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郭家林,覃晓龙,曹 娟,孔晶晶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6)
2019 年12 月,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双高指南”),“双高指南”旨在推进贵州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双高指南”指出在全省遴选15 所左右的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全省医药卫生类学校积极申报,经过材料评审及现场评审,最终于2021 年2 月成功获批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根据贵州省“双高指南”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内在需求、外在的需要,笔者认为推动“双高校”建设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在国家战略上的支撑度。具体来讲就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2030 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具体目标,意味着“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大量优质卫生健康人力资源,这就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双高校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在地方上的需求度。通过对接贵州12 大产业,建成一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红利,为遵义市唱好“双城记”、形成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行业认可度。通过建成一批中医药领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医院、药企、行业协会提供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为其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让行业和企业都认可。
四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国际交流度。通过探索以中医药特色技能标准推广和培训、国际护理人才培训、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为突破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提升学校在对外开放中的影响力。
通过省级“示范校”“优质校”的历练,不论是学校项目总负责人,还是子项目负责人基本具备了项目设计及建设的能力。但新形势总是面临新的问题,通过梳理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方案设计还不够细致。如项目建设内容、市场调研、设备参数等要素准备不充分,导致项目真正进入实施阶段时迟迟不能落地。
二是项目进度掌控还不够有力。如对项目建设的流程不清晰,对招投标、审计、报账的相关政策要求理解不具体,认为只要写好方案即可完成招投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三是项目实施标准还不够健全。如产业学院、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等项目,政府职能部门虽有部分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标准,因此导致负责人存在困惑,需要借助智力机构协助。
四是项目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层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正向激励、绩效考核机制,高职院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比较繁重,“双高校”建设又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必然会导致教师缺乏内生动力。
为确保学校“双高校”建设的顺利进行,抓住贵州省“大健康、大医药”的发展机遇,引领贵州省医药类职业教育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融入贵州医疗康养产业,最终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预期建设目标,应“四图”并举。
围绕健康中国和服务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服务中国大健康产业、服务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学生受益、学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结构改革。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国内先进的具有浓郁医药卫生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为医学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贡献“新智慧”。
通过建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达到全国一流职业院校水平,服务健康中国、健康贵州战略,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到2023 年,建成服务省内医疗康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高地;中医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综合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同类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医教协同校院共育人才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多元育人机制运行顺畅。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0%以上,就业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三是“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四是对接卫生与健康发展需求组建5 大专业群,重点打造护理、中医学专业群,支撑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五是学校服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围绕大健康和中医药产业需求,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卫生健康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六是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国际教育学院,基本形成以中医药特色专业、护理专业为重点对外交流新格局。
学校通过“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十个方面的具体建设规划,组建以项目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施工队,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项目责任人按照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全面开展项目申报、建设和验收的工作,最终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三大育人平台,形成大医精诚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是实施三大工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学生成长成才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高素质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新模式;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工程,打造贵州医药育人新标准。
三是搭建三个平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建设中医药康养产业平台,构建科技服务品牌;建成“健康细胞”工程平台,培育校企科技创新共同体;建成抗肿瘤研发的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成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优化结构布局,打造2 个品牌专业群。对接大健康产业链,打造核心专业群,充分发挥龙头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建设重点专业群,夯实专业链,做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培育朝阳专业群,延长专业链,服务大健康新兴产业。到“十四五”末,形成5 大专业群,专业数量优化调整至25个左右。中医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综合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经验可借鉴、可复制。中医学专业群按照“四相一共”组群原则,以中医学专业为龙头,针灸推拿、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支撑;通过内联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外联产业,共同满足产业需求,达到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实现六大预期成效。护理专业群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助产、健康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支撑,成为全生命周期护理与健康管理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创建护理专业群贵州品牌。
五是实施“三工程一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专业课“双师型”教师达到80%;培养名医大师,实现登上讲台能教书育人,走进病房能把脉问诊,迈出校门能服务社会。
六是组建康养职业教育联盟,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实体化运行贵州益养苑康养中心,建成贵州康养服务领军品牌,形成混合所有制康养服务标准体系,引领贵州康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七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法医鉴定所的社会功能,打造黔北司法鉴定高地,助力司法公正。实施黔北医药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训项目、医疗康养水平提升项目,服务行业企业和卫生健康事业。
八是完善内部制度体系,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推行三大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职责明晰、运行有序、共建共治的学校治理新格局。
九是建设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一中心五智慧+”,力争进入全国300 所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十是建设国际教育学院,提升国际化水平。形成以中医学专业、护理专业为重点的对外交流新格局,学校国际化水平达到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二级部门的党政负责人担任组员的“双高校”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发挥全面领导、分项督查、综合协调各方的职能。全面领导项目申报、建设及验收工作,研究议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双高校”建设工作推进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推进职能。其一是,督促项目的建设进度(周、月、季调度)。其二是,组织有关专家,对兴黔富民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其三是,负责组织校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对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进行验收。
按照“正向激励、过程监控、绩效考核”原则,成立质量监控办公室,发挥巡视监督、问责问效职能。完善正向激励制度,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建立和完善负面清单制度,对建设推进不力者,扣发单项绩效,并与年度评优选先挂钩。
“双高校”是与“示范校”“优质校”一脉相承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建设项目,通过该类项目的建设,希望能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从而带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双高计划”建设就是为了下好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手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增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新阶段、新要求,新征程、新作为,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落实扩容提质“六双”举措,助力健康贵州建设,为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