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丽
(平邑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3300)
现目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主要用于长期输注肠外营养和化学药物等[1]。但对于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而言,因其血管壁弹性有所下降,极易导致腔内变窄而压迫细胞,从而导致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所以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DVT),且DVT中50%以上为上肢DVT(UEDVT),这不仅会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还极易引起肺栓塞,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2-3]。目前在预防UEDVT方面,临床采取的护理方法主要为药物预防和肢体活动,但因上肢涉及较为复杂的活动,且患者无法掌握和接受,所以整体效果欠佳[4-5]。有研究对老年PICC置管患者实施握拳运动,结果显示患者接受度高,加之操作简单,还可对UEDVT加以有效预防,所以取得了显著成效[6]。因此本文抽取老年病例样本共6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5,均确诊为疾病接受PICC置管,将全部病例以双盲法分为甲、乙组对比,各纳入30例,研究了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握拳运动预防UEDVT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做以下阐述:
1.1资料
本次抽取老年病例样本共6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5,均确诊为疾病接受PICC置管,将全部病例以双盲法分为甲、乙组对比,各纳入30例。统计处理参与研究中全部病例的基础资料,其中甲组性别,女14例、男16例,年龄62~82岁,均龄(74.22±3.25)岁。乙组性别,女13例、男17例,年龄61~81岁,均龄为(74.15±2.69)岁。甲组疾病种类:高血压病12例、器官衰竭2例、帕金森2例、恶性肿瘤10例、脑梗死4例,乙组分别为11例、2例、2例、11例、4例;文化水平:小学10例、中学20例、大学0例,乙组分别为11例、18例、1例。通过对2组病例信息经x2、t值统计处理并做对比发现,统计值P>0.05,说明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展开前经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所选对象事先知情且参与时均为自愿。
入选条件[7]:均满足PICC置管指征;均接受长期静脉输液;留置导管及住院时间均>30d;均血管超声显示置管前未形成血栓;均意识清晰,认知正常;资料齐全;配合度良好。排除条件:PICC置管禁忌;研究中途死亡;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近期使用抗焦虑、抗抑郁、抗血栓等药物;聋哑人;老年痴呆;精神疾病;无法完成研究;配合度不佳等。
1.2方法
所有对象均由同组医护人员展开PICC置管及相关护理,且全体医护人员均接受专业PICC培训,且取得了相关自个证书,可有效完成PICC置管操作。在PICC置管时,选择容易固定且穿刺把握大的静脉置管,导管为三向瓣膜式(美国巴德公司),采取高通透敷贴(规格10cm×12cm,产自3M公司)固定导管。
甲组实施常规护理,涉及肢体活动如双手梳头、伸屈肘关节、旋腕等,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未实施握拳运动。乙组在前组方案上实施握拳运动,具体为:成功置管后,将握拳运动的注意事项和训练方法等详细告知患者,将握持弹力球提供给患者,然后指导其将弹力球用手握住,每次握球和松开时间均为5s,训练20次/组,6组/d,上午和下午分别做3组,间隔时间为1h/组。握拳运动中若置管侧感觉有酸胀感或疼痛,则需立即停止,待有所减轻或缓解后方可继续。由患者主要监护人员或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完成相关训练,待监护人员以及患者对相关操作要领熟练掌握后,则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定时的监督,并督促患者自行训练。2组均干预1个月。
1.3评价指标
干预前后对比2组相关指标:(1)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浆粘度(PV)、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LBV、HBV)等指标。(2)血流动力学:包括腋静脉(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标。(3)UEDVT:按照血管狭窄情况评估分级[8]:1%~30%狭窄为Ⅰ级;31%~50%狭窄为Ⅱ级;50%以上狭窄为Ⅲ级。(4)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共对4个维度做出评价,功能因子为日常生活、物质、心理、社会等,各项总分为100分。
1.4分析数据
2.1对比血液流变学
统计显示,干预后2组对比PV、LBV、HBV等指标水平,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干预前但2组前述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1示。
表1 2组对比血液流变学
2.2对比血流动力学
统计显示,干预后2组对比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标水平,乙组均高于甲组(P<0.05);干预前但2组前述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2示。
表2 2组对比血流动力学
2.3对比UEDVT发生率
统计显示,2组对比UEDVT结果,乙组发生率为6.67%低于甲组23.33%(P<0.05)。如表3示。
表3 2组对比UEDVT发生率[例(%)]
2.4对比QOL量表评分
统计显示,2组对比QOL量表结果,乙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如表4示。
表4 2组对比QOL量表评分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各项机能不断退化,血管壁弹性逐渐降低,加之可能合并一些系统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所以其DVT发生风险较高。由于临床广泛使用PICC置管,由其造成的各种并发症也不断增多,这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康复产生了严重影响[9]。有调查数据表明,UEDVT在PICC置管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约为23.3%左右,这也是造成老年人非计划拔管的关键因素。在UEDVT形成的过程中,诱因涉及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静脉血流滞缓等三个方面,为了对UEDVT予以有效预防,最为有效的手段则为活动[10]。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及时治疗和积极预防DVT属于重点内容。通过对接受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展开握拳运动指导和干预,则是将握持弹力球提供给患者,并指导其采取的科学的方式不断训练握拳,这样不仅能帮助其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AXV血流加快,还可积极预防和减轻UEDVT,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结果中,干预后2组对比PV、LBV、HBV等指标水平,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干预后2组对比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标水平,乙组均高于甲组(P<0.05)。这表明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握拳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指标,分析原因为握拳运动的实施可促使患者收缩手臂肌肉,可对上肢血管产生一定的挤压,从而产生负压效应,以预防AXV血流滞缓,促进上肢血液加快,进而预防UEDVT。2组对比UEDVT结果,乙组发生率为6.67%低于甲组23.33%(P<0.05)。这表明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握拳运动后可有效预防UEDVT,利于保障患者的整体疗效,从而改善其病情和预后。2组对比QOL量表结果,乙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可见,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握拳运动预防UEDVT发挥着良好优势和作用。
综上,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握拳运动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降低UEDVT发生率,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利于病情康复,可进一步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