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大概念”构建“大单元”
——《克和千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2-10-10 09:58孙雯雯孙国元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长度单位教材

○孙雯雯 孙国元

当下的单元教学常常聚焦于教材编排的单元,课时教学也遵循单元内部的顺序,这样“一课一教、一课一学”的模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零散的,难以构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了当今备受关注的大单元教学,即把孤立、零散的课时碎片联结成系统组织的课程单元,用“大概念”组织内容、创设情境,引领学习。现在,我们就以《克和千克》为例,谈谈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构建。

一、教材解读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内容,是教材首次出现质量计量知识。前面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时和分”,后面还将学习“吨的认识”。克和千克是量与计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必备的常识性知识和技能,具有承上启下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该单元共有1个扉页情境图、3个例题和1套练习题。

扉页情境图是超市购物情境,其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唤醒克和千克的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兴趣。

例1是通过常见包装上的质量标识认识克,通过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来感受1克的质量到底是多少,认识并了解天平是比较质量大小和衡量较小质量的工具。

例2是用同样的方式认识千克,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称量较重物体的台秤、弹簧秤和体重秤,感受1千克实物,并认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这两个例题启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克和千克的名称和进率,更要让学生通过找、看、掂、称,感受并把握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培养量感。

例3是估计20个苹果的质量。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千克,并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用千克进行简单的估算,描述常见的物体质量,从而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量感和应用意识。

另外,课后的“练习二十”共有14道练习题,其中第4、7、9、13题是以调查、称重为主的实践性题目;第8、10题是有多种答案的开放性题目。这套练习对印证、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材中还有两个以“你知道吗”形式出现的小栏目,一个是例2后面的“生活中的称和人们习惯用的质量单位”,另一个是单元最后的“用质量描述最大和最小的鸟”。

尽管如此,如果按照教材顺序设计并完成3个课时教学,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也难免让这些知识成为孤立、零散的个体。

二、以大概念为统领设计单元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主,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和整体架构,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知识体系的大框架内,完整设计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也就是说,要整合优化单元教学的目标系统和内容系统。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和整体架构,需要我们找出和本单元相关的所有内容,并从中提炼出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或大问题,也就是说要找到统领教学过程的“大概念”。

认识克和千克似乎跟学过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没有联系,但它们都属于“常见的量”,具有单位的一切特征,所有测量单位的学习都要集中指向量感。所以,统领该单元学习的大概念应确立为“测量”。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掌握单位换算,会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让他们认识其可度量性,这与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都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就会把“克和千克”纳入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

为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通过看、掂、称、估等活动,认识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较小和较大质量分别用克和千克描述,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掌握估算策略,初步形成估算常见物品质量的能力,即量感素养。

2.认识并会使用常用的秤,通过各种称量实践能用克、千克描述物体,初步体会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一致性,了解质量是质量单位的累加,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了解生活中人们习惯应用的其他质量单位,能够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通过多种调查和称量活动,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质量单位能够描述物体有多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就是在大概念统领下,根据学情把生活、其他学科和数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优化成一个完整、合理并指向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为此,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可进行如下设计:

教材原内容安排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教材内容例1、例2例3典型习题学习安排认识克和千克、进率、认识相关衡器。学习估算方法,练习估算技能。解决练习二十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课型 新知学习课 新知学习课 习题讲评课大单元教学安排课时 第1课时 时间不定 课外完成 第2课时 第3课时整合内容长度单位;例1、例2、例3;生 活资源;有关成语、诗词;前置“你知道吗”用于导课;把练习二十第4、7、9、13题设为调查内容前置处理。课前学习单上的问题;3个例题。练习二十及其他典型问题。学习安排导入课题、复习学过的有关知识,发放课前学习单,布置学习任务。在原经验基础上,与家长、同伴合作完成相关调查实践活动,思考、回答课前学习单上的问题。汇报调查实践成果;体验1克和1千克;称量和估测实验;总结、评价、反思。习题处理、总结反思、巩固拓展。课型 整体感知动员课 实践活动 展示实验课 总结拓展课

三、有效对接相关内容,体现大单元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非常重视导入,教材最后的“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鸟,教师可把这个素材前置用于导课,鸵鸟和蜂鸟的生动形象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用“如何表示它们的大小”这个问题导出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这样就能突出二者的作用和联系,向学生渗透它们可以描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表示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一个物体,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导出长度单位后,借机回顾、总结、呈现长度单位的知识框架,完善时间单位相关内容。如:你们知道长度单位的哪些知识?还学过哪些单位?在用下表进行总结呈现时,必须留出空白行,用于发现、迁移克和千克的相关内容,然后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教学。这就是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学观,使新、旧知识和经验进行面对面的对接,这个环节可称为整体对接、整体质疑。其目的是找到生长点、探究点,实现整体迁移,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然发生。

单位名称厘米、米分、时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时=60分用途测量长度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学生尺、卷尺机械表、闹钟测量对单位的要求统一单位统一单位测量的方法和意义单位累加,表示物体大小单位累加,表示时间长短曾经或现在习惯用的单位步、尺、寸、里时辰相关成语、诗词得寸进尺、不失毫厘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导出质量单位后可根据上表留白让学生思考、填写相应内容,产生学习资源,然后通过教材扉页情境导入课题,把上面产生和预设的所有问题以课前学习单的形式呈现,用于课外调查和实践。课前学习单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了解质量单位的种类、关系、用途,学会各种秤的使用;搜集和质量单位相关的成语和诗词;记录收获和问题。

2.自学单元内容,记录收获和问题。

3.把练习二十中的第4、7、9、13题统编成调查类题目,要求合作完成。每人带1克和1千克的物品,称量并记录自己书包的质量。

4.完善上表空白并回答问题:

(1)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有共同点吗?

(2)你能说一说什么叫测量吗?

四、其他教学建议

1.注意理解和用好教材信息。

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在研读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准确把握编写意图,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意义。例如,单元扉页的超市购物情境,在让学生关注到与质量相关的信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发现两个获取信息的途径:一个是看包装上的质量标识,另一个就是用秤称。售货员在称5个苹果,正好是1千克。这个细节能为例3(估测20个苹果的质量)提供依据,所以一定不能忽略。同样,在课前实践中也要布置这个内容,为例3教学做好充足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并形成量感。

再如练习二十第14题(如上图),虽然是为学有余力者准备的选做题,但不能让学生填对答案就算完成,一定要把隐藏在题目背后的规律和思想体现出来。这道题中隐藏着推理和方程的思想,还暗藏着等量传递规律,即“1只鹅的质量=3只鸡的质量”。练习不仅仅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还要获得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2.以实践体验为主,培养量感。

二年级学生都有购物、称重的经验和体验,对斤、公斤比千克要熟悉。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天平,对克的体验不足。所以例1的教学是重点,一定要详细询问学生带来的1克的物品是怎么得到的,让学生分享正确的方法和体验,如1克可以根据药盒上的标识通过计算得到。学生还会认识毫克,这些都是生成资源,非常宝贵。

本单元的例题都非常简单,越是简单教学难度越大。3个例题的教学一定不要纸上谈兵,课前实践、课上实验一定要充分。一定要准备足够的天平和秤,让学生先估后称,因为课前学生已有丰富的经验。在称量1克或几克时要分组实验,注重用眼、手估测,培养量感。建议课堂进行6克食盐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6克食盐的量。因为成人每天进食6克食盐是健康标准,课后可用一个“我帮妈妈来放盐”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量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3的教学可以先通过“手提”感知进行估测,让学生在建立1千克概念的基础上感受单位累加的量感。另外,还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1克和1千克的资源,弥补教材资源的缺陷。例如教材上有“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但2分硬币现在很难找到,课前让学生准备的1克的物品正好派上用场。

3.注重理解和推理,促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不要以告知和记忆的方式教学进率和例3,要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理解1000可以用“千”表示,文字出现的“千”是一个单位,就像克和千克一样,所以“1千克=1000克”,这是语文元素的植入。对于例3的教学,在让学生通过“手提”估测之后,要让学生把对质量的关注快速转移到个数上来,这是教材的真正意图,即用1千克苹果有几个的生活经验,推算出20个或更多苹果的质量,这其实就是推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长度单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1米的长度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爱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