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啸天 裴菩霞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影响,因而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衔接教学,要立足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 衔接
一、课题简介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效率300字/分;初中生阅读效率500字/分;高中生阅读效率600字/分。教育部对中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将直接体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上,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卷面字数达到1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除去写作文需要约45-60分钟,意味着在90分钟内完成1万字的阅读与答题,一分钟过目文字至少100字以上!
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小学与初中语文阅读的衔接与规划,提前为学生课余安排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强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意识,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完善评价方式。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一)学生阅读问卷调查阶段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我校六年级甲乙两个班和磐安初中初一级两个班共18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调查内容及方法,为了解目前学生的语文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1.学生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2.学生阅读时间;3.学生的阅读种类;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报刊的情况;8.学生是否喜欢写作;9.平常写得最多的文章体裁;10.自己认为阅读对写作是否有帮助;11.自己认为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那个有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小,特别文学名著、报刊阅读量不足,对科普性读物更加也不重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看的课外书太少,学生知识面太窄,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学生都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经不住电视、手机、电脑等视听媒体的诱惑,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看动画片、玩游戏上,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越来越低了。
(二)文献中家长和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阶段
在许多文献资料中,把家长和学生之间的阅读称为“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然而社会是多元的,父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孩子阅读指导方法的科学性上差异很大。文献调查资料中往往归结于这几个方面:一些家长把阅读书籍与教辅材料混为一谈,支持教辅资料而不重视阅读书籍;一些家长为学生买书选书范围不够广泛,尤其知识性、科普类书籍几乎为零;有一些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学生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学生的要求;还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以上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孩子阅读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困难和问题,如下图所示的现状:
根据准备阶段和研究阶段的现状,我们课题组制定了比较详实的研究计划。在此阶段,我们按照研究计划,循序渐进,将课题设想付诸实施。
1.给实验班学生办实事,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比如,为了创设阅读氛围,在实验班级设立读书角,将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整整齐齐地归类摆放;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继续开展早读和午诵20分钟活动;下午放学课后延时30分钟的课外阅读训练等。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1)指导预习,教会方法。课题组教师起始阶段就把预习纳入课堂,集中上好几节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复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凭借词典理解词语。这样,课题组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示范后,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设置相应的问题,也学生有章可循,对学生由“扶”走向“半扶半放”,最后向“放”的教学方式过渡。
(2)上好精读课,教好精读法。课题组教师教学时,提前精心研究每节课的训练重点,找精品短文,读精品书籍,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课题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课题组教师逐渐认识到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生,在研究指导下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实现效果上的互相促进,切实保证学生课堂内自主阅读的方向性,同时,课题研究保证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三、我们的收获和阶段性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自课题立项至今,两所学校相关的实验班的学生单单从图书室共借出图书达900余本,学生平均每人10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共读书20余本,学生之间形成了“比、赶、跑”的阅读局面。在课题组教师的带动下,明显激发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通过本阶段的教研,课题组教师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在阅读方面,“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自己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资料,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能够和学生设身处地地介绍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言和困惑,给学生介绍一些自己阅读的书籍,学生最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对推荐老师的书籍,总能第一时间去阅读,也爱表现自我,抢着和老师交流感言。这样,老师的阅读又推動了学生的阅读,而学生的阅读带动了老师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
(三)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从实验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刚开始随意性阅读比较强,见什么读什么,读的书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做了相应的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读物,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并举,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爱上了读书。
课题组教师经过本阶段的教学研讨后发现,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以外,还需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学生长期养成了“喂着吃”的习惯,自主阅读的能力较弱,习惯了死记硬背,而不重视科学的阅读方法,更没有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和写读书感言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平时的引导,甚至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让学生的阅读习惯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五)家长的积极配合,保证阅读时间。
由于学生在校有很多的课程和学习任务需要完成,很难再抽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因而最好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争取家长和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但是我们两个学校学生都是农村家庭的,家长们文化程度不高,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是忙于生计。为了让家长行动起来,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多次专门和实验班学生的家长开座谈会,把阅读的好处讲给他们听,并让阅读做得好的学生示范性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家长交流阅读的经验。课题组教师从家长的角度考虑,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每天陪读10分钟开始,让家长坚持和学生一起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认字多了,阅读能力显著提升了,家长看到了阅读的好处,再也不用课题组教师动员,就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中来了。
(六)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自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来,我们感觉实验班学生的改变非常明显: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有所增强,试卷阅读题的得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平时好词佳句的积累,到能够写出阅读感言,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既改善了实验班的整体阅读环境,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课题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
(七)展示阅读成果,学生信心倍增
为了让学生看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持续兴趣,课题组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布置给学生各种各样的阅读任务。为了督促学生们阅读,课题组教师在训练课上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如抢答题活动,由学生或者教师针对训练课的内容要求,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或者教师抢答,学生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举办阅读成果展示会,并邀请家长参与,把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办的小报、阅读卡以及写的阅读感悟等,让学生家长欣赏,在学生家长之间交流,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家长有了借鉴的经验,两全其美;设立“阅读之星”奖项,对于阅读特别优秀的学生,包括进步特别快的学生,颁发了“阅读之星”的奖状等。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班级阅读氛围也越来越好了,让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总之,小学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旨在体现语文阅读的整体性,帮助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平稳过渡和有效整合,构建阅读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和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培养学生尊重母语、热爱母语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作者通聯:甘肃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东l、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