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2-10-17 02:19:27卢心喆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指导创新

卢心喆

摘要: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稳就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要做好四个方面:完善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加速工作路径创新;强化就业工作价值观念教育,解决价值导向问题;健全学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解决现实就业问题;重视自主创业就业教育指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3.8;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049-04

大学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对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一些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就业工作效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校内就业指导教育、校企联合教育、就业帮扶等多个角度创新工作路径,以实现“稳就业”的发展目标。

1.大学生就业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社会价值产生了困惑,长期挣扎于满足个人生存需要和坚持理想追求中,思想充满了矛盾。马洛斯的需求理论指出,生存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对生存需要、个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追求进行排序,会下意识地将生存需要放在优先位置。这样,大学生后续的职业评估、判断、权衡都以实际物质经济利益为优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抽样调查显示,更多的大学生重视工作的薪酬待遇与工作地域(即生存需要),忽视了对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同时,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费观、新的就业态势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价值排序与就业价值判断方面产生了冲突,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正常就业。

2.大学生就业工作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出现了人才不对口的就业问题;二是当下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外部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影响;三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并未与时俱进,存在就业指导教育观念落后、就业培训教育内容单一、工作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之内,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推进就业工作路径创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实习教育时,会让大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也能够根据就业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同时,在高校进行求职面试模拟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使其学会如何展示自身优势,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对于减小贫富差距、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问题。教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进一步突出教育的这一价值,就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

1.完善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加速工作路径创新

首先,高校要提高对就业指导教学体系的建设。高校要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覆盖由入学到就业的系统化的指导课程体系,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分段式教学内容。分段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心理指导、面试方法等,指导教师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向课程填充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教师还要注重创新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将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教学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为学生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课程,让学生在课上了解更多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学习更多与就业相关的技能。

其次,高校要重视对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处的作用,由学生处负责统筹规划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不同专业、不同学年段、有不同就业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業认知、就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咨询服务。高校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消除学生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沟通障碍,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自身专业特点、就业方向、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等,从而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重点推进信息化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搭建线上咨询平台、创设线上就业信息网站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窗口。

最后,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高校的党政部门要及时沟通与协商,明确彼此之间的工作需求,做好配合,使校级领导、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辅导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氛围。高校的宣传处也要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内的宣传栏、校内广播、校内文娱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就业指导工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大学生组织的作用,由学生会牵头组织职业体验活动、职业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就业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为其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就业工作价值观念教育,解决价值导向问题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工作价值观念。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如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就业人格缺陷等,如果不重视其就业心理问题,会导致其形成错误的就业价值观。因此,高校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引领功能,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就业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平台的作用,在线上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价值排序的冲突问题,使其拥有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高校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入“互联网+”新空间,通过设计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职业理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拥有正确的就业目标。搭建“互联网+”新空间时,高校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辨别教育与价值教育,使其掌握独立解决思想困惑、独立解决现实困难的方法。比如,校方可以在“互联网+”新空间引入一些时政新闻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就业的价值导向问题。

(2)搭建网络指导平台,提升价值取向统筹能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可将“互联网+”作为新载体解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矛盾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其价值取向的统筹能力。大学生就业价值排序交叉性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薪酬待遇、政策环境、发展前景等。互联网、移动通讯、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强、敏捷性强、虚拟性强的特点,应用这些技术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不仅能够照顾到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与成长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权衡的统筹能力,促进其高质量就业。在产业结构不断深化调整的背景下,高校要搭建“互联网+”智囊团线上平台,邀请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创业导师注册平台账号,组建平台智囊团,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思想问题。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对大学生就业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规则、商业法律、就业法律为学生提供就业救助方案,将就业风险可视化,为学生的正常就业保驾护航;开设智囊快速沟通平台,让大学生向专家、专业教师请教自身在择业、就业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倾听专业人员的指导意见,弥补其自身就业方面的短板。此外,高校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线上就业竞赛活动,通过设置线上模拟就业见习基地、模拟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工作,使学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3.健全学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解决现实就业问题

(1)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增强现实就业动力。新时代的高校就业工作创新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使教学工作、就业工作二者之间处于联动状态,从教育的角度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就业问题。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各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从人才供给、人才需求的角度设计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相关教职人员应充分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教育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就业教育的指导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主阵地,在课上传递正确的就业观与成才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解决大学生思想深处“懒就业”“慢就业”的问题。比如,将某校冯某的就业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冯某,财经学院工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本科学历,毕业后曾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事两年多财务工作,但冯某并不热爱财务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转行去网站做编辑,工作一段时间后冯某对编辑工作失去了兴趣,又转行做销售……在课上对冯某的就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能让学生在讨论冯某就业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择业困惑,进而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平衡专业发展与个人价值追求,做好职业规划。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教育下了解到就业形势变化无常的问题,就可从现实角度出发制定长远职业发展目标和短期职业发展目标,继而增强自身的就业动力。

(2)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高校要肩负起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责任,定期对在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就业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一方面,高校要制定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让招生办、教务部门、就业处的教职工作人员参与到制订招生计划、设置专业课程、设计学生管理方案、设计就业支持方案的过程中,使部门之间的人员相互配合,进而形成系统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教育机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招生办、教务部门能及时根据就业处的工作需求调整招生简章、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国家“稳就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就业指导项目,让学生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就业经验。比如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等,增强学生的就业体验,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就业服务水平。此外,高校就业处要重视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结合其实际问题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手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与重点推荐,解决其就业困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高校就业处要为其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重点推荐,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解决就业问题,提升其求职的成功率。

(3)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效率。高校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教学的功能,创新校企合作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使其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专业工作经验,进而提高其個人竞争力。一方面,高校可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市场的实际用人需求聘请社会导师,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作为社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比如,由社会导师负责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由社会导师负责组织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择业、就业平台,使其与企业人事部门近距离沟通。另一方面,由高校就业处负责人与社会企业签订大学生实践实习合作协议,为大学生开启实习就业绿色通道,弥补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不足。以某校校企合作情况为例,该校信息学院与某互联网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创新了“3+1”就业工作模式,让学生在校进行三年的专业学习,第四年直接到合作企业中进行项目实习。在“3+1”就业工作模式下,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还积累了较多的职场经验,对就业的看法也更加深刻。而且该校从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能使学生理性进行就业定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4.重视自主创业就业教育指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1)做好创业指导教育,增强创业就业意识。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大学生不能被动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要主动创造就业岗位,做好创业就业准备。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做好创业指导教育。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管理。新时代,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应顺应时代,及时调整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组织构成,让更多了解互联网创业形式、拥有互联网创业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指导教学中,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现代化的创业就业服务。比如,高校可牵头组织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创业成功学生、创新创意优秀学生、企业技术人才等,组成创业指导小组。由创业成功学生讲解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由创业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剖析创业案例,取其精华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应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思维,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将创业理念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教师应将优秀校友、校内成功创业的学生的事迹引入课堂,如某学生开发一款线上咨询APP、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开设网店等,并在讲解相关案例的过程中融入创业建议、创业政策、创业法律法规等,强化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

(2)搭建自主创业平台,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虚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高校要使创业就业指导教育发挥最大的功效,就要为大学生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感悟创业理论,提升其综合创业能力。线下,高校可结合校内的现实条件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如创业实验室、创业办公室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环境,满足其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同时,高校还可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让其在实际参观和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解决其创业前期经验不足的问题。线上,高校可开发校内创业APP,并将与创业有关的文件资料、法律法规、创业成功案例、创业注意事项等内容上传到APP的云端中,供学生下载浏览。同时,高校还可邀请省、市优秀企业负责人注册该APP,为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咨询”平台,拉近学生与创业成功者的距离。以某高校的创业服务APP为例,该校开发了APP的创业培训、论坛、理论讲堂等多种功能,可以让学生借助APP倾听创业专题讲座,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研究创业问题、交流创业经验,在实践、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创业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高校大学生就业路径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和良好工作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稳定社会环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教学体系的构建,结合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创新价值观念教育路径、能力培养路徑以及帮扶路径,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进而促进其早日就业,顺利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朱阳昱.创新创业驱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1(12).

[2]于铁夫,苏玉刚.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3]辛世巍.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前景[J].文教资料,2018(31).

[4]赵笛,魏卓,王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

[5]乔磊花.“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 in the New Era

Lu Xinzhe

(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xi Province, Liuzhou 545036, China)

Abstract: At this stag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evere. How to "stabilize employ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lleg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employ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novation of the employ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guidance and service system of employment work,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work paths; strengthen the value education of employment work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value orientation; perfect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student employment work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employment problem;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self employment and expand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 innovation; guidance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指导创新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56:36
试析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构建现行体制下社会体育训练指导体系的要素研究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12期)2016-05-25 20:20:31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