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求质 彰显地理学科核心价值—记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教研成果

2022-10-11 08:21李云华
新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临高县偏向教研组

李云华 李 红

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始创于2016年秋,是由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与临高县政府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做了深入持久地探索,取得了优异教育教学成绩。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以李英华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科学领导,离不开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其中,地理教研组在组长李红老师的带领下,9位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与教育智慧,苦干加巧干,逐步成长为我校先进教研组。这是一个年轻、团结、务实、精干的团队,随着地理教研组的建设日臻成熟,我校地理学科在初中会考、高考中成绩位于全省前茅: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位居全省平均分第三名;2021年,初中会考年级平均分92.57分,优秀率96.95%,及格率100%,位居全省第一名;2021年我校地理学科高考平均分位居全省第十,为提高整体成绩做出了贡献。地理教研组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树立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理念为指导,在“五项管理”“双减”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一根本任务,在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开展、青蓝工程实施、特色教研活动等领域做了有益的探索,践行“人地合一”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逐步形成了个性化教学风格。

一、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

地理教研组长李红老师,系2018年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和临高县政府从四川引进的骨干教师。她深知“教育必须植根于爱”的真谛。她主张“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引领教研组成员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筑牢教书育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爱岗敬业,爱校爱生,认真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

(一)开展集体备课。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教研组深入持久地开展“周教研”活动,坚持“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制度,每周集备一个教学单元,一个教学主题,让每位教师弄清每个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的制订、教育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训练与考试题目的筛选、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等问题,建构起完善的学科体系。

(二)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骨干教师执教一节示范课,骨干教师李红、李云华、谢志琛老师于学期初分别就授新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执教示范,全体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树模立标。每学期青年教师开展一次磨课,通过集体备课→初建课→评课→重建课→评课,不求招招鲜,但求招招实,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每学期每位教师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2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4个以上课堂教学案例,梳理教育活动的成、败、得、失,讲好各自的教育故事。每学期每位教师出一份优秀试卷,完善本年级《知识导航手册》。

(三)开展课题研究。2019年至2021年,省骨干教师李云华老师主持了海南省规划课题《基于校本课程〈我们的海洋〉对中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并荣获省二等奖。《我们的海洋》这本书以我们是中国人、海南人、临高人的不同身份设计了不同教学内容,多方面立体地培养了学生的海洋意识、国防意识、主人翁意识。课题研究成果更是在海南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做了专题推广,并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认可。

2020年李云华老师在全省地理学会上做课题成果推广

通过系列化教研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李云华老师获海南省海洋意识教育课例比赛一等奖;符传昆老师2020年秋参加高中组课堂教学评比,分别获临高县一等奖、海南省二等奖;黎秀宇老师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获临高县高中地理课堂评比二等奖、一等奖;郭赛荣老师2020年12月荣获海南省初中组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临高县一等奖,2021年12月获海南省作业设计一等奖;崔敏老师2021年荣获临高县课堂评比二等奖、海南省作业设计二等奖;实习教师王丽娟、王鼎晶均获海南省海洋意识教育课例比赛二等奖;黎秀宇、符传昆、郭赛荣三位老师还获评2021年“临高县教学能手”称号。郭赛荣、崔敏两位老师分别于2019年、2021年在海南省中考备考研讨会议上做教学经验介绍。

二、求真求质,追本溯源

地理教研组倡导“和谐、平等、互动、创新”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重视因材施教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教学特色。

(一)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案例1】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某地的水旱灾害: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非常典型的国家,旱涝灾害多发,学生应该掌握该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方法。我们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是注重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从问题的本质入手解决。旱涝灾害的发生,主要因为该区域(流域)水量收支多少的问题。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简单表示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汇入径流量-蒸发量-流出径流量-下渗量。

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代表该区域水量收支平衡。除去径流影响,可以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下渗量。

通过以上关系便可以轻松分析一地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例如:分析海南省临高县某年9月突发洪灾的原因。由于突发,故与常年相比有不一样的因素所导致。洪灾,应该是储水变化量为正,比正常年份多了。说明应该是降水量异常增多,汇入径流量增大,蒸发量、流出径流量、下渗量较小等原因所导致。那么具体可能是夏秋季海南易受台风、气旋影响,导致临高或文澜江上游市县儋州市突发降水,降水量异常增多或上游来水异常增多;时间短,下渗、蒸发量小;临高县位于文澜江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此次洪灾。

【案例2】开展实地观测。2020年春至2021年秋,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开发教具,开展室外课。测正午太阳高度、测算学校纬度、观察使用日晷测时、观察月相、制作手抄报等,促进学生学科素养、能力、成绩均衡提高。在一次公开课讲昼夜长短的变化时,李红老师用了临高当天和第二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化。

李云华老师在给学生做使用日晷仪器的教学示范

(二)学科融合促理解。一些地理概念、思想模型需要数学、物理等跨学科知识来综合支撑,学科之间融合,使得某些问题迎刃而解。

【案例3】地转偏向力影响因素及特征的教学。老师们一般在讲地转偏向力影响因素及特征时,只讲结论,学生就会不明就里。

我们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注重追求知识本源,同时更会借助学生已有其他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变成学生的思维方式,才算真正学会,才能灵活运用,单纯的记忆不等于学会。

我们会引入地转偏向力的计算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影响因素及特征。

F=2mvωsinθ

其中F为科里奥利力(即地转偏向力),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θ为物体未运动前所在的纬度。

联系数学基础知识,可轻松理解影响地转偏向力的因素及特征。即地转偏向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行的速度及纬度的正弦值成正相关,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常数15°/h,正弦在0°到90°间是单调递增的函数,故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且当速度为0时,地转偏向力为零,解释了静止的物体无地转偏向力的特征;纬度越大,正弦值越大,解释了地转偏向力与纬度成正相关;而当纬度为0时,正弦值为0,说明了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不偏转的特征。

三、不忘初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教学中我校地理教研组以渗透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终教育目标。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人民将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生活,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在外来文化呈爆炸式向海南传播过程中,青年一代是否能免受外来文化的不利影响,坚守中华文化、保持高度的祖国认同感,矢志不渝地热爱祖国,这值得我们关注。如何科学高效地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了老师们面临的新课题。改变一个人应从其观念出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地理组正计划申报国家级课题《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中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读本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总结提升培养方法和效果。

总结过往,我校地理教研组的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我们深知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地理组必将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新篇章!

地理教研组全体成员

猜你喜欢
临高县偏向教研组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海南临高:17亩被毁林地种上了沉香木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