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薇 杜俊清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泉塘小学有这样一名乡村教师,用坚守诠释党员的初心、用爱心诠释教师的美德、用成绩诠释奋斗的意义。25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她扎根乡村、服务家乡、奉献青春,播撒爱与希望,她就是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建平。
1997 年,从萍乡师范学校毕业的刘建平,来到湘东镇裕升小学教学点。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刘建平就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做一名乡村教育事业的守望者。
那时教学点的条件非常艰苦,教学楼是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空心板两层建筑,6间教室也都是只有一块黑板、一张讲桌以及一些破旧的桌椅,连窗户上的玻璃都是有一块没一块,教学楼前一块巴掌大的泥巴地就是操场。由于裕升村附近采石场、水泥厂较多,重车来往导致一条泥面马路坑坑洼洼。晴天,车辆一过,漫天尘土飞扬;雨天,一路水坑,大的水深没过大半个摩托车车轮。虽然刘建平每次骑摩托车往返时都小心翼翼,但还是有好几次摔倒在地。家人都劝刘建平申请调换工作岗位,可她却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在教学点,刘建平一干就是23年,直到2020年教学点撤并。当时,刘建平有机会调到离家更近、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但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湘东镇泉塘小学,继续当一名乡村教师。
多年来,刘建平在平凡岗位上,苦心钻研、精益求精,通过聆听名师课堂、利用寒暑假到北京等地参加培训,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她撰写的论文《润物无声——论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参与并主持多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文多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参加教学比赛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用心教育,用爱耕耘”是刘建平的教育格言。她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呵护。课堂上,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下课后,她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有时和学生一起玩耍,有时和学生一块聊天,此时的她犹如大姐姐般和蔼可亲;中午,她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节假日,她经常登门走访,注重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有一年,刘建平接手了一个让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班级”。她分类施教,对爱打架的学生,夸赞他们号召力强、热爱劳动,正确引导他们和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给他们看身边优秀学生的作业,告诉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的重要性;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不是点名批评,而是表扬他们周边表现突出的同学,让其受到感染……在孩子有进步时,刘建平会悄悄在作业本里夹上一张写着肯定和鼓励话语的卡片。
25 年来,刘建平一节课也不敢落下,即使病了也不轻易请假。2020年的一个傍晚,刘建平突然腹痛难忍,来到医院打完点滴已是下半夜。第二天稍有好转,刘建平就早早来到学校,直到下班后才去医院接着打针。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接下来10多天时间,她都是在下班后才去医院。还有一次,刘建平检查出卵巢囊肿,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可当时她承担了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为了不影响教学,刘建平硬是坚持到期末考试后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刘建平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做志愿服务10 余年,公益服务时间近2000小时。她走进贫困山区学校,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用品,送去一份温暖;走进乡村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聊聊家常,送上节日的祝福;来到公园广场,除草、捡垃圾,美化家园;来到火车站,为旅客提包引路……她的亲戚、朋友、同事受到她的感染,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中。
刘建平不仅对学生耐心教导、细心呵护,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孩子也保持一颗母爱之心。特别是加入公益组织萍乡市灯塔计划公益发展中心后,她定期走访帮扶贫困儿童、留守儿童60余名,同时参与策划组织“我最棒”夏令营、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建平在摸底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家里防护物资严重缺乏,特别是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家庭。刘建平多次与萍乡市灯塔计划公益发展中心沟通协调,争取到中心的帮助,将捐赠的防疫物资一一送到学生手中,同时向他们普及疫情防护知识。
近年来,刘建平先后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萍乡好人”“萍乡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