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以影视艺术类专业为例

2022-10-18 00:59但午剑王诗秒
高教学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艺术类

但午剑,王诗秒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各学科积极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就以影视艺术类专业为例,探讨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在影视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高校各门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即高校的专业课程要利用课堂教学做好“守渠”与“种田”的任务,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与思政课形成合力,实现协同育人。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即高校的专业课程要在充分梳理专业课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课堂教学,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二)影视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亟需提升

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样,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薄弱。一方面,与专业课程相比,他们对文化类、理论类的课程学习兴趣缺乏,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更易受到外来文化、不良文化的袭扰。因此,通过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才能让其承担起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综艺还是短视频,影视文艺已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风向标。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文化影视创作的骨干和生力军,肩负着通过影视文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职责。因此,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仅能发挥“思政元素在艺术类课程中的指引作用、提升作用和强化作用”,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文艺观,为其创作有品位、有情怀的文艺作品打牢思想的地基。

二、传播学概论在影视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难点

(一)传播学概论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以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学院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三个专业方向,其中,传播学概论属于编导、播音专业的必修课。但该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在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上与偏重创作与实践的主干课有所不同,尤其对播音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二)对传播学概论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难度较大

传播学发端于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规律的学问,传播学概论即是介绍传播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对于这样一门从诞生、成熟到鼎盛都在西方完成的社会科学学科进行课程思政亦有一定的难度。

既要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又要确保在课程知识体系完整度的前提下开展隐性的德育教育,是本次教改的主要难点。

三、传播学概论在影视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在教材选用上,兼顾课程思政与专业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郭庆光主编的《传播学教程》(1999年第一版)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介绍传播学理论的教材,该教材(2011 年第二版)在2021 年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是传播学领域教材的最高奖项。该教材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观、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等内容蕴含在传播学的知识体系中,因此,该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其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亦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参考和索引。

但由于是在影视艺术类专业开设传播学概论,因此,本课程在传播学兴起的背景,特别是传播要素的章节安排及内容上还借鉴了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等著的《传播学总论》,这样的借鉴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深度挖掘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内在联系

卢杨等认为,课程思政要在尊重专业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系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针对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的关键就是要在价值引领、专业知识讲授与能力提升之间建立起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

1.明确了课程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深度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研究专业育人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了传播学概论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见表1)。即传播学概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为引领和指导,让学生建立起关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框架;通过打破西方新闻自由神话,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通过提升舆情辨析和社会认知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通过运用传播规律及技巧提升专业创作能力,落实专业育人目标。

表1 传播学概论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

2.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深化价值引领、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关联度

传播学概论的课程思政紧密围绕上述课程目标,从四个方面促进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的深度融合:一是通过对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理论的批判及精神交往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二是通过对传播学在美国兴起的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案例的形式,打破西方“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神话;三是通过集合行为、拟态环境等知识及案例学习,提升学生的舆情辨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及媒介素养;四是通过对传播要素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传播规律及技巧,并结合当下影视文艺作品引导学生将传播规律及技巧运用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作品的创作中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创作结合起来。

(三)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守渠”和“种田”就将流于形式。因此,传播学概论还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探索既遵循影视艺术类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1.善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故事化的案例教学,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降低理论课程难度。表2 中亦展示了课堂上使用的部分案例,而案例的选用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在视野上不局限于西方经典传播案例,大量选取与中国、与当下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有接近感;二是不局限于传统媒体案例,大量选用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二次元平台(哔哩哔哩)上的案例让学生有亲近感。如通过2020 年鲍某某性侵养女事件、2021 年成都49 中学生坠亡事件这样的热点舆情,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行为、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等经典的传播理论,还能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表2 传播学概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深度融合示例

2.有设计的互动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早已被各类课堂广泛采用,但对理论类课程来说,如何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与翻转则十分关键。笔者认为,对于理论类课程来说,如果没有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和引导,盲目地进行互动与翻转既容易流于形式,又容易降低课堂效率。在此,以第六章传播内容中的“媒介内容具有信息娱乐化趋势”这一知识点为例,通过表3 将该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内容及思政融入方式梳理如下。

表3 “媒介内容的信息娱乐化趋势”的课堂组织与实施

在启发式互动的讨论环节,学生通常会十分踊跃地发掘身边信息娱乐化的例子,而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通过“为什么媒介内容会出现信息娱乐化趋势?”和“应当如何看待媒介内容的信息娱乐化趋势?”两个问题的设置,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内在动力。而课后作业则将价值引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价值引导,而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大有裨益,也让价值引领有了扎实的落脚点。

(四)在思政效果考核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思政虽然倾向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沁润,但是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仍不可忽视。本课程的考核打破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课程的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课程思政的考核贯穿于课程的整体评价中:在过程性评价中,一是将课堂互动与讨论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参与互动和讨论的,根据答案质量加2~5 分;二是课后作业和主题演讲也是平时成绩的加分项,视作业和演讲质量加5~10 分。其中,大量互动、作业和主题演讲设置本身即与课程思政内容紧密相关。在终结性评价中,注重将期末试题与课程思政联系起来,在百分制的试卷中,至少有20 分的考题与课程思政相关,题型常以论述题、材料题的形式呈现。如论述题“请用集合行为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论述成都49 中学生坠楼事件中的舆情走向”。如材料题,“在给出《典籍里的中国》《山海情》等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豆瓣评分等材料后,请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到的传播学知识,并加以简要阐述”。这样的考试题目既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也通过开放性的答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政效果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考核。

四、结束语

传播学概论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首先,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未因课程思政的教改而增加理论课程的难度,相反,课程以往的沉闷感明显减少,不少学生甚至将讨论和思考延续到课后,课后答疑的次数明显增多。其次,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无论是通过知识讲授让学生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观,还是通过紧贴时事的课堂案例带领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或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及主题演讲,主动引导学生将传播规律和技巧与专业创作紧密结合,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看,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次教改实践说明,影视艺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通过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不断摸索和锤炼,也能找到恰当的课程思政方式。因此,高校教师应保有课程思政的自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传播学概论艺术类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