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10-16 10:58徐啸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9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徐啸涛

0 引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程序化、产业化的项目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紧密配合才可能完成目标任务。很长一段时间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来承担。但在目前形势下,此项任务不应仅仅由普通高等学校肩负,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有责任与义务承担。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综合实力也得到极大提高。所以,高职院校除承担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任务外,还应该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工作。在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固定的统一模式,还有许多环节与步骤需要探索。

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1 构建高职“三全育人”新思路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职业教育的指示。要强化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相关教学部门应积极配合校院两级党委进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并将其落实到每个过程每个人身上。

全方位育人的核心是要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各行业、各阶段、各领域的需求,指引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同时,专业思政教师要努力将思想政治课程凝练成精品课程,将德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的方方面面[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高校辅导员职务和等级的晋升创造广阔通道,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德育管理与建设,积极从企业聘请劳动模范以及优秀的人才兼职担任德育教师,努力构建一支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兼职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建设规划中纳入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定期进行技术专业素质评审、人才新项目评审以及教研实效评审等工作。

1.2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其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同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的人才普适性较高,但缺乏拔尖创新人才。此种情况已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将大众化教育小部分聚焦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出台的有关中长期教育的发展规划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国家应建设成为创新能力驱动强劲的大国。要关注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一流的专业化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推进文化教育改革,创新文化教育教学策略,寻找多种培养人才的方法,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不仅如此,还要创建各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点,探索多种培养途径,鼓励与促进高校联合办学。该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基础,指明了道路。

1.3 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为指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促进区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不限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当扩大高职院校专升本招生规模,使有意愿的高职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有机会继续深造。确保学生在就业、参与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享有与大学毕业生相同的待遇。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加强绩效考核[4]。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技术、专业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已逐步走上注重管理与细节的发展道路,办学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1)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分析全国近两百所“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本建设情况,中央财政将分期投入项目资金上百亿元,区域基金投资60 多亿元。现在,愿意留在高职院校担任教学工作的博士越来越多,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5]。

2)高职院校也有很多天赋极高、能力出色的人才。为将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完全发掘出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很多教师提出:可以先从全国“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优秀学生选拔,而后对这批优秀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成功后,将成果面向全国其他高职院校推广。

2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类型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才[6],是具有明确的责任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科技与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根据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固有属性和“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点,其所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可分为四种。

2.1 创业型人才

部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计划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全方位塑造这类学生,对他们的创业潜力进行开发,着重对其进行创业专业知识教学,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创业之路。

2.2 学术研究人才

一些高职学生期待去本科大学深造。这类学生勤奋好学,既能高效地完成导师安排的课本学习和科研任务,又能积极学习训练自己喜欢的综合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这类学生能被筛选和塑造出来,未来就有希望继续深造,在科研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2.3 创新型人才

某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善于学习、勇于开拓、聪明过人,遇到困难时总会努力钻研,想办法解决。这类学生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研练习,以后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创新型技术专家。

2.4 管理型人才

部分高职生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或社团活动负责人,他们思想开放,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影响力,有较强的领导力,在各种文娱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学生到岗后,很有可能成为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

3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到位

高职院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必须摆脱思想误区,即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大学的日常工作,与自己无关。近几年,“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和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虽然各项指标短期内仍然不如“双一流”大学,但是这些院校在培养工匠型、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案例。高职院校只要能及时认清自身优势,设置准确的项目,勇于尝试,综合运用各种力量,也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7]。

3.2 依靠优势学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属于精英教育,需要配置课堂教学认真负责、有着优秀科研能力的教师,如此才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有些学校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而有些则不明显。所以,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可能全面展开,为提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应建立以优势学科为主导的重点课堂,整合其他有活力的课堂[8]。

3.3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心理素质、学习和训练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实现快速发展。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9]。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不断成长发展。

3.4 全面发展理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理念。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实验,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探究能力、扎实的学科技能、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全流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树立团队沟通、包容、合作、和谐、互利的观念[10]。

4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高职院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运作规则和实践经验。“双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和实践。

4.1 学生选拔方式

招生时要进行面试和笔试,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首先,笔试的综合能力测试应在新生开始学校文化教育后进行,考试题应包括高中重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创造力。其次,选择优秀学生进行面试,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思维适应能力、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等。最后,按科目类别选出约20名学生进行独特的培训,特别是那些智商较高、有特殊技能或专长的学生,他们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控制在60%和40%左右。这是一种摆脱过去只注重结果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一种防止应试教育、推广素质教育,挑选真正优秀人才的方式[11]。

4.2 课程体系构建

有必要打破课程界限,开阔专业视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出外语和基础学科的教学。实施公共课教学,为课程学习和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深化技术专业基础科目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提炼和培养,大力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等交流能力。

第三阶段:根据上述两个教学环节展示出来的学生爱好、特长和个性化差异,具体引领和指导他们挑选和明确不同的研究方向,并围绕各技术专业的主干技术方向制订自己的技术提升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从注重课堂教育向注重课外教育转变,从相关的文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发展。

4.3 教师选聘方式

不仅要重视发挥各专业杰出教师的专长,也要重视对企业专兼职技术专家资源的吸收。此外,要多邀请世界各地大学、科研机构的高素质教授来学院讲座或任教。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科研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建设一支杰出的教科研团队。通过建设优秀的课堂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4.4 实行导师制

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分配导师,让学生在导师带领下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导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科研能力且教科研成果丰富。导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技术擅长和研究方向为其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在导师制下,学生的科研学习行为将不再局限于课程本身,除了课堂教学、学术论坛外,研究课题、项目等也将成为展示学生科研潜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5 社会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建设社区实践产业基地。推进开放课堂教学,高校应组织学生在企业和村庄深入开展社会研究与实践。在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把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总体目标,在提升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应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6 考核评价制度

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考核应坚持专业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学生知识评价与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考查。考核应采取多种形式,综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毕业论文成绩、主要素质表现等进行评价。减少闭卷考试次数,改进开卷考试,减少死记硬背试题,增加综合应用题。

4.7 校际合作培养

高职院校应主动拓宽学生到国外交流和学习的渠道,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海外互动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接触多样教育资源,体验文化多样性。例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世界著名大学的学习交流,与世界著名大学实施联合培训计划,聘请世界著名专家教学等。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训,学生可以接受名校的文化培训,进而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完成普通文化教育向个性化教学的转变。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技术院校为主要支撑点,以产业链、技术和科研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共享。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创新教材形式,编制科学细致的教材,从导论到正文要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积极采用活页式以及多媒体教材。要正确指导高职院校按照国家规定来制定教材,当上级规划教材无法满足时,鼓励高职院校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教材。要将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建立专业就业平台,有效规划和正确引导专业的设置。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规章制度,为企业辅导、学生学习与了解行业情况等提供便利;要加强教学工作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形式生动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