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结兰,蓝仕琪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佛山 广东 528000
低位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术式,部分患者需携带永久性结肠造口,由于造口改变了粪便的排出途径,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患者精神压力增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有研究[1]发现,自护效能是生活质量、精神压力的重要中介,较高的自我效能可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应对方式。有报道[2]显示,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效能与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呈正相关,提升自护效能,有助于提升其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本研究调查了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效能现况,并分析了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自护效能提升方案提供指导。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8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2.80±12.74)岁;结肠造口病程10个月~9年,平均病程(4.85±1.26)年。纳入标准:(1)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2)知情知悉并同意研究内容。(3)具备良好听力、语言、理解功能。(4)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酗酒、药物成瘾、吸毒。(2)身体残疾。(3)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1)自护效能。采用Bakkers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含造口照顾效能与社交效能2个维度(22个条目)及6个单独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对应1~5分,问卷总分为28~140分,依据信心得分高低分为三个等级,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低效能(<65分)、中等效能(66~102分)及高效能(≥103分)。该量表两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4、0.95[3]。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患者填写完毕后,检查问卷填写完整性并回收。(2)人口学资料。设计人口学调查问卷,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由患者填写后回收。(3)疾病特征。包含患者的结肠造口病程、造口类型。(4)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症状群,包含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呼吸相关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等)、心理相关症状(焦虑、抑郁)。心理症状采用Zung氏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表(SDS)[4]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现况,SA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包含反向评分5项,20个条目总分加总为焦虑粗分,焦虑标准分=抑郁粗分×1.25,其中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SD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包含反向评分10项,抑郁标准分=抑郁粗分×1.25,其中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分析。以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得分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行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效能中,低效能、中等效能及高效能占比分别为26.04%、56.25%、17.71%,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得分平均分为(79.43±15.88)分,见表1。
表1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现况
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及心理相关症状因子下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自护效能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焦虑、抑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问卷得分的影响因子,线性回归方程为y=86.540+2.018(X1)+4.260(X2)-1.895(X3)-1.884(X4)-2.340(X5)-2.582(X6),见表3。
表3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CD-RISC得分相关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身癌症中的第3位,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期,但需终身携带造口袋[5]。永久性结肠造口将给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6-7]。生理层面:永久性结肠造口将引起二便困难、性功能下降、疼痛、疲乏、精力下降等症状;心理层面:永久性结肠造口后带来的体像下降、异味感、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极易诱发或加重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负面心理;社会功能领域:患者可出现自我封闭、拒绝人际交往、病耻感、社交退缩等,导致社会功能低下。因此,需重视永久性造口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侵蚀,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或干预,提升或维持其现有的生活质量。
自护效能是反映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康复的指标,自护效能可影响健康行为的持久性,调节面对困难努力程度与心理应对方式,影响思维模式与行为效率实现调控自护能力。研究发现,自护效能与患者体验的胃肠道症状群(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皮肤相关症状群(皮肤干燥、皮疹、手足综合征等)、呼吸相关症状群(胸闷、心悸、咳嗽、呼吸道感染等)及心理相关症状群(焦虑、抑郁、痛苦、躯体化等)程度密切相关[8-9]。程春梅等[10]研究显示,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护效能呈正相关。良好的自护效能反映了疾病自我照护水平,提升自护效能可增强患者自我照顾意愿,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疾病适应能力、治疗依从性,继而提升生活质量[11]。以往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护理中,患者的自护能力未能得到重视,多数造口护理工作由护士与家属完成,患者少有造口自护机会。随着造口用品设计得更加便捷与人性化,多数患者在有足够的意愿下,经技巧培训后可参与造口自护。有报道[12]显示,我国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效能处于中、高等水平比例为70.0%,本研究患者的自护效能处于中、高等水平的比例为73.56%,与国外的75.0%~90.0%[13]有所差距,说明本地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仍有提升空间。
本研究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焦虑、抑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问卷得分的线性回归影响因子。自护效能与上述因子的内在关联主要为:(1)家庭月收入。永久性结肠造口带来的不仅是造口用品费用的增加,还伴随了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家庭月收入越高,患者的经济支持能力越理想,在面对疾病时有更好的经济能力支持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自护效能越理想。(2)婚姻状况。已婚患者的自我效能状况明显优于非已婚患者,夫妻是彼此最亲密的人,在患者面临疾病困扰,可提供生理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有配偶的患者更有信心适应疾病,这对于提升自护效能有积极的帮助。(3)胃肠道症状。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味觉改变、腹泻、胃胀等,上述胃肠道症状可带来患者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加重躯体负担。Zhang等[14]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与胃肠道症状关联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胃肠道症状呈明显的负相关。胃肠道不适症状影响患者进食,诱发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精力不足、活动意愿下降,加大对疾病进展、生活的担忧,打击自护信心,降低自护效能。(4)呼吸道症状。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包含咳嗽、呼吸困难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等症状,上述症状加重了患者心肺负担,降低了活动能力,限制了人际交往,增加了心理压力,导致自护效能下降。(5)焦虑与抑郁。焦虑与抑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常见的负面心理,与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并列为常见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与进展,除了与疾病及永久性造口带来的沉重生理负担、生活质量下降有关外,常见症状群间亦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进展。焦虑与抑郁与自护效能关联密切,有研究[15-16]发现,焦虑与抑郁不仅可导致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降低,还可增加患者报告的症状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导致自护效能下降。自护效能是心理层面上疾病应对水平,焦虑与抑郁可能延长或间歇性诱发负面心理,降低了患者“生理症状群”的耐受阈值,引起自护效能下降,因此需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措施协助患者缓解负面心理,以促进自护效能的提升。
综上,本研究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焦虑、抑郁是影响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效能的相关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