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龙,霍金苑,聂韶安
(1.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2.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部引起胃黏膜损伤,约占胃炎总数的12.3%[1]。此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发病原因较复杂,后者多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引起。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上腹胀痛、烧心、呕吐、恶心、反酸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困扰[2]。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胃黏膜炎症。若长期处于感染情况(约5~25 年),患者有并发多种疾病的风险。另外,Hp感染也可加重BRG的病情程度。BRG以药物治疗较多见,常用的有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等,虽能缓解不适症状,但疗效不佳,且易复发[3]。本文观察了熊去氧胆酸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9月门诊确诊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81 例,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 例,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2.35±3.45) 岁。对照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1.52±3.85) 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3级[4-5]。Ⅰ级:黏液湖淡黄色清亮,黏膜无黄染,少量胃液潴留;Ⅱ级:黏液湖黄色清亮,黏膜散在或局部黄染,中量胃液潴留;Ⅲ级:黏液湖草绿色或深绿色,黏膜广泛黄染,大量胃液潴留。
纳入标准:胃镜下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并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胃腔内有部分或较多的绿色潴留液,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十二指肠蠕动时有黄色泡沫连续反流入胃。
排除标准:胃镜检查前4 周有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或抗生素史;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手术史;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无法进行正常对话交谈者;熊去氧胆酸药物成分过敏者;未填写同意书者。
对照组采取序贯疗法根除Hp:雷贝拉唑(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16,规格:10 mg×6 粒)口服,每次10 mg,每天2 次。阿莫西林(生产厂家:四川医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246,规格:0.25 g×10粒×5板)口服,每次1.0 g,每天2 次,连服1 周;1 周后口服雷贝拉唑,每次10 mg,每天2 次,治疗3周。克拉霉素(生产厂家: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44,规格:250 mg×8片)口服,每次0.5 g,每天2 次,治疗1周。胶体果胶天铋胶囊(生产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181,规格:50mg×24 粒)口服,每次300 mg,每天2 次,治疗1 周。铝碳酸镁咀嚼片(生产厂家: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62,规格:0.5 g×24片)每次1.0 g,每天3 次,4周为1个疗程。莫沙必利(生产厂家: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64,规格:5 mg×20片)口服,每次5 mg,每天3 次,四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熊去氧胆酸(商品名:优思弗;生产厂家:德国Dr.Falk Pharma GmbH,注册证号:H20181059,规格:250 mg×25粒),每次0.25 g,每天1 次,睡前服用,1 个月为一疗程。停药1 个月后复查胃镜和14C呼吸试验,结果呈阴性时表示彻底根除。
1.5.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6]。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彻底消失,且经相关检查提示明显恢复,胆汁反流现象消失;有效:治疗后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有所减轻,且经相关检查提示有恢复,胆汁反流现象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变,且经相关检查提示未见恢复,胆汁反流现象未见减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胃镜征象:胃黏膜炎症消除、无明显胆汁反流为显效;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减轻为有效;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无改变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临床症状评分
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评分。无上述相关症状者记为0 分,有轻度上述相关症状者记为1 分,有中度上述相关症状者记为2 分,有重度上述相关症状者记为3 分。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单位:例(%)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比较单位:分
治疗后观察组胃镜征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镜征象比较单位:例(%)
对照组患者根除35 例(87.5%),观察组患者根除37例(9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54,P=0.69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难度和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自身健康状况,致使到医院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不断增多,BRG检出率升高。BRG是内科常见病,以胆汁反流为主要特点。胆汁反流发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7]:逆行的十二指肠收缩活动推动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移动;幽门口开口。病理性因素引起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丧失、胃排空延迟、幽门压力降低等均可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反流液中胆酸是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的混合性液体,由无机物、有机物和水组成。消化间期,分泌的胆汁主要经肝管转入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浓缩、储存;消化期,在神经-激素的调节下,胆囊收缩,将胆汁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完成胆汁的相关生物功能。但部分患者的胆汁可反流入胃,对胃壁黏膜产生损伤,引起患者胃灼烧感和疼痛感,且随着病程不断延长,死亡风险也有所提高。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目前临床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胃动力药(莫沙必利)联合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后,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熊去氧胆酸是治疗胆结石病的常用药物,其进入人体后使胆汁酸从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增加亲水性胆酸的浓度,拮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性,减轻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发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9]。
Hp感染是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10],但其是否会影响胆汁反流尚不明确。Hp感染与胆汁反流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因素,Hp感染可分泌大量尿素酶产生氨,改变胃内酸性环境,干扰正常胃酸对胃泌素的反馈抑制,促使G细胞分泌胃泌素,引起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胆汁反流入胃中,加重胆汁反流。研究表明[11],胆汁反流破坏了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幽门螺杆菌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但是胃内胆汁反流却有利于Hp向胃体部迁移。长期胆汁反流可促进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癌变风险。另外,不良饮食习惯也会使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加重BRG胃黏膜炎症程度。大量研究证据显示,根除Hp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12-13],应积极治疗Hp,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胃镜征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后具有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药物停用后,容易反复发作,主要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莫沙必利属于受体强效激动剂药物,可促进胃肠排空,加速食物从胃排入肠腔,恢复胃窦-幽门-十二指肠正常运动,使胆汁清除加速。另外,此药还可加速胆囊排空,降低胆汁反流风险。铝碳酸镁因其特殊结构,在胃内能够迅速中和胃酸,可逆性结合胆酸,并维持胃内最佳生理环境,还能够持续阻止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的损伤,增强 胃黏膜保护因子作用,促进破损处快速愈合,利于病情恢复[14]。雷贝拉唑抑制胃酸生成,增加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影响幽门螺杆菌定植,减少胃黏膜损伤,利于破损处愈合。
综上所述,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引起BRG发病与进展的致病因素,临床上治疗胆汁反流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清除Hp感染。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