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新入园三个星期了,优优小朋友终于由前两周的大哭大闹、不让妈妈离开到现在拉着妈妈的手和妈妈说再见,有了不小的进步。不过,最近她在幼兒园里却出现了一个小状况。
上午游戏时间,老师喊小朋友们去喝水,只见优优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情绪低落,迟迟不肯离开小椅子。于是我走上前去问道:“优优,你怎么不去喝水呢?”优优涨红了脸,摇摇头说:“老师,我不渴。”我担心地看着她又问道:“宝贝,你是不是不舒服呀?”她继续摇摇头。看到优优屁股那里裤子的颜色变深了,我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安慰她:“你认识自己的小书包吗?我们一起换裤子,好吗?”优优看看我,点点头。我一边帮她换裤子一边问:“你刚刚是不是尿裤子了?”优优睁大眼睛看着我,先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我没有尿裤子,是不小心弄湿的。”“那下次裤子弄湿了,一定要主动和老师说,老师帮你换上干净的才舒服。”优优听了点点头。
下午起床时,优优坐在床上哭着说想妈妈,被老师抱着安慰后,渐渐不哭去吃点心了。不过,坐到桌边,她又一边吃点心一边抹起了眼泪:“我想妈妈。”老师拍拍她:“好的,老师知道了呢,我们一起把点心吃完吧!吃完点心妈妈很快就来接了。”“老师,我的屁股好像有点不舒服。”我隔着裤子一摸,又尿潮了。书包里的备用裤子已经用了,我赶紧打电话联系家长,外公很快就送来了一条裤子,并和老师说:“老师,麻烦你们了!”
吃过点心之后,孩子们去户外玩滑滑梯。只见优优一个人站在那里抽泣,外裤又尿湿了,我又给优优家里打电话,请再送一条裤子到幼儿园。外公这次来脸有些阴沉,但什么都没说。
放学前,我帮优优整理衣裤时,发现裤子又尿湿了,只好再次给优优家人打电话。外公来接优优,板着脸带着裤子走进班级,一边走一边说:“优优今天是怎么回事,在家从来都没有这样过。她是个爱干净的小朋友,戒了尿不湿之后从来没有把大小便弄到身上过。怎么到了幼儿园变成这样了?”帮优优换好裤子后,我正想和外公说两句,就听见外公说:“老师,你们要经常提醒她小便,老是弄到裤子上也不是事啊。上周也尿到身上三次。我回去和她妈妈说,也要找她好好谈谈。我先带她回去洗澡了。”说完,他一边拿着脏裤子一边拉着优优往教室外面走。
对于入园新生,入园焦虑存在个体差异性,表现并不一样。有的孩子每天一早就醒了,然后号啕大哭着说不想去上幼儿园,或者到了上幼儿园的时间故意在家磨磨蹭蹭不肯出门,或者干脆“装病”说身体不舒服,要在家休息;有的孩子原本在家滔滔不绝,可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变得沉默寡言了;有的孩子原本乖巧听话,入园后变得爱发脾气了;有的孩子突然变得什么都不会了,到哪里都需要大人陪着……像优优这样一天4次高频尿裤子的现象也是其中一种。在入园适应期内,有的幼儿即使不哭不闹,心理上仍然存在焦虑与担忧,从而影响到生理的正常行为表现。
在和优优妈妈的交流中得知,孩子在家一切都正常,这就排除了生理问题。妈妈表示,开学前和孩子提到开学后要独立上幼儿园,孩子就一直表现出紧张、担心的情绪,全家人不知道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是否适应,也比较焦虑,可能这种情绪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
幼儿出现入园焦虑的行为是正常的,是他们适应全新环境的一个过程。家长首先自己要放轻松,对孩子上幼儿园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面引导孩子,不要责怪孩子,更不应迁怒于老师。
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孩子进入幼儿园,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父母,意味着要实现身心两方面的独立:身体独立是能自己完成幼儿园的一切正常活动,适应按时吃饭、睡觉、如厕等集体生活;心理独立则是指能有愉快的情绪,能放松地参加小伙伴的游戏与活动,接受新集体,并逐渐爱上幼儿园的所有有趣的人、事、物。
幼儿园会安排有准备的活动、环境和预设机制迎接新生的到来,家长们则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支持工作。如,知道优优这段时间会频繁尿裤子,就多放几条裤子在幼儿园。
1.平和而坚定地鼓励孩子适应新环境
入园之前可以给孩子讲一讲有关上幼儿园的绘本故事,如《汤姆上儿园》等,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是因为自己长大了,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期待。入园最初的几周放学时,大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转一转、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在家多和孩子聊一聊幼儿园的生活,说一说幼儿园里开心、好玩的事情。要坚持送孩子入园,给孩子加油打气,每天出门前给孩子一个加油的动作、鼓励的眼神以及爱的抱抱。在入园最初阶段,送孩子入园后家长就要果断离开,犹豫徘徊更容易引起孩子哭闹,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
2.善用“实物”来缓解焦虑
利用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配合老师带一些孩子熟悉的照片或玩具来园。班级一般会布置单元墙饰“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孩子在教室里一眼就能看到从家中带来的全家福,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可以去看一看,感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的温馨。在开学第一个月,孩子可以从家里带1~2件熟悉的物品到幼儿园,如妈妈的衣服、毛绒玩具等放入自己的抽屉。熟悉的物品能够满足孩子内心的安全需要,消除陌生感。同时家长要和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微动作、微表情,知道他们可能的需要。
3.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
比如,针对尿裤子的行为,在家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和孩子聊一聊尿裤子好不好,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可以避免尿裤子。和孩子一起制订奖励机制,每天不尿裤子可以得到一朵小贴花,集满一定数量的小贴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心愿,比如,多讲两个绘本故事、爱的抱抱等,以此来强化正向行为。
4.坚持每天家庭分享时光
每天晚餐的时候请孩子分享在幼儿园认识的小伙伴和有趣的事情,说说自己又玩了哪些新玩具,学会了哪些新本领,让分享成为一个快乐的源泉,这样每天让孩子有意识地回顾和讲述自己的幼儿园趣闻,让孩子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