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莎
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力,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国家对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 号)指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1]近几年,教育部同其他相关部门每年都会举办覆盖国内外各大高校、面向国内外大学生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创业大赛),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项目,也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比赛,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的活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成为各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南针。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性教育,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起步较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不具有针对性,课程教师专业性不足、经验不足,学校配套设施政策不齐全等问题。相较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科研能力稍显薄弱,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占优势等问题更为突出,但职业院校学生更务实,动手能力更强,更偏于实践,因此,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 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实践行为为切入点,探索 适合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校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助力学生创新创业[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相关课程进行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途径。而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创新创业比赛,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渠道,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练兵场”和“试金石”,并且学生参加比赛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赛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参加比赛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可以让大学生群体关注创新创业,并自觉成为创业活动的一分子。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创新水平。
从历届比赛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参赛不具有优势,原因包括:
一是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而历年大赛中科技类创新是获奖类型的主力军;
二是高职院校职业性突出,学生参赛时思维容易受到专业禁锢,因此难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想要打破这种现状,必须发挥高职院校学生脚踏实地、偏于实践的优势,从教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以课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赛为导向,探寻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道路。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关注专业技能,更重视综合素养。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综合能力的有力体现。通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及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技法,了解创业相关知识和基本步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各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特色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三教”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高水平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师资力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资源。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3]。高职院校部分创业课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缺乏系统性学习,更缺乏相关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通过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思考高职创业教育新的方向,找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增加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
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当前,各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开设情况不一,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完全融入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也很难适应各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传统的课程教学更侧重知识的传播而非能力的提高,教学手段也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进行知识讲授,这种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形式显然不适合以创新为灵魂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对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职业特征显著,侧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创新创业大赛的具体要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主要基于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通过比赛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提取大赛中涉及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三大方面。
3.1.1 对课堂教学单位进行创新 传统课堂以班级为教学单位,优势是便于管理,比较适合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因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并不适合注重实践的创新创业课程。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应首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由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细化为更适合实践的以团队为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团队为单位教学的优势在于:
1)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实践,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广泛也最现实的实践方式就是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根据每年的大赛要求,参赛人员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参与项目、参加比赛,因此,以学生团队为单位教学更贴合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
2)在实际的创业中,创业者往往会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共同完成创业项目的计划与实施,以学生团队为单位教学也更切合实际的创业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创新创业比赛要求设置每个团队人数,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并帮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并尝试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创业团队组建依据。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课程学习、完成课堂任务、设计创业项目并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创业团队为单位、以创业项目为落脚点构建的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把班级细化为更适合进行创业活动的创业团队,这是根据大赛需求和结合实际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
3.1.2 对教材进行创新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囿于教材,缺乏创新。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脱离本校实际,导致教师教得不顺手,学生学得不顺心。因此,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以及所开设的专业,参考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创新创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应做到:
首先,参考创新创业大赛要求,梳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其次,结合所开设的专业,把各个目标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和适合学生团队完成的项目任务;
最后,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把各个知识点和任务汇编成符合创新创业教学逻辑的校本教材内容。
校本教材中设置项目任务时应注意完成的条件要结合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设置无效任务的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性突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目前从整体来讲,国内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实践方面比较薄弱,而没有实践的理论毫无意义,教出来的学生只会闭门造车,远远达不到国家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速推动校内外师资融合,通过专业培训大力提升校内师资质量,积极引进校外行业精英兼职创业导师,培养校内专职、校外兼职的“双创型”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4]。
在教学和参赛过程中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为每支学生团队配备涵盖创新创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师、企业专家顾问等业内专家的一体化指导教师团队。具体在指导过程中,各指导教师应分工明确、配合互补:创新创业课教师负责课堂创业基本理论教学及参赛指导;专业课教师负责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辅导员教师负责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具体指导;企业专家顾问通过举办校内讲座或者线上指导的方式负责项目的宏观把控,提出专业性整改意见。学校应负责协调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从绩效奖励、科研认定等方面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企业专家加入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唯一获得知识的途径,当代大学生有更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渠道,网络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网络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满足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外线上学习。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和最前沿的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借助线上学习工具和相关平台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1 搭建线上学习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以来,从国家到各高校已经开发一些成熟的线上服务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辅助参赛,而且可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进行线上指导。各高职院校也应该结合本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搭建一个专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这个平台应涵盖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基于本平台,学生可以以团队为单位构建并完善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是基于本平台,各指导教师可以对团队项目进行线上指导;
三是在平台上建立一个涵盖历年获奖项目的资源库,方便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3.3.2 建立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即创新创业型孵化器,也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工作空间、交流空间、融资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众创空间可以把创新与创业融合为一体并将孵化与投资完美结合,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创业启动资金难获得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爱好等建立众创空间,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点是更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亦是如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固然重要,但最终目的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更好地指导实践,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在校高职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做到:
一是紧跟教育部要求,每年宣传、组织、举办好校级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参与率;
二是针对专业特色开设课时相当的实践课程,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根据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做出属于自己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并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主要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部每年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大赛为驱动,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切入点,以学生创业团队为教学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辅助以线上线下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底蕴,更加契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