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君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以往研究指出,相对于非贫困生来说,贫困生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较多、人际交往困难和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一直伴随他们并影响着其各方面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受到广泛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一直非常重视,有研究者指出应从培养高校贫困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使高校贫困生亲身体验积极心理情绪,克服人际交往障碍三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到,心理工作者针对贫困生人群开展过各类有效的团体辅导,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发展。本研究以大学贫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结构化团体辅导对贫困生心理进行干预,对团体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以某高校某一学院中认定为贫困生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辅导员推荐和自愿报名的方式,再经过问卷筛查,最终确定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各12名,年龄都在18~20 岁,其中实验组平均年龄18.75 岁,男生2 人,女生10 人,对照组平均年龄18.92 岁,男生4人,女生8 人。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评定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共有28 道题目。该测验是用个体在近段时间内与人交往时的表现来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采用两点计分,回答“是”得1 分,“否”得0 分,总分28 分,得分在0~8 分表示与朋友相处上困难较少;如果得分在9~14 分表示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如果得分在15~28 分表示与朋友相处上困扰较多。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由罗森伯格1965 年编制,1999 年由我国学者进行修订,偏向于测量人们的整体自尊水平,关注人们整体上看待自己的方式。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该量表采用1—5 分的五级评分,其中3、5、8、10 为反向计分。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由Watson 和Clark 于1988 年编制,用于评定个体的正性和负性情绪。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由黄丽等翻译,由20 个条目组成,包含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两个因子,分别由10 个描述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形容词组成,采用1~5 分的五级评分法。
1.干预过程
对24 名参与者进行施测,之后对实验组的12 名同学进行为期五周,每周2~2.5 小时的结构化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在这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为自然生活状态。实验组干预结束后,再次对24 名参与者进行施测,测试量表与前测相同。团体辅导活动由研究者本人设计并实施。
2.团辅方案
本团体名称为“绽放的星星——贫困生自我成长团体”,团体性质属于发展性、封闭式、同质性和结构化团体。根据前期对于我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数据分析和个体咨询中的贫困生问题设计本方案,具体方案详见表1。
表1 贫困生团体辅导设计方案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2(前测、后测)混合实验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配对样本t 检验,考察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正负性情绪、自尊水平上均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成员在人际、情绪和自尊水平上基线水平一致,两组被试是同质的,为后测比较提供了依据,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比较(x±s)
通过5 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组的前测、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见表3。实验组在人际关系上有显著改善(p<0.001),从得分上来看,干预前他们的平均分显示存在一定人际困扰,而干预后的平均分显示存在较少的困扰。在他们的主观报告中多数人也会提及他们通过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拓展了人际圈,敢于在别人面前分享自己,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活动中的交流沟通也衍生到了生活中。实验组在情绪上有显著的改善,表现在正性情绪显著增加,而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01),在主观报告中涉及到改善了情绪,心情得到宽慰,释放了压力等。实验组在自尊水平上也有显著改善(p<0.001),从得分上来看,干预前他们的自尊水平更倾向于自卑,而干预后更加自信,在主观报告中他们提到活动让他们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资源与优势,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表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x±s)
将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见表4。可以看到只有负性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其他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4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x±s)
实验组和将对照组的后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正性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05),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较对照组有一定改善,尚未到达显著水平。
表5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x±s)
自尊是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有学者认为,自尊具有缓冲焦虑的功能,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是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自尊的提升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贫困生由于经济原因导致的资源匮乏及在家庭养育上的忽视与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我价值感而出现低自尊的表现。而对处于大学阶段的贫困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理想和憧憬,这就造成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也导致了自我怀疑的产生,使得自尊水平下降。社会文化因素中,贫富差距增大,学生中出现的攀比、拜金现象也越来越多,冲击着贫困生的价值观,这对贫困生自尊水平也会带来一定影响。本研究在团辅方案设计中着重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接纳,以此来提升自尊水平。单元2 以自我认识为主题,在主题活动“我的星星”中让大家体验到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理想并且通过自己和团体的力量来寻找自己在身体、能力、性格、经验、关系和其他方面的资源,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活动中大家也分享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彼此间获得了一些支持性的接纳,大家对于自己的缺点也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其他单元对于自身情绪、压力及规划的了解也可以增加自我认识。团体包容、接纳的氛围,成员间在团体中和团体外的相互支持也有利于自尊水平的提升。从实验组的结果来看团体活动都有助于改善自尊水平,而对照组中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大的变化,所以自尊水平并没有显著变化。
经对本校贫困生的大数据统计及以往的相关研究发现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来说有更多的人际困扰,表现在人际被动、社会支持少和人际敏感等方面。团体辅导相对于一对一的咨询而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创设了特定的团体活动和团体情境,给予成员们彼此建立关系、沟通交流、建立信任、获得支持与经验的空间。成员们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良好的团体氛围,有效的团体动力,形成了较深刻的情感连接,获得了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在这样的氛围和关系基础下,才有可能在活动中训练与提升社交技巧。对于有一些相似经历的贫困生来说,在互动中更容易理解对方,也更容易建立关系,这些关系更有可能在生活中发挥作用。通过活动后的小组分享和大组分享环节,成员们都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培养了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意识。本研究在团辅方案设计中,并没有将人际关系改善作为某一个单元的主题,而是贯穿始终,从相识到告别都涉及人际关系,从他们的主观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善是提及最多的。因此,团体辅导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情绪问题是心理问题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贫困生的情绪问题主要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主,而体验到积极情绪较少。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就是通过培养积极认知、培养积极情绪和培养积极人格品质三个方面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通过改善自尊水平和人际关系可以在部分程度上改善情绪体验。本研究在团辅设计方案中着重设计了两个单元,分别以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为主题,主题活动“心情遥控器”帮助成员更好的体验到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背后的认知,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并对情绪予以更多的接纳;压力管理中的一系列活动,帮助成员审视自己的压力,用比喻和形象化的方式去描述和释放压力,通过减压方式的讨论获得更多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最终通过冥想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在这两个单元里成员们获得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负性情绪。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最明显的是正性情绪的增加,可以看出团辅活动轻松的氛围、成员间的良好互动、自我认识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改变、不合理认知的调整及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等都为正性情绪的获得提供了基础。
本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对于结果可能会存在一些影响或尚需改进。第一,在被试选择的方式上,以辅导员推荐和自愿报名的方式结合,最终参与团体辅导的同学更多是自愿加入的,而对照组参与的动机并不强烈,这就预示这两组被试改变的动机可能存在差异,这对于团辅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第二,团体辅导干预时长较短,考虑到学生的时间与学业压力,本研究只设计了5 次团辅,每次2~2.5 小时,涉及到的主题有限,活动地深度也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有研究发现低自尊的贫困生在建立关系中更加的“慢热”。因此,在团体中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团体氛围,建立信任的关系,获得安全感。第三,本研究目前还缺乏长期效果的追踪调查,团体辅导长期的效果是否可以保持,如何可以更好地保持效果,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第四,有效的团体辅导对于贫困生心理帮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效率较高,但目前并没有在大学里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得到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将心理帮扶提升到经济帮扶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以保证心理干预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校心理中心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改变的意识与动力,更愿意接受心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