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丽
(1.山东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教学实践,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持续存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78。2020年2月,教育部明确要求,疫情下要根据校情学情实施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线上教学不仅是特殊时期应急教学的内在需要,更是未来新常态下双线融合教学的重要举措。开展好线上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化技术赋能教学已经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革新的基础性力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准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善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3],对于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以精准思维推动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良性互动。
所谓线上教学是相对于线下教学而言的,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社交群组和工具,教师线上教、学生线上学、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研究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必须首先把握“线上教学”这一基本概念。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已然成为教育新常态。线上教学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依托互联网平台、教学形式新颖、注重双向互动。开展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体验中重塑教学场景,合理建构教学体系。
从空间维度审视,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现实场景中,师生往往在不同物理空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从这个意义讲,二者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提法不同。从时间维度考察,“在线教学”暗含实时性和同步在线的意味,“线上教学”则可能是同步,也可能是异步。从现实需要考量,“线上教学”较之“在线教学”更能满足疫情防控大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线上教学”的提法和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4]6-7思政课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务求系统、科学,教学数据采集及分析务求客观、全面,改进策略力求务实、有效。鉴于此,研究思政课线上教学首先需要对供需匹配度进行有效剖析。
供给与需求是一对经济学概念,善用精准思维,就是要“精准把脉”学生成长需求,着力优化有效教学供给,“精准施教”,实现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完美匹配,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5]13-18。
为深入考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立足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四所高校、两个春季学期、五门本科思政课程线上教学实际,从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两个维度展开调研。通过个别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力求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疫情下线上教学的本来样貌,在此基础上进行线上教学供需匹配度分析,以期为后疫情时期双线融合教学提供借鉴。针对教师的调研,随机抽样32人,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针对学生的调研,在问卷星网站随机调查,回收有效网络调查问卷652份,范围涵盖几乎所有专业门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线上思政课教学实际开展情况,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证考察:一是教学平台供需匹配度分析;二是教学供给有效性分析;三是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分析;四是教学供需总体匹配度分析。通过对思政课在线教学运行中供需关系现实样态的实证分析,为今后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针对线上教学平台供需匹配度的调研主要设置3个题目。其中,学生卷2道题目,教师卷1道题目。
学生卷第2题(单选题)“上网课时,你使用的主要工具”调查发现,有65.34%的学生使用手机,27.8%的学生使用电脑;第3题(多选题)“你最喜欢的线上教学平台”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线上教学平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QQ群或微信群、智慧树。教师卷第2题(多选题)“疫情期间,你主要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调查结果与学生卷第3题基本一致。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在平台选用问题上,师生的偏好相对一致,表明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与教学手段供需匹配度比较高,教学运行良性互动。
结合座谈会、深度访谈及实践观察,研究还发现:教师在具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上仍显不足。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精神发展需求的关注还不够细致,关于学生使用手机上课这一客观情况的必要应对措施仍待完善;另一方面,平台功能的选用以及关联平台功能的协同互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于教学细节中处处彰显思政教育的脉脉温情。
针对教学供给有效性的调查主要集中在7个题目。其中,学生卷4道题目,教师卷3道题目。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上课前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排序先后为:讲稿或课件、课程平台视频、拓展资料和预习题目。学生卷第7题(10级量表题)“你对老师线上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平均分9.35,其中,8分以上占90.64%。这一数据与学生卷第12题(多选题)“你在线上学习时,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主要原因可能是”相互印证,表明线上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外,和学生个人的自控力以及外部学习环境存在直接关联。学生卷第10题(多选题)和教师卷第7题(多选题)“你喜欢的思政课线上互动方式”调查结果完全一致,排在前四位的都是:弹幕提问、课程讨论区讨论、直播语言和视频互动。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在线上教学设计时对于课堂互动方式的使用较为精当。针对线上教学场景下课后答疑解惑的调查体现在学生卷第13题(10级量表题)和教师卷第9题(10级量表题)。学生评价平均分为8.63,教师自评平均分为6.97,教师评价趋于保守。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结合深度访谈记录、专家问询等调查情况发现:第一,思政课线上教学时,学习资源的形式供需匹配度比较高,但资源内容供给在深度、广度上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还不能够完全匹配;第二,线上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知识传授,但价值引导尚显不足;第三,线上教学互动形式选择基本契合学生主观偏好,但互动效果仍待提高;第四,线上教学在课后答疑释惑环节,学生的学习需求尚未被有效激活,教育效果影响的持续性明显不及线下教学。
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主要设置10个题目,其中,学生卷6道题目,教师卷4道题目。
学生卷第4题(10级量表)“上网课时,你能不缺勤、不迟到、不早退”吗?平均分9.59分,打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95.08%,说明线上教学时,学生整体出勤情况良好。学生卷第10题(多选题)“你喜欢的思政课线上教学互动方式”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好弹幕、话题讨论、直播语言等形式的课堂互动(见图1)。
图1 线上教学时,你在课前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
学生卷第11题(10级量表题)“线上课你能够积极以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与老师互动”,平均分8.67,其中,评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占到75.7%,表明学生对自身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总体评价相对较高。但是,教师卷第8题(10级量表题)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互动表现评价平均分仅为6.32,34份样本中,8分以上仅占35.29%。以上数据表明,师生对课堂互动的基本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于各自对于思政课教学规律,尤其是对线上教学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导致的。
学生卷第12题(多选题)“你在线上学习时,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主要原因可能是”调查发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排在第三位,选择该项的学生多达217人,占比33.28%,表明思政课线上教学内容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同时表明教学设计的交互性、教学方法等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见图2)。
图2 你喜欢的思政课线上互动方式
学生卷第14题(10级量表题)“通过线上学习,你的思政课作业完成情况”平均分9.17,其中8分以上579人,占比88.81%。同样的问题,教师卷第10题中,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评价平均分仅为7.26,其中8分以上仅16人,占比47.06%。上述数据表明,线上教学场景下,师生对于作业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评价标准的把握上存在一定偏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期望值偏高;三是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对调动学生求知、求真作用有限。要解决此问题,加强师生沟通交流至关重要。
学生卷第20题(10级量表题)“在混合式教学场景下,你的手机仅用于课堂学习”平均分8.6,其中打分在8分以上的学生495人,占比75.92%。教师卷第16题,同样的问题平均分仅为5.97,其中打分在8分以上的教师仅有8人,占比23.53%。可见,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师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一方面,学生内心自觉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行动自律,思想与行动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手机使用一直都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师卷第3题(10级量表题)“线上教学场景下,你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平均分6.82,其中8分以上仅占29.4%。这一数据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不甚满意,线上教学供需契合度尚待提高。
通观以上调研数据,结合深度访谈及日常教学观察,调研发现: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场景中,学生积极适应教学模式的新变化,展现出00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独特优势,不仅“在场”,而且努力参与课堂云合作,常规性教学任务基本都能很好地完成。调研还发现,线上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学空间的限制带来管理低效等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学习意识与行动存在矛盾。
针对线上教学供需总体情况的调研,两份调查问卷分别设置5道题目,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学生卷第8题(多选题)和教师卷第5题(多选题)“线上教学最吸引你的是”调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见图3、图4)。
图3 课后,您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图4 你喜欢的思政课线上教学互动方式
图7 线上教学最吸引你的是
学生卷第9题(多选题)和教师卷第6题(多选题)“你在线上学习时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也有明显不同。前者排前三的分别是平台拥堵与网速不佳、视力疲劳、个人自制力不强,后者排前三的则分别为:无法有效监控课堂、缺乏课堂教学氛围、平台拥堵与网速不佳(见图5、图6)。
图5 你在线上学习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的主要原因
图6 线上教学最吸引你的是
图8 你在线上学习时面临的困难
图9 你在线上教学时面临的困难
学生卷第15题(多选题)和教师卷第11题(多选题)“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线上教学效率”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位列前三的是: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改进平台功能及稳定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中,以上三个要素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
对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显示,学生评价平均分为9.23,教师评学的平均分仅为6.74。这表明思政课教师对教学质量标准界定较高,这与近年来建设一流课程、打造思政金课的目标定位及建设行动密不可分[6]13-18。
综合以上调研数据,结合个别访谈、同行交流、专家咨询以及日常教学观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现实样态可以概括为:线上教学平台供需总体适配度较高,功能利用仍需持续优化;线上教学供给基本契合学生需求,高质量供给支撑尚显不足;学生“在场”云合作,学习意识与行为存在矛盾;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基本平衡,供需互动有待持续改善。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建设要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使学生受益终生的灵魂课程,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步伐。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性文件为思政课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线上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实践为探讨其优化策略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围绕疫情下思政课展开的实证研究为今后开展智慧教学奠定了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思政课攸关“国之大者”,是引领青年、武装头脑的“人生大课”[7]103-109。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8]。高校思政课要瞄准学生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线上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都有赖于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学生专业特点、个人旨趣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坚持以学生精神需求为导向:一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特别是高中阶段思政课学习情况;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多数学生使用手机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制作PPT课件时,尽量采用更利于学生使用的竖版形式;三是要选用更便于学生操作、相对稳定的教学平台,比如雨课堂、腾讯会议配合QQ群或微信群使用,实践效果更为理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关联平台功能的协同问题,为线上教学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技术支撑;四是根据教学内容尽量选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课堂互动模式,比如弹幕、话题讨论,也可以开发互动游戏;五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在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参与能力。
做好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构建高质量线上教学供给支撑体系。
1.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疫情下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教学平台拥堵、网速不佳的问题尤为突出,客观上要求国家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技术赋能提质增效“线上课堂”。一方面,及时、精准的教学数据可以为教师把握教学实际、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行为、准确回应学生学习需求提供基本依据;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平台及辅助工具的持续升级,为教师根据学生主观偏好选择互动形式、提升互动效果提供了物质载体。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使得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打破时空限制,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上课期间”,推动思政课教学朝着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2.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支撑。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无疑是一场大考,从最初的忙乱无措,到逐渐适应,再到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充分暴露出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9]1-12,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教学现状,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学情,在教学内容供给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契合人才培养需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3.强化学生学习动力支撑。线上教学要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要通过思政课的独特教育优势,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切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想自觉转化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行动自觉。
4.强化教学共同体支撑。思政课视野宏阔,上好“大思政课”需要凝聚力量,打造教学共同体。要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凝聚各方合力、建构起专家引领、同行合作、师生共同成长、生生携手进步的强有力教学共同体。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磨炼意志、培养品行,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人做事的智慧,融入情感和意志,上升为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促进经典思想理论资源、学术研究成果资源、教材资源以及社会实践生活资源等深度融入教学[10]19-24。前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究其原因,从供给角度看,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强。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重构教学内容。
1.学情调研。要深入开展详实的学情调研,为重构教学提供基本依据。
2.层次化展开。要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教学内容,从课程整体设计、章节设计到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精心设计。
3.构建教学资源库。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持续丰富课程资源,将生活化场景融入教学,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将理论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将经典文献导读融入教学,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4.分段规划时间。要积极探索学生线上学习规律,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段规划,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开展重难点内容教学、案例教学、互动讨论设计要精当,合理调整教学节奏。
5.注重教学话语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考虑到平台功能及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塑造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并逐步形成具有个性魅力的话语表达,让线上教学更有感染力。
6.利用教学数据。要重视教学数据分析,及时优化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思政课教学从课前、课中到课后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理顺基本流程,处理好关键环节,对于教学实践而言,尤为重要。
1.做好课前预习。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重难点问题以及学习目标,可以采用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形式,可以是慕课视频、预习题、拓展材料或者互动游戏等。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导入课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精当,选用问题导入、视频导入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国内外最新事件,或者是最新学术热点话题导入,特别将中国抗疫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先进人物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沉浸在教学情景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学需要跨越空间限制,师生共同打造虚拟学习空间,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情境。为此,一方面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研讨、在线讨论、线上读书会等加强师生互动、朋辈互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互动、分享、评测等优势,根据教学情境即时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供给的精准性。
3.重视课后答疑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测、拓展与答疑讨论等形式,以学生精神需求为导向,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提升教学广度、深度与高度,彰显思政教育的温度。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建设要深化对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系统总结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基本经验,为后疫情时期开展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当今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作为一线教师,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持续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思政课教学智慧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