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媛媛,陈 咏
(明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明光 239400)
消化道出血(alimentary tract hemorrhage)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和饮食相关。该病发病后患者不仅会承受疼痛,还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对其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加重出血症状。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利于出血部位形成血凝块,促进止血及疾病恢复。然而,压疮为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因此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压疮发生率,避免影响患者预后。常规护理不具备针对性,干预措施较为单一,且容易忽视心理护理,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达到良好的压疮预防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相关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能够在早期工作中针对压疮问题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皮肤压疮,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避免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4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皮肤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明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参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7.82±3.63)岁。试验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7.59±3.1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②无皮肤基础疾病,营养良好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在入院前已发生皮肤压疮的患者;②合并心肺肾严重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者;④拒绝配合翻身及其他护理操作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告知其绝对卧床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压疮的预防和常规护理干预;嘱患者定时进行翻身,护理人员日常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强化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
1.3.2 试验组 给予预见性护理:①建立压疮小组: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观察皮肤的情况,确定危险因素,主要因素为:活动能力、皮肤潮湿度、摩擦力和营养状态等,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十分危险、危险和不危险3种类型;建立压疮小组,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式,如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患者需提升预防压疮的重视程度,减少合并症对压疮的影响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从而确保在出现时及时解决;②健康教育: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便于其了解;年轻或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使用健康手册、视频等方式讲解,消除患者错误认知,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提升依从性,从而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家属或陪同人员也需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危害性,学会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可在现场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如定期翻身训练、定期更换床单等;③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因为疾病和住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等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需分析现阶段的患者心理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性处理;首先,和家属以及陪同人员沟通,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让其理解患者,多陪伴患者,给予家庭的温暖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帮助解答,从而消除其负性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④改善营养情况: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入;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补充矿物质,以提升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和抵抗力,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⑤减轻局部的压力:间接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首先,局部减压;2~4 h翻身1次,必要的情况下每1 h翻身1次;在经床和轮椅搬移患者时,需抬高后再移动,也可以拉动床单帮助患者移动;翻身时避免进行拖、拉等动作;其次,使用减压物品,将褥疮垫放在患者臀部下方或长时间受压的位置,减少压迫和局部的摩擦力;最后,正确地按摩,使用活络油按摩皮肤没有发红的部位,教会家属或患者自己推拿按摩的方法,从而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⑥大小便护理:告知家属需保持患者局部皮肤干燥清洁,讲解其重要性,并加强家属对患者大小便的管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留置导尿管进行排尿,导尿管需定期更换,还需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次大便后使用清水冲洗肛门部位,并用纸巾擦干,避免皮肤受到大小便污染。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皮肤压疮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
1.4.1 压疮知识掌握程度 包含压疮常规知识、危害及护理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压疮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2 生活质量 采用ADL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皮肤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参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3,=0.023)。
2.2 两组压疮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压疮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压疮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饮食不良习惯频繁发生,最常见的便是暴饮暴食和夜间进食量增加,增加了多种胃肠疾病的发生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给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呕血和腹痛等为主要表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较高。因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血压低甚至休克的症状,患者在起床或者活动时容易出现脑血管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梗死、晕厥、发生跌倒外伤等情况。另外,卧床休息状态下更容易止血,便于出血部位形成血凝块;而起床活动后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血凝块容易脱落,不利于止血。因此,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但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因卧床提升压疮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提升再出血率。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患者负性情绪,预防压疮,改善患者预后。
常规护理较为传统,更加重视治疗效果,忽略了患者的内心真实感受,导致其依从性较低,不能有效预防压疮,不利于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秉持在未发生任何情况时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后开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护理效果的原则来开展预见性护理,使得最终效果更为理想。在护理前会对患者压疮危险进行评估,分级确定护理方案。建立的压疮小组对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如压疮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管理不规范等,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护理实施时强化预防压疮的效果。预见性护理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压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其预防措施;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提升压疮预防的重视程度,消除错误认知。家属的支持可以强化心理护理效果,嘱患者家属给予其家庭的温暖和支持鼓励,有利于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情绪变化使用听音乐等多种方式消除负性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和疾病。改善营养和减轻局部的压力属于预见性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患者根据饮食习惯的调整在养成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对胃肠道刺激的同时保证自身营养摄入充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修复组织的能力,促进快速康复。有研究表明,使用褥疮垫和定期翻身的方式可让患者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减轻,预防压疮的效果理想。此外,正确的按摩方式也能够帮助患者活化按摩周围的组织,也起到了减轻压力的效果,有利于预防压疮,但按摩时应避免按压皮肤发红部位,防止造成皮肤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13%,低于参照组的21.88%(<0.05),表明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皮肤压疮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认为,预见性护理中的针对性护理方式让患者皮肤局部压力减轻,护理过程中家属及患者预防压疮的意识有所提升,且掌控了预防压疮的具体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同时,试验组护理后压疮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实施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升,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分析认为,护理人员利用健康教育和日常工作中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到更多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掌握了预防压疮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其依从性,从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此外,压疮和负性情绪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疾病恢复,还会导致再出血发生率的提升,预见性护理模式下采用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同时减轻局部压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最终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提升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使其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