图1所示,断裂部位如图2所示。桨叶原设计材质为德标的55Si8弹簧钢,相当于我国的55Si2Mn,发生断裂的桨叶是委托国内加工的,材质不清,厚度为6mm,宽度为50mm。反应器内介质为聚丙烯桨料,操作压力1.2MPa,温度80℃。桨叶一端连接在旋转轴上,另一端联接刮刀,其作用是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带动刮刀,刮除粘结在反应器器壁上的聚丙烯桨料,主要承受弯曲、剪切、冲击和振动等载荷。
图1 断裂的桨叶
图2 桨叶断裂部位示意图
图1.1为两根断裂桨叶断口的宏观形貌。
图1.1a是断口1 的宏观形貌,断口平齐,剪切唇面积很小,呈脆性断裂特征;裂纹源均位于桨叶一侧,断口上可观察到放射纹面积较小的剪切唇。从宏观上判断,裂纹起源于桨叶表面缺陷(如坑点、沟槽或夹杂)应力集中部位,断口总体呈脆性解理断裂特征。
图1.1b是断口2的宏观形貌,该断口与断口1的形貌相似,断口平齐,剪切唇面积很小,呈脆性断裂特征;裂纹源位于桨叶两侧,裂纹在桨叶表面缺陷(如坑点、沟槽或夹杂)应力集中部位启裂后,向桨叶中间扩展,两条裂纹会合处,在断口上形成了一个台阶;断口上可观察到放射纹和面积较小的剪切唇。从宏观上判断,裂纹起源于桨叶表面缺陷(如坑点、沟槽或夹杂)应力集中部位,断口总体呈脆性解理断裂特征。
图1.1 断口宏观形貌
对来样桨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见表1.1。分析结果显示,桨叶的材质中Si含量仅为0.2%左右,不符合德标DIN17222的55Si8(55Si7)或国标GB/T 1222的55Si2Mn,而与德标DIN17222的CK67、我国65Mn弹簧钢成分基本吻合,因此认为该桨叶材质为CK67或65Mn弹簧钢。
表1.1 桨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wt%)
65Mn 0.62~0.70 0.17~0.37 0.90~1.20 ≤0.030 ≤0.030 GB/T 1222 CK67 0.65-0.72 0.15-0.35 0.6-0.9 ≤0.035 ≤0.035 DIN17222 50CrV 0.46~0.54 0.17~0.37 0.50~0.80 ≤0.025 ≤0.020 Cr:0.8-1.10 V:0.10-0.20
对来样进行常温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见表1.2、表1.3。常温拉伸测试结果显示,桨叶材料的抗拉强度符合德标DIN17222中CK67软化退火弹簧钢的性能要求;但桨叶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不符合CK67、65Mn淬火+中温回火的性能要求,抗拉强度低于65Mn钢标准239MPa、屈服强度低于65Mn钢标准145MPa。与设计图纸要求的材质55Si7或55Si2Mn的标准值相比,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大约只有标准的一半,其中抗拉强度低于标准559MPa、屈服强度低于标准560MPa。
表1.2 常温力学性能
表1.3 常温冲击分析详细数据
断后伸长率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冲击功较低,三个试样平均值只有3.67J(小试样),最小值为3J,说明该弹簧钢材料塑性和韧性较差,脆性较大。
对桨叶外表面进行了硬度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4。分析结果表明,桨叶材料硬度低于65Mn及55Si2Mn标准要求。
表1.4 硬度测量值(HBW/布氏)
根据DIN17222的要求,对于要求等级5a的弹簧钢带,纵向或横向对于轧制方向弯曲180o或90o不出现裂纹。因此从来样桨叶取三件试样作弯曲试验,其中图1.2a、b图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平行,c图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垂直。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平行的二件试样弯至90o时,没有发生开裂,如图1.2a所示;当弯至113o时,试样发生完全断裂,如图1.2b所示;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垂直的试样弯至40o时,试样发生完全断裂。
图1.2 弯曲试样
弯曲试验表明,没有一个方向能达到180o不出现裂纹,且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垂直时试样弯至40o就发生完全断裂,不符合DIN17222标准的要求。
桨叶材料金相形貌如图1.3所示,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由黑色层片状珠光体和白色条块状铁素体组成,为65Mn钢的退火组织,而非65Mn钢淬火+中温回火的回火托氏体组织。
65Mn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中温回火等。传统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730℃,保温13h,再炉冷到650℃以后,出炉空冷;退火新工艺的退火温度(860±10)℃,保温45-60min,炉冷到(750±10)℃,保温3-3.5h,在炉冷至650-660℃以后,出炉堆冷或入保温坑缓冷。退火后金相组织为珠光体组织,晶粒度2.5-6级。
淬火+中温回火工艺:65Mn弹簧钢必须应具备高的弹性极限和高的屈强比,以避免弹簧钢在高载荷下产生永久变形,同时还要求有良好的淬透性和低的脱碳敏感性。因此这种弹簧钢的热处理方式是淬火+中温回火,热处理后组织为回火托氏体,这种组织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高,并有一定的韧性。
为了进一步分析断裂的过程和特征,对试样1断口进行了电镜扫描分析。
(1) 断口1电镜扫描
图1.4为断口1观察部位图,图1.5为裂纹源区(区域1)扫描电镜图,裂纹起源于桨叶表面加工刮痕的应力集中处,裂纹源区有多个台阶,说明有多个起裂源点。
图1.4 断口1电镜扫描区域
图1.6为放射区(区域2)扫描电镜图,放射性纹指向裂纹源区,呈准解理断裂特征,局部可观察到疲劳辉纹。
图1.6 放射纹区(区域2)扫描电镜图
图1.7人字纹区(区域3、4)扫描电镜图,呈解理和准解理断裂特征,局部可观察到疲劳辉纹。
图1.7 人字纹区(区域3、4)扫描电镜图
图1.8为剪切区(区域5)扫描电镜图,瞬断区和仍呈解理脆断特征,放大倍数下可观察到疲劳辉纹和韧窝。
图1.8 剪切区(区域5)扫描电镜图
宏观观察表明,裂纹起源于桨叶表面缺陷(如坑点、沟槽或夹杂等)应力集中部位,断口平齐,剪切唇面积很小,断口总体呈脆性解理断裂特征。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桨叶的材质中Si含量仅为0.2%左右,不符合德标DIN17222的55Si8(55Si7)或国标GB/T 1222的55Si2Mn,而与德标CK67、我国65Mn弹簧钢成分基本吻合,因此认为该桨叶材质为CK67或65Mn弹簧钢。
机械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桨叶材料的抗拉强度符合德标DIN17222中CK67软化退火弹簧钢的性能要求;但桨叶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不符合CK67、65Mn淬火+中温回火的性能要求,更不符合设计图要求的材质55Si7或55Si2Mn的要求,强度明显偏低。
断后伸长率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冲击功较低,三个试样平均值只有3.67J(小试样),最小值为3J,说明该弹簧钢材料塑性和韧性较差,脆性较大。
弯曲试验表明,没有一个方向能达到180o不出现裂纹,且取样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垂直时试样弯至40o就发生完全断裂,不符合DIN17222标准的要求。
硬度检测结果表明,桨叶材料硬度低于65Mn及55Si2Mn标准要求。
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桨叶材料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为65Mn钢的退火组织,而非65Mn钢淬火+中温回火的回火托氏体组织。金相组织与机械性能是相符合的。
断口微观观察结果表明,裂纹起源于桨叶表面加工刮痕或刀痕的应力集中处,断口呈解理或准解理断裂特征,局部可观察到疲劳辉纹,断口中主要为金属的碳化物和氧化物,没有发现明显的腐蚀性物质。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桨叶断裂的主导失效机制为冲击脆性断裂+疲劳断裂。造成失效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选材和热处理工艺不当,材料强度偏低,导致桨叶抗冲击和抗疲劳能力不足。
设计图要求的材质为55Si8(DIN17222标准中为55Si7,与我国标准相当的弹簧钢为55Si2Mn),而实际材料为65Mn,加上采用软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导致桨叶材料强度偏低,冲击和抗疲劳能力不足。
为提高弹簧抗疲劳破坏和抗松弛的能力,弹簧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屈服强度σs与弹性极限σe,尤其要有高的屈强比(σs/σb)。抗拉强度与疲劳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当材料的σb在1600MPa以下时,其疲劳强度随抗拉强度的增高而增高。大致上材料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遵循的关系是:疲劳强度σ-1≈(0.35-0.55)σb。因此,材料强度偏低,会同时降低抗冲击和抗疲劳能力。
(2) 热处理工艺不当,桨叶硬度偏低,桨叶表面易损伤成为裂纹源,增加了桨叶开裂的可能性。
由于采用软化退火热处理工艺,桨叶材料的硬度偏低,多数在215左右,导致桨叶表易被物料或异物划伤而成为裂纹源,增加了桨叶失效的可能性。
(3) 桨叶表面处理工艺不当,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表面加工痕迹易成为裂纹源,增加了桨叶开裂的可能性。
分析表明,桨叶裂纹启裂于表面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加工留下的沟痕,说明该弹簧钢表面处理可能达不到图纸要求。图纸要求反应器内件应做电解刨光处理,表面光洁度达到Ra≤1.6um(63RMS),并且要求在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进行观察,以便去除电解刨光留下的痕迹。
(4) 桨叶材料冲击功很低,韧性差,降低了桨叶的疲劳寿命。
弹簧钢在承受冲击载荷或变载荷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韧性,这样能明显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本次分析的桨叶材料冲击功很低,只有3-4J(小试样),韧性较差,降低了桨叶的疲劳寿命。
桨叶断裂的主导失效机制为冲击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导致桨叶过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是选材和热处理工艺不当,材料强度偏低,导致桨叶抗冲击和抗疲劳能力不足。二是热处理工艺不当,硬度偏低,桨叶表面易受损伤成为裂纹源,增加了开裂的可能性。三是桨叶表面处理工艺不当,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桨叶表面的加工沟痕易成为裂纹源,增加了开裂的可能性。四是桨叶材料冲击功很低,韧性差,降低了桨叶的疲劳寿命。
(1) 选择与图纸相当的弹簧钢材料制作桨叶。由于德标DIN17222的55Si7原对应我国GB/T 1222-1984的55Si2Mn,现在最新标准为GB/T 1222-2016《弹簧钢》中的60Si2Mn。因此,建议严格按照国标GB/T 1222-2016《弹簧钢》,选择60Si2Mn作为桨叶的材质。
60Si2Mn钢的Si含量明显增加,加硅对弹簧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弹性、强度和回火稳定性。研究表明,在碳含量基本固定(0.5~0.7%)的情况下,在弹簧钢常用的合金元素中,以Si的固溶强化作用最强,因此含硅量高的钢的弹减抗力很高,通常硅含量多在1%以上。硅本身不仅有固溶强化作用,还能改变回火时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尺寸和形态,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对提高强度、硬度的效果显著。
(2) 弹簧钢材料的交货热处理状态应选择淬火+中温回火工艺,保证弹簧钢具有足够的强度。
(3) 桨叶表面光洁度应达到图纸要求。图纸要求反应器内件应做电解刨光处理,表面光洁度达到Ra≤1.6um(63RMS),并且要求在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进行观察,以便去除电解刨光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