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敏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广东 518172)
龙岗区全区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河流共62条,河道总长度约211.56km。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有24条,分属三大水系:龙岗河流域、深圳河流域、观澜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龙岗河、布吉河、丁山河、黄沙河、大康河、南约河、龙西河、同乐河等。水系发达,来水复杂,存在跨界河流传递上游污染的风险。
为了准确地反映龙岗区河流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分析变化趋势,找出主要污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别选用单因子评价法来评价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河流水质指数法评价河流水质[1-2],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变化趋势。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的基础上,对森林覆盖率、废污水排放总量、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等与河流水体有密切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河流污染防治有重大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掌握龙岗区河流水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治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所涉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环境监测部门常规水质监测及龙岗年鉴、龙岗区水资源公报等,时间序列为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河流监测断面布设逐渐完善,从2016年41条河流48个断面逐渐增加到2020年62条河流75个断面,实现对全区流域面积1km2以上的河流全覆盖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和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考核断面、跨市断面及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断面每月上旬采样一次,其他断面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采样一次。
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进行处理统计。具体分析时以监测断面各项污染指标的每月原始监测结果为基础,以算术平均计算断面不同污染指标的年均浓度。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单项指标水质指数评价,公式为:
式中,C(i)为第i水质指标的浓度值;
Cs(i)为第i个水质指标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
CWQI(i)为第i个水质指标的水质指数。
再算河流水质指数,参照《关于印发〈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办监测〔2017〕51号),将各单项指标的CWQI加和即为河流的水质指数CWQI。
从监测断面水质(见图1)看,“十三五”期间龙岗区Ⅰ~Ⅲ类断面所占比例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劣Ⅴ类断面所占比例先上升后逐渐下降。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呈现生活污染特征。
图1 “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与“十二五”相比(按连续可比断面统计),Ⅰ~Ⅲ类断面所占比例上升9.3%,劣Ⅴ类断面所占比例下降19.8%,全区河流水质明显变好。
考虑到观澜河流域与深圳河流域为跨区河流,属于龙岗区部分监测数据序列不全,选取龙岗河干流7个断面(西坑、葫芦围、低山村、鲤鱼坝、吓陂、惠龙交界处、西湖村)水质指数评价龙岗河水质状况。结果见图2。
图2 “十三五”期间龙岗河干流水质类别比例
从龙岗河干流水质状况看,“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为优良的河流所占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的河流所占比例先上升后逐渐下降,2020年龙岗河干流基本消除重度污染断面。
龙岗区与惠州跨界的3条河流(丁山河、黄沙河左支、黄沙河即原杶梓河)河流水质指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龙岗区河流水质指数和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4个指标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见表1。计算结果显示,河流水质指数和主要污染物rs值呈下降趋势;秩相关系数rs绝对值略小于临界值Wp,变化趋势没有显著意义,说明在评价时段内水质变化稳定或平稳。
图3 “十三五”期间深惠跨界河流水质指数年际变化趋势
表1 “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河流水质改善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自然生态状况及人为活动有着密切关系。选取森林覆盖率、废污水排放总量、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即地表水径流量)4组数据与河流水质指数CWQI进行关联分析[3]。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代表当地生态状况,关系到区域水体保持基本情况,地表水径流量反映本区域水质本底,降水量表示清洁水源补充情况,废污水排放总量关系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式中:△oi(k)为k时刻两个序列的绝对差,即|Xo(k)-Xi(k)|;△min,△max分别为各个时刻的绝对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ρ为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能力越大。一般在0~1之间,通常取0.5[4-6]。计算结果详见表2。
表2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及结果表
从关联分析结果来看,废污水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降水量与河流水质指数关联较为紧密,地表水资源量对河流水质指数关联影响较小。但森林覆盖率降低和降水量减少,不利于水土保持,污染稀释扩散、从而影响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说明龙岗区“十三五”期间河流水质明显变好的主要因素是废污水排放量的减少,这与严格管控废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在“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新扩建水质净化厂9座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26.1万吨/天,有效削减了入河污染负荷;坚决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域消除40条黑臭水体;建立涉水面源污染分类长效治理了机制,制定13类政治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引,全面规范排水行为。铁腕治污,利剑执法,实行最严格的污染源监管等水污染治理措施多管齐下和各职能单位的努力下,保证了河流水质逐步改善。
根据对龙岗区“十三五”期间河流水质评价、趋势分析及关联分析情况,提出逐步改善河流水质建议:
(1)加快完善水污染治理设施体系,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系统治污体系,实现污水全量收集、全面达标处理。持续推进管网修复与改造,精准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推进龙岗河流域龙岗河、丁山河、同乐河、太源水调蓄池等河流整治工程施工进度。
(2)强化面源污染监管,加强统筹,督促各街道发挥整治主力军作用,依托各级河长的组织协调机制,合理推动辖区涉水污染源排查整理工作。
(3)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系统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探索建立以水质改善为基础、统筹开发建设需求的水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对深圳河、观澜河和龙岗河等流域河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补水,结合利用人工或天然湿地提升水质净化厂出水,提高补水质量。
(4)持续推进深惠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更深入研究丁山河、黄沙河、杶梓河等跨界河流治理办法,落实共治职责与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