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献增,钱婧雅,黄凤洪,徐同成
(1. 山东省农业交流合作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是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20 年花生总产量达17 577 万kg,占全球总产量的37.5%。花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油脂、蛋白、多糖资源丰富,与大豆一起被誉为“植物肉”和“素中之荤”[1]。在油料作物中,花生出油率为最高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保障油料安全和改善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及“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花生产业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把油瓶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抓手。
我国花生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及华南地区[2],其中河南省和山东省是中国最重要的2 个花生主产区。山东省拥有“鲁花”“金胜”“龙大”等多家中国排名前10 的花生油加工企业,加工量和出口量保持第一大省位置,2020 年山东省花生油产量105 万t,占全国花生油产量的33.2%;花生及其制品出口50 万t,占全国的90%,均居全国首位。总结了我国花生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花生加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花生是食油两用的经济作物,随着我国花生产量逐年递增,花生加工利用总量呈上升趋势。除经物理压榨等方法后制备花生油外,也可以经加工后制成花生酱、花生米、花生饮料等食品,还可以对副产物再进行深加工制成花生蛋白、花生肽等高附加值产品。
我国花生产业结构见图1。
图1 我国花生产业结构
我国油用花生量占花生总产量的50%左右,榨油是最主要的利用途径,花生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等花生主要产地。目前,花生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水酶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其中,压榨法是企业最常用的方法,压榨又分为热榨和冷榨。热榨油工艺简单、出油率高,且香味浓郁,但高温处理使得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加速,品质下降[3];冷榨油压榨过程中营养品质破坏较少,但出油率比较低、油色浅,风味物质不及热榨油,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食品加工用花生占花生总产量的40%左右,裹衣花生、油炸花生、花生饮料是最常见的花生加工产品。除此之外,约有7%产量的花生留作自用和留种。
随着花生加工方法的日益多样化,花生总产量中用于榨油的比例逐年下降,而用于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的比例逐年上升,花生休闲制品、花生蛋白制品等产业发展较快[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花生消费量从2009 年起呈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花生人均消费量从2009 年的7.3 kg增加至2019 年的8.6 kg,增长了17.8%。
目前,我国花生消费方式分为食用、榨油、进出口和留种自用。其中,食用和榨油是我国花生消费的最主要的2 种方式。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报告,2019 年全国油用花生消费量为850 万t,较2015 年增加了11.1%;食用花生消费量为770 万t,较2015 年增加了5.5%[5]。
花生油属于中高端食用油,消费量占全国植物油食用消费量的8.89%,并且70%以上集中在山东、河南两大花生生产大省,榨油所产生的花生粕90%以上被用作饲料领域。我国食用花生消费仍是以直接食用居多,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花生加工食品已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食用花生市场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是花生种植大国,但花生机械化水平并不高,综合机械化率远低于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6],且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性能不稳定,相关机具不配套,限制了花生机械化生产收获水平的提高,因此花生生产装备的发展步伐较慢,仅在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资料显示,中国花生生产所需的机械作业、雇工、家庭用工、燃料动力、维护费等成本占花生种植成本的68%,而全程机械化的美国花生用工成本仅为35.3%[7]。
相比花生生产,我国花生加工装备基础更加薄弱,自动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设计和机械制造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8];尤其是中国存在众多小型花生压榨和加工企业,花生加工大多是作坊形式,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较低。
我国生产的花生中约有7%用于出口,出口形式主要为花生仁和花生酱,2005 年中国花生出口数量达到77.4 万t,随着花生生产成本的提高,中国的出口数量逐步下滑,目前基本稳定在40 万t 左右。2020 年花生及其制品年出口量32.7 万t,出口额33.7 亿元。中国花生出口呈现地区分散、市场高度集中的特点,出口主要市场为东南亚、欧盟、日本,其中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越南、泰国、日本、西班牙和荷兰,5 个国家合计出口量占我国花生出口量的50%以上。
我国花生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塞内加尔、苏丹和美国,以去壳花生和花生油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自给率仅为30%左右,供给安全十分严峻。自2014 年起,我国花生油进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有望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花生进口国[9]。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 年花生油进口量为280 万t,为历史新高。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的花生以食品加工为主,用于榨油的仅占不到20%,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我国花生加工企业多、规模大,但我国初级加工占食用加工的75%以上[10],大部分加工企业以花生油、烘烤花生、油炸花生等产品为主,产品形式单一,精深加工增值不足。
花生营养丰富,可加工食品种类广泛。但我国对于花生副产物加工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如榨油后剩余的花生粕基本被当作饲料使用,然而花生粕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多糖、膳食纤维等功能营养素未得到有效利用[11],综合利用率与附加值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有鲁花、龙大、金胜、玉皇、天祥等知名花生油加工企业,但单独以花生加工为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缺少产品龙头品牌带动效应,致使市场上高品质花生精深加工产品几乎空白,无法形成产业化,不利于我国花生食品加工产业提质升级。
当前我国花生育种和种植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花生单产一直位于世界第1 位,然而我国花生新品种选育一直将高产作为研究目标,对花生高品质育种的重视不足,缺乏油用、食用型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和方法[12]。虽然花生品种较多,但高油酸、高蛋白等加工专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仍然缺乏。亟需强化花生精准育种与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科研攻关,繁育优质原料,生产高品质产品。
中国农业在总体上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本形态[13]。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但当前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薄弱,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不顾农户利益,合作较为松散,订单履约率低[14],将风险转嫁到农户身上,使得农户参与产业融合风险大、收益低,导致在联农带农的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较低,联农带农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花生加工企业多为花生油压榨企业,市场集中度高,处于领先地位的三大花生油企业分别为鲁花集团、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压榨产能几乎能占据全国花生油市场份额的一半。花生加工企业对融资需求迫切,尤其是在原料集中采购或生产线升级改造时需要大量贷款。但是,我国大型花生深加工上市企业相对较少,存在企业大而不强、企业多而不优,产业链短,利润率总体偏低,行业竞争力弱等问题[15],企业在花生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中无雄厚资金支持。加之近几年疫情冲击,更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入新产品创制和生产线升级改造等。
加大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投入,注重创新驱动,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提升生产效率,进而提高花生加工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国内外花生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团队作用,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科技培训,建立花生品种加工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整合各类花生产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开发新型食品加工专用花生品种,引进新型花生食品加工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花生产品种类丰富,但仍以花生压榨油为主,需要鼓励我国花生加工企业利用花生粕、花生红衣、花生壳等副产物,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花生蛋白、花生多肽、原花青素、多酚、功能油脂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进相关花生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建立相关品牌建设,进而促进食用花生消费在花生总产量中的比例,延长花生产业链,提高我国花生的经济价值。
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种养结合、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的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与基地农户,创新“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接形式,实施“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与合作模式,建立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格和加价收购办法,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目前,很多银行通过减免各类手续费、评估费的方式来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融资成本[16]。与此同时,国家还大力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价格保险等重点领域创新,助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花生加工企业应及时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支持政策和融资条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优势进行融资上市,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金融经验,引进经济管理人才,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合理运用期货手段套期保值,减少资金承担风险,稳步开拓多维度市场销售,健全产品销售网络,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过渡,做大做强。
全球有100 多个花生种植国,然而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生产习惯的影响,世界各国花生种植和消费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17]。中国的几个花生生产大省具有适合花生生产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加之出口价格较低,故中国花生一直以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8]。但随着世界花生生产、消费、贸易规模逐渐增加,自2009 年,印度花生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中国,阿根廷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逐步上升,我国花生价格优势呈下降趋势。我国企业应及时关注全球主要生产国产地情况,如种植气候、近年来产量、化肥等相关生产物资供应情况,了解并预估国际花生市场价格形势,提高我国花生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019 年末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国际花生贸易冲击力很大,由于疫情造成国家与国家间运输费用陡然上升,我国企业也需关注全球商业环境,预估好成本费用,做好大数据调研,根据国际贸易形式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鼓励我国花生加工企业与国际对标,吸纳国外花生加工产品的技术优势,了解海外开设分公司、企业国际化运行等,提升我国花生产业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