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赋(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仲村畜牧兽医站 山东 临沂 273301)
生猪规模化养殖不仅能保障日常猪肉产品的供给量,还能稳定我国生猪产能,优化畜牧业结构。根据生猪生长发育特点可分为哺乳(新生至5周龄)、保育(断乳至11周龄)和生长肥育(保育结束至出栏)三个阶段。哺乳仔猪是商品猪的生命早期,具有环境适应力弱、胃肠消化机能不完善特点,容易因气温骤变、母乳量不足出现生长缓慢或死亡。保育猪是断乳期向生长肥育期过渡的猪群,此时期的营养水平直接关乎生猪体重和体质,若管理不当可成为僵猪。生长肥育阶段生猪进入体重快速增长期,此时期的膘情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做好生猪的饲养管理,保障生猪健康、有序出栏。
初乳是母猪产后前3 d乳汁,富含蛋白质、干物质和免疫球蛋白,且初乳中的镁离子可促进仔猪胎便排出,也能提高胃肠蠕动,因此仔猪出生后要及时吃到初乳,一般仔猪断脐、断獠牙后1 h内及时哺乳,这样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抗病力[1]。
若母猪产后无乳,可选择人工哺乳的方式保障新生仔猪母乳的摄入,少量多次饲喂,07:00~09:00期间每小时哺乳40 mL,夜间间隔2 h哺乳1次,连续饲喂至仔猪5日龄,然后变更为08:00~16:00,间隔3 h饲喂1次,每次哺乳量为250 mL,夜间间隔4 h哺乳1次,饲喂至25~27日龄。断乳前3 d每天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乳当天仅哺乳1次,30日龄断乳。为促进仔猪长势均匀,可在全窝仔猪出生后或仔猪出生后2 d进行乳头固定,将弱仔猪、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靠前的胸部乳头,一般通过连续3 d的固定哺乳,仔猪可自行找到该乳头并完成吸吮乳汁过程。根据母猪泌乳规律,母猪产后10 d进入泌乳高峰期,直至产后21 d,随后母猪的泌乳量逐渐下降。哺乳母猪泌乳期间日均泌乳量为(6±0.5)kg/d。一般仔猪7日龄可以训练吃开口料,最初的开口料可以为炒熟的黄豆、玉米、大麦等,炒熟后有香气,能吸引仔猪采食[2]。猪喜甜食,也可以在开口料中加入适量白糖,熬制成粥状,在仔猪吸吮前涂抹到母猪乳头上,一般经过几次诱导,仔猪便可学会认料和拱食。
仔猪20日龄左右可全部开始饲喂饲料。仔猪从开口料到全价配合饲料过渡期间,要保障饲喂新鲜、干净、优质饲料,切勿因饲料霉变出现中毒问题。全价配合饲料的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5~16 MJ/kg,粗蛋白21%~23%、赖氨酸、钙、磷、食盐含量分别为1.0%,0.8%,0.6%,0.3%。仔猪出生后3 d可以供给干净饮水,冬季水温控制在30℃左右,以防水温过低发生腹泻。一般到断乳(28~30日龄)时,仔猪的断乳体重至少为6.5 kg/头,日均采食量为200~250 g/头。规模化猪场通过“一次性断乳法”进行断乳,并在断乳当天的夜晚将母猪调出,仔猪停留3 d左右后转到保育猪舍。体质较弱或体重小的仔猪可通过人工哺乳的方法饲喂7 d左右再进行断乳。
仔猪1~3日龄舍内温度控制在32~33℃,为防止低温感冒或被母猪压死,仔猪出生后可以放置到保温箱内[3]。3日龄后以每周降2℃的方法实行降温控制。哺乳仔猪环境湿度控制在60%左右。哺乳猪舍每天清理3次,主要清理粪污,保持地面、垫草清洁,每周消毒1次,清洁环境可减少病原菌感染。
1.3.1 疫苗接种规模化猪场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免疫方案,商品猪疫苗接种方案,可参考表1。
表1 商品猪疫苗接种方案
1.3.2 疾病预防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母猪分娩前30 d和仔猪3日龄内、20~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母猪剂量为6 mL/头,仔猪为2 mL/头;仔猪白肌病:母猪分娩前21 d和仔猪3日龄内,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母猪剂量为4 mL/头,仔猪剂量为1 mL/头。预防仔猪黄白痢:仔猪出生后口服庆大霉素,5 mg/kg·bw,每天2次,连续饲喂3 d。
保育猪是断乳后6周的仔猪,仔猪转到保育猪舍后可以先延续先前的哺乳仔猪全价混合料,饲喂1周后过渡到保育猪饲料,可以分4 d来过渡,缓解保育猪应激反应,降低腹泻发病率。哺乳仔猪料+保育仔猪料分别以第1天(80%+2%)、第2天(60%+40%)、第3天(40%+60%)、第4天(20%+80%)方式进行过渡,第5天完全更换为保育猪饲料[4]。
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夏季猪舍温度较高,可采用自然通风、风机吹风、湿帘系统、喷淋、空调等方式降温。夏季猪舍在窗户上安置纱网防蚊、蝇,以水帘负压通风的方式可将猪舍内温度降低4~8℃,在12:00~15:00温度较高时以舍内喷雾或淋浴的方式降低体猪只表温度,淋浴时切勿突然喷淋猪的头部,以防头部血管迅速强烈收缩引发休克。断乳仔猪转至保育猪舍前1周,做好保育猪舍的清洁和消毒操作,依次对猪舍内的房顶、墙壁、围栏、料槽、水槽、用具进行清洗,然后喷洒3%来苏尔或2%烧碱,密闭2~3 h后用高压水枪冲刷,自然晾干后空舍3 d,然后使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蒸24 h后打开所有门窗进行通风,1 d后可进猪。保育猪舍的日常清洁方案可参照哺乳仔猪阶段,需定期(建议每个月)更换消毒试剂。
保育猪的疫苗接种方案可参考表1。每头生猪都要具备对应的疫苗接种记录,若生猪接种后出现精神和食欲不振、发热、气喘、咳嗽等免疫反应,要及时诊断和对症治疗。
预防猪链球菌病,选用甘草75 g,金银花、蒲公英各100 g,栀子、白芍各125 g,黄芩、郁金、黄柏各150 g,黄连200 g(以上为10头保育猪剂量)煎汤灌服,隔日1次,连续服用3个方剂。预防猪水肿病,口服强力霉素,20 mg/kg·bw,每天2次,连续口服3 d。预防猪气喘病,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每吨饲料中添加500 g,连续服用3~5 d。
断乳仔猪转至保育猪舍前要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虫操作,体内驱虫方法为肌肉注射驱虫净,10 mg/kg·bw,驱虫1次。体外驱虫方法为60 mL敌杀死(农药)与10 kg清水混匀,均匀喷洒到生猪体表、保育猪舍的墙壁、圈栏和地面,喷药期间禁食。
保育猪舍每栏养猪数量控制在20~25头,夏季为降低热应激反应,每栏数量为18~20头,冬季则为25~28头,保育猪的养殖面积应维持在0.7 m2/头。保育猪分群时应结合生猪的体况、体重,每栏体重差距不超过4~5 kg。
生猪体重小于60 kg时,以长骨、长肉为主,日粮中消化能12.6%~14%,粗脂肪1.5%~2%、粗蛋白15%~17%、粗纤维5%~7%、粗灰分6%~8%,钙0.5%~0.8%,磷0.35%,食盐0.5%。饲养员应根据生长猪的增重情况合理饲喂,一般每增长1千克体重需要耗费2.4~2.5 kg饲料。生猪体重超过60 kg时,在增重的基础上会促进脂肪积累,一般三元杂交猪的日增重至少为650 g/头。肥育猪每千克体重增长需要耗费3.5~3.6 kg饲料。日粮中消化能12.2%~14.0%,粗脂肪1.5%~2.0%、粗蛋白13%~15%、粗纤维6%~8%、粗灰分7%~9%,钙0.5%~0.8%,磷0.35%,食盐0.5%。日粮中可适量添加玉米皮、米糠、小麦麸等糠麸类饲料,这样能相对降低饲喂成本。肥育猪的出栏时间主要根据其饲料报酬率、屠宰率和瘦肉率等进行衡量,纯种瘦肉猪一般达到120~130 kg/头可出栏,地方和引种杂交猪一般达到90~100 kg/头可以出栏。
猪舍温度控制在17~20℃,温度过高会降低猪群采食量,温度过低会降低饲料报酬率。猪舍湿度控制在65%为宜。日常清洁方式可沿用保育猪管理方法,猪转舍前空舍1周以上。
每年春季、秋季给25 kg生猪接种口蹄疫疫苗,4月底接种猪乙型脑炎疫苗。预防猪肺疫,选用黄连、黄柏、连翘、栀子、柴胡、生地、大青叶、丹皮、甘草各200 g(以上为10头生长肥育猪剂量),煎汤灌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3 d;预防猪丹毒,选用紫花地丁、金银花各150 g,雀舌草300 g(以上为10头生长肥育猪剂量),煎汤灌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3 d。
生长肥育猪根据体重合理分群,这样能减少生猪争取饲料,促进同时出栏。每栏数量控制在15头左右,夏季为10~12头,冬季可增至15~18头。体重在75 kg以下的生猪养殖密度为0.6~0.7 m2/头,75~100 kg为0.8~1.0 m2/头,超过100 kg为1.2~1.5 m2/头。
随着我国畜牧业繁荣发展,猪场养殖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根据生猪生长发育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分群、分阶段饲养可以提高饲养管理效率,也能在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方式下保障猪群健康,因此规模化猪场要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计划不断完善场区的饲养管理计划和日常管理制度,实现生猪养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