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当癌变的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层或是黏膜下层(不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的胃癌即被称为早期胃癌[1]。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以及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以及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2]。有研究称,对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高达90.00%以上[3],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即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本次研究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抽取了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分组对比,旨在进一步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此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共计纳入研究对象84例,均为此时间范围内在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胃癌前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1±2.14)岁,病变位置位于胃底贲门处、胃体和胃窦的患者分别有9例、12例和21例,镜下分型为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的患者分别有7例、8例、11例和16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60-74岁,平均(67.02±2.28)岁,病变位置位于胃底处、胃体和胃窦的患者分别有10例、10例和22例,镜下分型为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的患者分别有8例、7例、10例和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已经向我院医学伦理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已获得许可。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签署《同意书》。(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1)其他重要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老年痴呆症患者。(3)听力、语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开展健康宣教、遵医嘱用药以及常规术前及术后理。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护理:①术前: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工作,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等以使患者对手术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依从性,叮嘱患者于术前6h开始禁食饮,若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可为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对患者的综合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内容为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的护理。向患者介绍内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可列举既往手术成功案例以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讲解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及时治疗对提高生存质是、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意义。对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应及时予以安抚。对术中所需器械以及设备认真清点并进行调试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②术中: 辅助患者摆成手术体位(左侧卧位、双腿微曲),置入并妥善固定咬合垫。手术期间应快速、准确的向施术医师传递所需手术器械及物品,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马上上报并遵从医嘱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重点关注是否出现皮下气肿或是腹胀等情况。③术后:待患者完全苏醒后将其转入病房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关注患者有无呕吐现象,叮嘱患者需卧床休养2-3d,术后24-48h内患者需禁食,然后视情况逐渐给予流食、半流食直至过渡到普通饮食。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黑便或呕血等情况,一旦发现需马上上报并遵从医嘱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④出院前指导: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叮嘱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意义,为患者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价,两项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均为1-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焦虑情绪或是抑郁情绪越严重[4]。(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主要记录感染、胃出血以及发热的发生情况。(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主要项目包括肛门自主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自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评价,此表评分范围0-100分,0-59分、60-74分、75-89分和90-100分依次代表对护理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42×100%。
1.4统计学方法
2.1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两项量表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分]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81%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自主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用时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2.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57%的护理满意度,(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与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均有关联,患者患病后的主要表现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以及呕血等[5]。由于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隐匿性[6],患者易忽视,一旦发展到中末期再进行治疗预后效果不够理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几年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7],且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与常规根治性手术相比较而言,此治疗方案即可有效清除病灶,又不会对正常的生理结构以及功能造成影响[8-9]。 但是即便如此,由于患者对于“癌症”的恐惧心理,加上对手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不了解,多会产生强烈的恐惧、不安、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可影响治疗效果[10-11]。有研究认为,对于此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加快康复进程[1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4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该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间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术前通过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疾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认知水平,并且对手术治疗方案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围手术期间的治疗依从性。术中的密切配合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后护理在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综上可见,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在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时对其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