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10-12 06:47康倩彤
江苏商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富士康广东省贸易

康倩彤,孙 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一、研究导言

加工贸易在广东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经济遥遥领先的主要因素。但是传统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以及一般贸易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许多外来加工企业迅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对广东省加工贸易生存发展形成重大威胁。这种种不利条件使人们意识到唯有转型才能够留住贸易大省的称号。但是在广东省在加工贸易转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国内劣势显而易见,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所以本文将分析广东省加工贸易特点以及转型成功企业案例,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现势以及所面对的困局提出相应建议。

广东省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广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主要可分成四个时期:一是初始期:珠海香洲毛纺厂在1987年成立并签署了首份毛纺织品加工生产协议,标志着广东省加工贸易进程拉开帷幕。在此阶段,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十分缓慢,因此开展加工贸易的局部范围也十分狭窄,面对的市场也具有局限性。二是成长期:国家提出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人口红利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此期间加工贸易在广东省迅速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加工贸易总额的迅猛增加。三是成熟期:广东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使得来料加工迅速发展,在来料加工的发展积累下,累积了资金与较为先进的技术进料加工逐渐初现雏形。广东省政府颁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为进料加工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借此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广东省进行投资。1994年广东省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同时颁布一系列有助于对外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政策,在此期间推动进料加工取得飞跃发展。四是转型期:2018年我国提出“稳就业+产业升级”政策,使得加工贸易进入冷冻期,所占据经济增长的比重也严重缩小。广东省加工贸易开始提出向更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转型成为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中美贸易战的加剧以及世界疫情的延续,象征着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二、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现势特点数据分析

(一)外贸增长缓慢,加工贸易减弱

即使在新冠疫情与贸易战的双重夹击下,广东省的出口贸易额也保持着缓慢递增。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进的作用持续减弱。特别是近四年来,无论是在贸易数额还是相对份额都处于下降态势。加工贸易的贸易数额从2017年的16139.41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12923.36亿元。在加工贸易发展停滞、速度放缓、份额急剧下降的同时,一般贸易的出口额以及份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一般贸易的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19301.24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22893.16亿元。因此,广东省加工贸易在面临一般贸易的竞争和挤压下,转型的任务就显得更为迫切(表1)。

表1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发展现势

(二)经营主体发生变化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7年出口加工贸易金额中外商投资占据46%,私营经济位列第二占据44%,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仅仅占据10%。而在2018年私营经济以占据出口加工贸易46%成为主导力量,有史以来超过外商居于首位,外商的投资仅占45%。因此,内资企业逐步走向加工贸易舞台中央变为核心力量。但是由于私企集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能力的改善上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即使外商投资变为加工贸易的第二大主体,仍不能改变加工贸易一直以来较强的对外依赖性,因此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仍要面临原有根植性较差特点所带来的阻碍。

图1 经营主体的出口比重

(三)加工贸易产品特征

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主要特征是劳动力密集型。从图2可以看出广东省的主要输出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机电产品主要包括金属成品、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等,而高科技术产品主要以进口为主。机电产品的出口金额所占比重一直都保持在出口产品的龙头老大位置,所以广东的加工贸易还是以传统的制造业加工为主,三大类出口产品在近些年的输出未发生明显变化(图2)。

图2 出口产品类型占比情况

(四)加工区域布局特点

长期以来,广东省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贸易中心汇集在珠江三角洲区域;非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贸易总数占据广东省的整体贸易总额自始至终徘徊在5%左右,并有不停被边沿化和弱化的趋向。2008年省委提出腾笼换鸟的战略,但是多年来该战略的推进仍然非常缓慢。即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想要转移加工贸易的愿望极其心切,但非珠江三角洲地区仍不具备较成熟的生产规模用以承接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加工贸易,因此广东省加工贸易的转型仍会面临重重困难。

三、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的案例研究与启示

在研究影响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的因素基础上,为了厘清广东省突破转型升级的路径,我们将目光转向了成功进行加工贸易转型的企业案例研究,期望从企业转型成功案例中找到有助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法。本文选取宜安科技和富士康的转型过程进行研究。

(一)宜安科技

1993年5月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主营业务是轻合金材料成型、研发、生产和营销,是广东省知名的生产轻质合金产品企业。1999年11月、2004年12月、2007年、2010年/2011年分别通过了ISO9001、QS9000、ISO16949、ISO9001和ISO14001认证。2005年开始向科技创新企业转型,企业实力空前加深。2006年被评为东莞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2008年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的荣誉名号,2009年宜安科技成功挂牌上市并且获得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名号。2019年获评为“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网络口碑排行榜”的top40。宜安科技转型升级的过程:

第一阶段:延长轻质合金铸件的产业链。董事长李扬德推崇技术研发,因此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重视科学技术发明的工作氛围。由于传统加工制造利润水平较低,迫使企业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得到较为客观的利润。宜安科技转型升级过程离不开政府和高校所提供的政策、知识和资本上的外部支持,这激励着企业转型升级。所以宜安科技延长自身的产业链,将合金铸件应用于汽车和医用等领域,不单纯出口合金铸件。第一阶段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并将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

第二阶段: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的转变。由于汇率的不稳定性使得汇率的变动给宜安科技收益造成严重的冲击,并且国外市场的合金铸件的生产集中程度较高,可以开发的市场较为有限,而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潜力巨大。所以宜安科技选择从鼓励出口转变为增大内销,并且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方式,在出口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主要分为转厂出口和直接出口。这不但能够维护以往开发的客户而且能够开发新的客源,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知名度,也有利于宜安科技专注核心力量,研制新的科学技术。

第三阶段:商业模式转变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由于一直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订单数量稳定、合作关系稳定,订单支付稳定准时,极大地降低了宜安科技的经营风险。所以公司的领导者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将技术和服务相结合,不断进行深加工与不断完善产业链,以便及时反应顾客的最新需求,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帮助企业运营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宜安科技与顾客的合作不单单停留在科技水平的交流上,还有资金的协作,如宜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时第二大客户拥有84万股的非流动股份。

(二)富士康科技集团

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郭台铭于1974年成立富士康科技集团,1988年在深圳地区注资建厂。分公司的设立从珠三角延续至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从西南到东北成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组织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自2003年开始,富士康一直登榜于世界500强前列,于2018年在上海证交所完成上市。“创新、传承”是富士康经久不衰的钥匙,这是其成为当今全球首屈一指的3C代工服务企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是因为富士康以迅猛有效的执行力鼓舞职工联手努力,也是因为企业强劲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富士康科技集团转型升级的过程:

第一阶段:原发型转型。富士康的原发型转型表现为OEM生产制造阶段向横向和纵向发展,竭尽全力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且将产业链和供应链相结合,通过产业的生产转移和优化企业的生产分布,扩大在全球价值链中加工业务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转型吸引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早期富士康的加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外厂所生产的模具。为摆脱困境,富士康在1977年开始建立自己的模具厂。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转型难以持续下去,所以富士康在1995年建立了江苏昆山模具厂和模具培训中心,经过三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模具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生产一件新模具只需花两星期的时间,对比与同行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吸引了苹果、诺基亚等手机厂商的加工订单。由于从外部购买材料制约了富士康加工制造的进程,极大地压缩了富士康的加工利润,因此富士康选择了兼并上游的原料生产企业,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生产加工进度,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收入。

随着加工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跳跃式上涨,富士康大举迁往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以及土地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1988年富士康进驻深圳完善了全国的布局,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三十多个园区,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以及富士康尚未具备充足的科学技术和资金支持,无法实现机器人代替“无人工厂”策略,结合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富士康在2010年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发展。

第二阶段:科技创新阶段。为不断扩宽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富士康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实力。在长期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富士康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与国外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富士康进行JDM产品创新提供了客户合作的条件。JMD的产品创新模式是代加工企业和品牌客户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开发新产品。负责代加工的企业进行产品的加工,顾客负责产品的售卖。因此富士康先后与康柏、普惠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

第三阶段:建立国内销售渠道。富士康虽然向国家承诺做加工企业不做自主品牌,但不代表富士康的战略目标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加工。21世纪以来,富士康开始重新布局商业格局并开始完善销售渠道。2001年收购赛格数码60%的股权,兼并了价值链的下游并逐步向销售环节转型,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加快转型的脚步。2010年开启万马奔腾计划,在内地六线城市创设零售网络,随后与全球的零售产业巨头麦德龙进行合作,建立消费电子商城,成功实现了快速转变,通过打开国内消费市场得到了销售优势,开始向上游产业开拓。

第四阶段:建立自主品牌。为了摆脱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以及对苹果大量销售订单的依赖并更好地感受市场动态,富士康2018年收购夏普,极力打开黑电市场。富士康一直想扩展消费品市场而不是单纯的地产品的代加工,但为了想打响富士康的自主品牌,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成效微弱,所以收购夏普成了打开市场的最佳方式。通过自产自销电子产品、建立高质量低价格的销售战略,富士康通过瞄准蓝海市场迅速成功地打响了国内销售的第一枪。夏普开拓市场的成功不仅是富士康成功打开销售市场的体现,更是了解消费者以及市场需求脉动来能动安排企业生产的重要一步。

(三)案例启示

首先,企业必须十分注重技术的使用和改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重视科学技术发明的工作氛围,使得促进企业技术发展的创新思维充分涌流。要求技术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被动获得,必须是企业自发性地主动投入,有目标性和有计划地投入。当企业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重视自主品牌的建立,增强该企业在本行业的不可替代性。其次,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拥有敏捷的市场洞察能力,发掘市场的新需求以及维护与新老顾客的关系,企业与顾客不仅仅是订单的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也能够使合作的关系能够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共赢,当发现当时的市场环境不适合发展自己所经营的行业时能够及时迅速地做出运营模式的调整;企业要尝试与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顾客建立多重关系,建立企业内部化格局,在稳定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产品销售的同时,开展技术资金上的筹资活动,为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撑。第三,,外界的力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学校配合向企业输送合适的高素质人才,而企业要把重心转移至国内市场增大内销,用国内市场的齿轮带动国外市场齿轮的转动。正是因在内外要素两重作用下促使了企业成功转型。

四、加工贸易转型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困境并不是靠企业或者政府的一己之力就能得以解决,所以要想实现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携手打好这场转型战役。因此,主要从政府当局、企业的角度给出如何打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困境的建设性对策。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1.因地制宜谋发展,实行梯度转型。腾笼换鸟是广东省加工贸易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一步,但是现实中非珠三角地区仍未具备承包传统制造业加工的能力,所以政府应该先逐渐完善非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住房、教育设施。然后应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各地所拥有的优势,优化传统制造业的分布格局,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梯度性转移。建设产业园集中生产,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共享产业园的资源,能够促进非珠三角地区承接传统加工制造的能力,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借此来吸引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的留驻。针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对积极参与转型升级并且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企业给予奖金鼓励;或对出口产品给予减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对于起步晚、竞争能力不足的金融、高科技行业给予贸易保护,避免在强大的市场环境下夭折。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充分扩大创新平台中新技术的溢出效应,增强珠三角地区原有的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

2.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根植性。因为外商投资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加工贸易本质上就是用好外资的重要体现。因此,政府应当支持外资企业扎根发展。因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外资企业转向东南亚投资趋势增强,因此广东省政府应当适当给予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减免税收等优惠待遇,同时在此过程中鼓励外商企业加大技术转移。

3.积极引导内资企业掌握加工贸易主导权。广东省加工贸易对外依赖性很强,所以面对外界的冲击适应性较弱,因此加工贸易转型的重点应该是扶持、培养内资企业的发展,使得加工贸易本土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更新,降低民营企业进入新行业的限制。给予开发新技术的民营企业财政支持,实行降息减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以及降低民企的运营成本。转变“重引资、轻转型”的传统贸易理念,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鼓励本土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合作,用好广东省“走出去”专项资金。

(二)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1.注重人力资本的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是确保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广东省的企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企业要招揽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实践中也要参与更多专业的理论学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储备人才和技术。积极与高校合作,让高校能够为企业在需要之时第一时间输送高科技人才,较快地将实验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企业内部也要营建一种激励创新、重视创新的氛围。

2.建立自主品牌,重视品牌内涵。广东省企业应该努力打造自身品牌,给予本公司品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产品注入文化层面的新动力,提高广东省本土企业品牌在国际社会上的可识别度以及降低可替代性。改变以往量大低价的营销策略,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质量优先是广东省转型升级成功的必经之路,质量不提高就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3.调整市场战略,重视国内市场。面对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以及人民币被迫升值的压力,广东省加工贸易产品的对外竞争力大幅度减弱。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运营,企业应当调整自身的市场战略,企业产品研发部门应当研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将研究成果与产品加工环节充分融合,增加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用国内市场带动国际市场,减轻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优化企业的议价能力。

4.延长产业链,建设企业内部文化。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此时企业可以兼并上游的原料供应环节和下游的销售环节。这不仅可以更加便利地调整产量和销量,而且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建设企业内部化有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能够更大程度地确保企业盈利,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原有生产链的转移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5.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为新技术的转化落实开设绿色通道,从各个角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企业应当着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的员工创新激励机制和重视发挥干中学的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浓郁的创新之风。

猜你喜欢
富士康广东省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贸易统计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