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班级导师制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2022-10-13 00:55贝春华张国栋庞伟毅谭盛葵张志勇
广西医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满意度

贝春华 张国栋 庞伟毅 谭盛葵 张志勇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市 541199)

导师制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确立时期、成熟时期、改革时期、挑战时期[1]。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导师制(美国)的主要职能是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帮助,主要包括导学、导德、导才[2]。中国的导师制起步较晚,20世纪30年代末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校长引入并推行了牛津大学导师制,起初主要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之后将其应用于本科生教育[3-5]。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随着招生人数持续上升,师生比下降,专业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缩短,本科生教学质量下滑[6]。2002年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率先推行了大学生导师制,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一流高校也相继推行了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大学生导师制[7]。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导师制与地方性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相契合,地方性高校已经成为推动大学生导师制的主力军[8]。

桂林医学院作为地方医学院校,为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构建全员育人格局,于2018年9月正式在全校范围实施大学生班级导师制。学校对大学生班级导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付出关爱,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养成,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学生心路历程和生活问题。二是要做好榜样,包括道德榜样、学习榜样、奋斗榜样,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三是要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启发教育,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正面引导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桂林医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的协同育人模式,虽然初具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对本校班级导师制实施情况及学生对班级导师制的满意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班级导师制的育人效果及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的2月选取桂林医学院所有全日制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本科及专科学历,2016级至2020级全体在校学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和内容:本次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研究对象对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对导师上课频率、上课内容的满意度),大学生对班级导师制的想法(期望的上课内容、自身的主动性等)。

1.2.2 调查方法:由研究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 628份,剔除乱填、错填、漏填等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 189份,问卷有效率为95.4%。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9 189名学生中女生占72.7%(6 678/9 189),男生占27.3%(2 511/9 189);低年级的学生占59.2%(5 438/9 189),高年级占40.8%(3 751/9 189),其中低年级是指大一、大二,高年级是指大三、大四、大五;本科生占86.7%(7 971/9 189),专科生占13.3%(1 218/9 189);医学专业占70.7%(6 495/9 189),非医学专业占29.3%(2 694/9 189),其中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预防医学专业,非医学专业包括生物技术、人文管理、管理学等。

2.2 大学生班级导师制满意情况 7 359名(80.1%)学生对导师制表示满意,7 463名(81.2%)学生对导师的上课内容表示满意,6 944(75.6%)对导师的上课频率表示满意。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学习经验分享、论文撰写指导、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申报及项目书撰写、社会实践指导、交流沟通技巧等上课内容方面,学生的期望比例较高(超过70%)。见表1。

表1 大学生班级导师制满意度情况(n=9 189)

2.3 影响导师制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学历、学生是否满意上课频率、学生是否满意上课内容、学生是否主动与导师联系沟通与班级导师制满意度有关。(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导师制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n(%)]

2.4 影响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将班级导师制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赋值见表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导师上课频率、导师上课内容的满意情况及学生与导师联系和沟通的主动性是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

表4 影响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班级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一种由特定教师负责的,从学习、思想、科研、就业、升学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指导的培养制度[4]。目前,班级导师制在我国已大范围展开,但各个高校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导师定位不明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考核制度不全、指导沟通率不佳等[9-16]。分析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该教学模式的开展,但以往相关研究主要从导师的角度探讨,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班级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参考。

王浩洋等[10]研究发现,大学生导师每学期授课5次及以上有利于学生的科研产出。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导师的上课频率为两星期一次,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对导师上课频率的满意情况是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但由于专业不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课程负荷也不同,例如低年级的专业课程比较少,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较多或在实习阶段有时无法安排两星期一次的班级导师授课。因此,应针对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班级导师授课频率,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班级导师上课频率可以适当增加,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年级学生,班级导师上课频率可适当减少。

要使班级导师制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明确班级导师的职能定位。班级导师的定位应区别于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任课老师,上课内容重点不应是专业知识、日常管理、心理疏导等,而应该是职业规划、学术研究、科研竞赛等。低年级的学生处于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的过渡期,对于大学生活处于迷茫状态[11],此时导师应该从职业规划、学习经验、交流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等方面入手,教导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规划,督促学生学好专业课,传授学习经验,教导学生待人处事,合理处理人际关系,让低年级的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而高年级的学生部分忙于毕业论文,部分处于实习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实习期的同学进行实习指导,对论文写作的同学进行论文指导。石荣传[12]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兴趣点的确立阶段,所以在大一时导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提高专业认知,上课内容的侧重点应是打好专业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导师的上课内容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科研、技能大赛、专业竞赛等可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大四、大五是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课程学习任务较轻,容易松懈自己,此时导师应针对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上课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指导。

由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目标缺少认知,目标性不强,缺少规划,加上对导师认识度不够,导致师生之间沟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13],使得班级导师制理想的育人效果难以达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与导师联系和沟通的主动性也是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因此,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遇到问题时主动联系老师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学校也应深入宣传班级导师制的重要性和意义,定期公布导师制实施成果,提高学生对班级导师制的理解和认识,并宣传导师制教学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主动与导师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4]。陈玲丽等[15]建议学生在选择导师前应该先了解导师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向选择导师,同时学院也应积极协调,为学生安排心仪的导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导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信工具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方便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随时联系导师[16]。导师还可以布置适量的任务给学生自主学习,并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让学生在学习上有紧迫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大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实践型、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机制,是本科阶段教学的补充和强化。本研究发现,对导师上课频率、上课内容的满意度及学生与导师联系和沟通的主动性是大学生班级导师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今后我校需要从导师和学生的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大学生班级导师制的满意度和存在的不足,促进导师和学生不断成长,以提高我校班级导师制的满意度及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满意度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