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2022-10-14 12:55谭秋芬温坤
黑龙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腺癌胃镜病灶

谭秋芬,温坤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理科(广东 惠州 516002)

胃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胃癌新发患者例数高达40万,其中仅有10%的患者为中早期胃癌。之所以胃癌确诊病例大多为晚期,主要是由于胃癌早期临床缺乏典型的症状表现,会对确诊造成较大难度,所以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成为病情的中晚期,此时接受治疗患者大多生存率不超过5年[1]。所以若能尽早对胃癌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不仅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现阶段,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是临床对于早期胃癌的主要诊断方式,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和效果都有着较大差别。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择80例我院诊治(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胃癌接受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80例分析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间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接受手术确诊,符合早期胃癌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在18-80岁之间者;(3)临床检查结果、检查记录等资料完整者;(4)病灶组织只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者;(5)精神、记忆、认知功能正常者;(6)对入选本课题表示知情且理解,自愿签署知情书者。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脏器器官疾病者;(2)无法积极配合检查者;(3)合并严重感染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80例患者中有32例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年龄最高71周岁,最低40周岁,年龄跨度计算后为(56.38±3.46)周岁;患者症状主要表现:15例反酸嗳气者,17例腹胀纳减者,48例左上腹隐痛或不适者;有9例患者存在胃癌家族病史。

1.2 方法

胃镜活检: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胃镜活检,对患者胃黏膜进行细致观察,对于通过肉眼无法判断的病变组织部位,可对胃黏膜进行活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活检部位。对于凹陷型的早期胃癌者,则采集溃疡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活检;对于隆起型早期胃癌者,则首先去除隆起部位,从患者胃黏膜基底部位、色泽改变部位、糜烂粗糙部位等处,采集患者组织细胞进行活检;对于平坦型胃癌病灶,可从病灶周围黏膜皱襞中断部位的中央处,采集胃癌组织细胞进行活检;对于黏膜下病变者,可采集患者黏膜中央凹陷部位组织细胞进行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中仔细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等,详细做好记录,对于肉眼可见的病灶及病灶周围进行详细观察,依次间隔0.5cm采集组织,直至病灶周围3cm处,对所采集的病灶进行详细标记,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组织浸润深度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统计并计算确诊率、疑诊率以及排除率。同时对两种检查方式病理类型确诊情况进行比较,包括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以及黏液腺癌。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的确诊率

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95.00%,略低于外科病理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的确诊率比较 [n(%)]

2.2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的病理类型诊断结果

胃镜活检诊断管状腺癌准确率为10.00%、黏液腺癌为42.50%、乳头状腺癌为42.50%,与外科病理诊断的11.25%、42.50%、4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的病理类型诊断结果比较 [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极大变化,饮食也越发不规律,使得胃癌患病例数也越来越多[2]。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均可能导致胃溃疡、胃黏膜息肉的发生,严重会引起癌变,诱发胃癌等。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会对临床确诊带来极大难度,所以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后,往往已经发展至疾病的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因此,若在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还能大幅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胃镜活检是临床常用的消化道内视镜检查方式,大多通过仪器连接直接进入患者食道、胃部等,在视野下充分暴露病灶,还能将夹子伸入进而采集病变组织,随后开展病理诊断。而外科病理检查主要是术后对患者患处实施切片观察。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外科病理检查和胃镜活检均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但在应用胃镜为患者进行检查时,由于胃镜的视野范围存在一定局限,取材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导致了无法充分观察患者整体病变组织情况[3]。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95.00%,略低于外科病理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胃镜检查属于动态观察方式,患者年龄、取材方式、病灶部位等因素均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胃镜活检结果出现5.00%的疑诊率。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活检时,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取材,最大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组研究还对两种诊断方式检验病理学分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胃镜活检诊断管状腺癌准确率为10.00%、黏液腺癌为42.50%、乳头状腺癌为42.50%,与外科病理诊断的11.25%、42.50%、4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与外科病理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相关文献[4-5]报道一致。分析原因可知,胃镜活检是常见的术前诊断方法,通过胃镜活检的方法十分便捷,只需要将导光纤维管(直径1cm)放置在患者的食道部位,就能对患者病灶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但受到取材的局限性和限制性,使得难以明确地诊断患者的病变组织,可能导致出现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但作为一种胃癌术前的检查方法,无明显创伤,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等情况,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外科病理检查是针对胃癌的诊断金标准,属于一种手术完成后开展的检查形式,外科病理检查虽然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取样检验,从细胞学分化程度、特征、浸润情况等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为患者的病情提供一个明确的诊断,但操作为侵袭性操作,会不同程度地对患者造成损伤,让患者产生不适感受。由此证实,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外科病理检查和胃镜活检均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但胃镜活检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血,减轻患者疼痛感受,在术前筛查和胃癌的预防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胃癌确诊、病理学分型诊断中二者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胃镜活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临床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使用需综合考虑。

猜你喜欢
腺癌胃镜病灶
晚期肺腺癌患者奥希替尼后线治疗耐药后基因突变模式研究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在老年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我国科学家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