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2-10-17 09:35陈梦辉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 冉 彪,杨 影,潮 波,张 苇,陈梦辉

(西南民族大学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1 引言

“将成渝城市群与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并列”是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到的。同时,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这是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政策文件发布规格。也就是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真正形成除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外的中国第四大城市群、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可见,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20年末,成渝双城经济圈GDP为6.78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5%;相比于其他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上都是远远不及的;同时该区域国土面积约为18.5万平方公里,远比京津冀的12万平方公里和珠江三角洲的5.6万平方公里要大得多,说明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拥有的资源较为充足的状况下,还是滞后于中国其他城市群。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日益朝“后工业化”方向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已然转变成了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而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地方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在地方国民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认识和掌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物流结构和地方经济的耦合协同发展特点和区域间差距特点有着很关键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有:王维军[1]通过研究协同性测度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刘岱等[2]评价了物流与当地经济协同发展,并找出不足和问题,对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研究价值。梁雯等[3]利用复合系统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了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演化速度和耦合度的演化趋势。郭湖斌等[4]运用耦合度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要加强物流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协同,以实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罗建等[5]选取适当指标体系,结合耦合理论、云模型理论与方法,对四川省经济和物流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处理与赋权

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所有会用到的数据,以此来消除各变量间的量纲关系。指标权重主要表示了各种因素对衡量指标的贡献度。熵值法是利用各变量的载荷大小来判断权重的客观赋值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由主观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使获得权重的过程更合理、客观。故本文主要采用熵值法来判断各种评估指数的权重。以上两个步骤均采用spss25.0处理。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当结合完善、相互促进之时,为良性耦合;反之,则为不良耦合。耦合程度主要体现在系统之间互动的密切程度上;而反映在系统之间的动态发展过程和协调水平则是指耦合协调程度。所以形成了如下模型:

发展度公式:T=α×U1+β×U2

其中,U1为物流综合发展度,U2为经济综合发展度;但本文设定物流与经济同等重要,所以α=β=0.5。

3 数据描述与指标选取

在参考大量文献后,根据数据的可获取度和完善度,并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的实际记录,构建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数据来自国家数据网站《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交通运输年鉴》、CNKI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CSYD)以及各市官网发布公告(2011-2020年的数据)。使用均值法填补个别年份缺失的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完整、权威,满足研究的需要。熵值法计算的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4 实证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度、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变化图等,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度与耦合协调度

图2 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①系统主导力量不变,主要通过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物流。通过图1可以发现,虽然出现了相等的情况,但只存在了短暂的一年,之后又是区域经济领先。这说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的颁布虽然使整个地区的经济、物流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是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力高于区域物流的综合发展力,对区域物流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区域物流也抑制区域经济,导致二者无法更好地耦合协调发展。

②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稳定。通过图1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无论是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度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这是整个地区社会发展变好的标志,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两个子系统发展趋势不相同而导致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如图1所示,2015-2017年就属于此类情况,同时也是系统由失调迈向协调的阶段。将整体划分为两个阶段:失调阶段(D<0.5,2011-2016年)和协调阶段(D>0.5,2017-2020年)。回想同一时期,我们不难发现2016年前后各项政策发布使成渝两地合作加大是此次波动发生的主要因素。

③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差异化。我们可以从图2中发现,在同一时间,成渝双城经济圈中两大核心城市和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强弱不相等,又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比较发现,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可分为逐步增长型、波动增长型。而属于逐步增长型的有重庆、宜宾、德阳、泸州四个城市,其耦合协调度在研究周期内保持逐年提升,未出现任何较大波动。同时,联系到此类城市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得出,要想保持持续稳定上升的协调发展就要做到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呈现同步发展趋势。而成都、乐山、达州、南充、绵阳的耦合协调度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存在较大波动。具体来看,波动主要出现在2016年和2018年前后,这表明虽然通过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该类地区的物流和经济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仍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在0.5耦合协调度的截面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城市从失调到协调的时间是不同的,一方面说明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发展趋势不同,另一方面表明每个城市对相关政策的吸收程度是有差异的。

5 总结与建议

5.1 结论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体系和地方经济之间有着鲜明的耦合协调发展特点,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正在整个研究周期内逐渐提高,经历着从失衡发展态势到和谐发展态势的过渡,从而促进了地区物流和地方经济的耦合和谐发展程度,但当前处在低耦合和谐发展程度的阶段,离更高层次耦合和谐发展度尚有相当的差距,所以深入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地方经济和地区物流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5.2 建议

①完善区域物流与地区经济社会交叉耦合协调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和良性循环机理。即在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不要出现任何一方面掉队,从而限制另一方面的发展,最后导致整个系统的不协调发展;②着力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物流的综合发展水平,增强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的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没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以致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③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打破各城市独自发展的窘境,加快区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建设进程,争取通过先局部后整体,最后实现整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推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向更高阶段(高级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年
——大首都经济圈呼之欲出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