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黑龙江清晰擘画了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宏伟蓝图,鲜明提出着力建设“绿色龙江”,大力推进“生态振兴”,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准聚焦龙江发展实际,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清晰勾勒未来五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自觉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过去五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战略部署以及省委在关键历史时期擘画发展蓝图的重大战略意图,全面把握新战略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要求上来,牢牢以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方向为引领,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始终与省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系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细致梳理、全面认领、深入贯彻党代会部署,客观审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标对表补短板,找准定位谋发展,第一行动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扛起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下部署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在增进环境民生福祉上展现作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不辜负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让生态价值普惠民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优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服务支撑作用,与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同向发力,不断完善全省“大环保”责任体系,强化各层级协同治理,实现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贯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全貌 王建威/摄
始终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跋山涉水”三篇文章,切实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科学的发展路径、务实的工作举措和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做好“治山理水”文章,守护绿水青山“颜值”。坚定不移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第一目标,坚持集中攻坚与系统治理并重,坚持问题整改与风险防控齐抓,坚持激励引导与依法约束协同,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全力打好民生改善阵地战。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环境问题,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坚决打好秸秆禁烧、垃圾污水治理、噪声污染整治等阵地战。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着力解决好餐饮油烟、黑臭水体、畜禽粪污污染等问题,为人民守好蓝天、碧水、净土,当好环境民生的卫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好督察整改歼灭战。深刻认识中央环保督察的政治性、严肃性、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高质量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优化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和要素保障,实行专班专案专责高位推进5个典型案例高效整改。推进处置黑塑料加工厂、畜禽粪污污染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行立改、立竿见影;重点推进整治黑土地保护、黑臭水体反弹等关键领域问题,严格在时限内确保成效;专项推进解决污水管网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等固本强基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整改到位;统筹推进处理矿山开采与修复等历史复杂问题,运用综合行政、法治、经济等手段推动标本兼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紧密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总结和拓展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和完善新思路和新举措,紧盯目标持续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6 个标志性战役,同步开展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等8 个专项行动,精准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流域区域、分行业企业、分污染源对症下药,实施精细化管理,力争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打好风险管控持久战。坚持慎终如始,把握重点环节,对标对表省委工作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有效做好防疫相关环保工作,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医疗污水。树牢底线思维,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聚焦关键时间、关键节点、关键区域、关键企业、关键部位、关键责任人,深入组织开展全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整治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涉危险化学品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尾矿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企业风险隐患,强化风险预案、预警、预报、预演等应急准备,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做好“显山露水”文章,加快转换生态价值。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助力做大生态产业、做强生态品牌、做优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惠民,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突出前端源头治理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发挥国有资本导向作用,引导民间、社会、国际资本等参与环保产业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增强生态碳汇能力,推动绿色生态资本不断增值、积累和变现。聚焦过程末端管控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黑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动态实施正面清单,深入实施“减免罚”清单,持续加大环保倒逼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净化市场环境。强化生态环境领域行刑衔接,全面提升环境执法保障能力。围绕审批帮扶环节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助力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时间成本。持续组织开展“环评服务四提升”“环评百人帮百企”活动,实施“面对面、点对点”技术帮扶,助力工业企业、环保企业、百大项目、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做好“跋山涉水”文章,提升环境治理“时值”。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系统体制机制改革,让“两山”转换的特色更明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合理设定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统一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目标管理。严格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督促企业不折不扣执行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构建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区域流域管控、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等制度机制。扎实推进执法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区域、领域和行业,对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用重典、出重拳,最大限度发挥法治刚性约束作用。构建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创新环境治理模式,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推广生态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指导地方申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参与节能减排降碳、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绿色项目。构建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健全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构建全民共享生态文化体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打造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载体,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树立绿色、节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绿色龙江、打造龙江生态品牌的强烈意识和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