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海
近年来,我校认真领会“共同学习”相关理论,结合反复课堂实践,一种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共同学习szs”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型。此模式以“共同学习”为内核,突出“自主”和“生活”。前后两个“s”指“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完美链接。“z”指“自主”,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019年该研究获得课题立项,我们进入了更系统、更深入的探索。通过几年努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了突出的优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课堂上教师授课方式体现着教师角色的变化,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过渡,教师专注于课堂的精心设计,注重学生内驱力主动性的调动,激励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在英语课上遇到听不懂英文指令的情况,教师反复换方式,反复引导,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样的处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因为他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高级学习伙伴”。
从“共同学习szs”手册可以看出,共同学习小组建设日益成熟,每个班级的小组从组建到有效实施,共同学习周期在缩短。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小组组建和小组共同学习策略。观察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明显,由教师“教我学”转变为学生“我会学”,学生在主动质疑、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状态是主动的,能自己完成的小组不讨论,小组能完成的教师不讲授,给予学生最大的主动权,最大限度保护好他们的主动学习劲头。
新的学习方式赋予他们更多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活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回归生活日常得到落实。在课上不管是导入新知探究还是拓展训练,都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为“用”而教,为“用”而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课上挥洒自如,疏密有度、深浅有度,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合作、表达、协作能力不断增强。
为引领教师开拓眼界、转变思维、更新观念,提升育人能力和教学质量,持续充电学习提升自己,我们购置了《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56个策略》《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等教育书籍供大家学习,并利用网络广泛搜集关于学习与生活联系、提高学生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章,进行集体业务学习研讨。
此外,我校充分利用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健全了教师外出学习回校汇报交流制度,让更多的教师能分享到新的成果,学习到新的理念。
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学校为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扎实开展了以“共同学习szs教学模式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组研讨课、教师的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汇报课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精彩频出,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植入,实践性作业的布置等显示出教师已经成熟驾驭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优势得以凸显,学习成果显著。
一节课一次收获,一节课一次超越,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学习,同时也展现着自己对课改的思考和处理,以资借鉴,教研氛围浓厚。
评课反思是促进教研效果的重要内容,可助力教师迅速成长,激活与唤醒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的发展自觉。优质课活动后,在评价与反思时不走过场,不做花架子。要求每位讲课教师反思成功和失败之处,每位评课教师也要从赞同和分歧点两方面评课。这样的课后研讨触动思维、激发创新、破解教学瓶颈。在教师间互融互通中,探究“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共同学习”高效课堂建设与课堂教学品质建设。
如果把教研活动比作鱼,那么常规教学就是水,任何活动如果脱离了常规教学,必将是纸上谈兵,最终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开展“每课反思、周反思”“学期末经验交流”活动,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反省、思考、探索,以迅速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求。平时教学是一种积累,学期末经验交流是一种沉淀后的提升。每学期末的教师经验交流也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常规,教师相互切磋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和开放的教研文化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不仅如此,每学期我们还会积累一套优秀反思集、教学设计集、优秀论文集,将研究成果固化,为再提升做好准备。
我们将一如既往推进师生共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共同学习中激活生命活力,让教师在师生、师师共同学习中职业生命熠熠闪光,共赴一场教育的春暖花开。
评价
滦州市教育局:茨榆坨镇塔坨小学是我市乡镇小学的优秀代表之一。一直以来他们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尤其是在全市研究和探索“共同学习”相关理论时,深入扎实地学习了很多相关理论,开展了大量包括课堂模式、教与学的关系、专业反思在内的教学实践,为构建有效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付出了辛苦努力,收到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