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洪涛, 易 强, 唐晓龙, 王继征, 王同庆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又称浅表性膀胱癌,在初发膀胱肿瘤中占68%左右[1],由于膀胱固有层淋巴管、血管丰富,肿瘤易发生转移、扩散[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阻止肿瘤继续增长、扩散是降低NMIBC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LRB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NMIBC的手术方式。但受操作难度、技术要求等影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尽相同[3]。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NMIBC,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3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62.46±4.10)岁;肿瘤单发42例,多发9例。观察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7~76岁,平均(62.73±4.22)岁;肿瘤单发43例,多发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NMIBC诊断标准[4];均为首次接受肿瘤切除术;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依从性低者;存在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术前指导和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常规消毒等。
对照组行TURBT手术。术前嘱患者保持膀胱于半充盈状态,观察并标记肿瘤部位、数量、体积,确定手术范围。患者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电切、电凝功率分别为150 W、70 W。经尿道将电切镜缓慢置入膀胱,分多次切除肿瘤和周围病变组织,使用冲洗液清除术中产生的组织碎块,手术结束,常规留置尿管,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行THLRBT手术。术前确定肿瘤位置、体积、数量,做出相应标记,明确手术范围。患者截石位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操作镜和钬激光光纤。设置钬激光能量1.3~2.0 J,功率30~40W,频率15~20 Hz。光纤切割至距肿瘤底部1 cm左右,在接触肌肉层时使用推进切割法继续操作。切除完成后使用冲洗液冲洗,手术完成后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1)围手术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2)血清指标[5]:术后抽取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机3000 r/min离心后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纤维蛋白原(Fib)、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3)蛋白表达情况[6]:手术后6个月,分别取两组患者膀胱内相同部位组织,检测肿瘤标志物P53与Ki-67蛋白,计算蛋白阳性表达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下床时间(d) 尿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51 49.88±8.66 2.97±0.63 6.84±1.65 8.56±1.92 59.26±9.68观察组 52 38.26±7.15 2.56±0.60 4.36±1.02 5.63±1.67 37.58±7.44
2.2 血清指标两组治疗前Fib、TSGF和HGF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Fib、TSGF和HGF水平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Fib、TSGF和HGF水平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组别 n Fib(g/L) TSGF(U/mL) HGF(μmol/L)对照组 治疗前 51 3.56±0.54 186.56±15.33 5.54±1.20治疗后 51 1.56±0.32 95.22±12.65 3.59±0.58观察组 治疗前 52 3.53±0.55 184.89±15.14 5.49±1.23治疗后 52 2.58±0.36 68.56±8.12 2.27±0.26
2.3 蛋白表达情况观察组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蛋白表达情况比较[n(%)]
NMIBC多认为与吸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关系密切。该病极易发生局部浸润,引发癌细胞全身扩散,严重者可致死亡。临床常采用TURBT治疗,该术式切口小、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能够保留患者膀胱功能,易被患者接受。但TURBT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电切刀推进过程中易损伤周围组织,引发大量出血,导致手术野模糊,膀胱侧壁肿瘤切除时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可增加膀胱穿孔的风险。THLRBT组织穿透度较浅,可有效避免组织误伤,热弥散少,具有明显的凝血效果[7],可最大程度暴露手术野,降低操作难度;手术过程中无电流刺激,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几率;能够封闭肿瘤周围的部分血管和淋巴管,防止出现癌细胞扩散的情况,该术式对患者刺激程度较小,患者耐受度高。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TURBT在临床应用较多,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小,能够在小范围内切除病灶,保留膀胱正常功能。但TURBT高频电流切割时穿透性较强,对操作精细程度要求较高。随着激光医疗技术的发展,THLRBT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该术式中钬激光具有可控性较强、切割精准度高、切割深度浅等优势[8],相比于传统电切手术更安全,且钬激光气化和凝固作用良好,止血效果明显,能够在几乎无出血手术野下完成手术,对周围组织的误伤程度较低,提高手术质量,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患者恢复。
Fib是凝血因子中的一种,能够反应患者术后凝血状态;TSGF和HGF是反映肿瘤进展状态的重要因子[9]。P53与Ki-67蛋白属于肿瘤标志物,其阳性表达率对评估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Fib、TSGF和HG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TURBT所采用的高频电流切割程度较深,易造成组织损伤,为了减少瘢痕产生不宜使用电凝,导致Fib水平较低。有研究指出[10],该术式易造成肿瘤破裂,导致部分癌肿细胞清除不彻底,表现为TSGF、HGF水平较高,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而THLRBT所用的钬激光波长特殊,易被组织吸收,光能在组织内转化为热能,能够快速使肿瘤组织凝固、气化,具有良好的凝血作用,可刺激Fib产生;钬激光可避免镜鞘推进时的推剥作用造成周围组织位移,肿瘤切除彻底,该术式定位精准,切割完善,且能够利用良好的凝血效果在肿瘤切除前封闭局部淋巴管和血管,避免癌细胞转移,降低TSGF、HGF水平及P5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
综上所述,THLRBT治疗NMIBC疗效显著,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肿瘤组织切割彻底等优势,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清指标和蛋白表达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