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华,张 雪,魏树权,李 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Fujishima和Honda教授1972年用紫外光照射下TiO2电极发现可以将水分解得到氢气,自此开启光催化降解的先河[1].但由于TiO2带隙较大,对可见光利用率低.而BiOI是一种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层状半导体结构,其中在Bi3+周围有O2-和I-的反四面体配位,O2-和I-呈45°,这使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2].但是带隙过窄,电子和空穴容易重新结合,限制了其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晶体表面调整[3]、掺杂[4]、构造异质结[5]和引入缺陷[6]等方式提高了BiOX的光催化性能,江馨等采用超声协同 BiOI 光催化的联合技术,30 min内 在频率20 kHz,功率50 W的超声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约 92%[7].
79-1磁力搅拌器、TGL-16C高速台式离心机、PLS-SXE300可见氙灯、723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制的光催化设备对甲基橙和罗丹明B进行降解.实验所用甲壳素、Bi(NO3)3·5H2O、KI、醋酸、甲基橙、罗丹明B全部为分析纯(AR)级别.
水解法制备BiOI:将适量KI溶于适量去离子水中,形成透明溶液,然后将 Bi(NO3)3·5H2O加入该溶液.磁力搅拌1 h.将得到的产物离心,洗涤至中性,置于80℃烘箱干燥12 h.
以甲壳素作为载体,采用水解法,醋酸辅助的作用下,使BiOI与甲壳素复合.取适量甲壳素均匀分散于30 mL 20 wt%醋酸中,搅拌30 min,然后加入 KI和适量Bi(NO3)3·5H2O (Bi∶I=1∶1)于溶液中,搅拌1 h.将产物离心,再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交替清洗至中性,在80 ℃烘箱中干燥12 h,得到甲壳素/BiOX(X=Cl,Br,I)复合材料.改变甲壳素的质量,样品分别命名为3wt%-CB,5wt%-CB,7wt%-CB,9wt%-CB.
采用德国布鲁克公司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采用日立公司S-4800、SU-7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对样品的可见光吸收性质研究采用了带有积分球附件的安捷伦Cary40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用光谱纯BaSO4粉末作参比,扫描范围为200~800nm;样品比表面积采用北京产ST-2000型号为Absorb-1气体吸附仪进行测试;对样品进行光致微区荧光(PL)测试分析在英国爱丁堡公司生产的 FL-S800 型荧光光谱仪进行;采用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考查光催化降解效率.
采用300 W氙灯模拟可见光,10 mg·L-1100mL的MO和RhB为染料.取0.1g光催化剂置于染料中,先在暗处搅拌30 min,以达到吸附-脱附平衡.然后打开光源,间隔10 min取样5 mL,离心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465 nm和554 nm(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吸光度,用公式(1)计算降解率:
(1)
图1为BiOI和nwt%-CB复合材料的XRD图.合成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卡(PDF No. 10-0445)一致,说明BiOI结晶完全.甲壳素自身为非晶态,所以只在 19.23°有一处衍射峰,也证明了所用的甲壳素为α型甲壳素[12].不同复合比例样品的XRD图表明,与甲壳素结合后,BiOI的原始晶体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由于甲壳素量少,在nwt%-CB复合材料的XRD图中没有观察到甲壳素的衍射峰.
图1 BiOI、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和甲壳素的XRD图
图2为BiOI以及甲壳素/BiOI的SEM图像.从图2(a)、(b)可以看出,BiOI样品呈片状结构,片层较厚.从图2(c)~ (f)为不同复合比例的甲壳素/BiOI的SEM图像.由图可知,与甲壳素复合之后,BiOI受到其氢键的作用下,纳米片尺寸变小,开始自组装成花状微球形.这是甲壳素中的羟基和酰胺基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图2 BiOI以及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SEM图像 (a),(b)BiOI;(c)3wt%-CB;(d)5wt%-CB;(e)7wt%-CB;(f)9wt%-CB
图3 BiOI、甲壳素以及复合材料的FT-IR图
BiOI以及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图谱,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7wt%-甲壳素/BiOI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观察到H3滞后循环,属于Ⅳ型,表明样品主要为分层的纳米片堆积形成的微球.通过BET计算,BiOI和7wt%-甲壳素/BiOI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0.264和21.413 m2·g-1,复合以后比表面积增大了1倍.
图4 BiOI以及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
图5为纯相的BiOI和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由图5可知,BiOI与复合材料从紫外到可见光的光吸收范围有显著差异.在400~650 nm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要高于BiOI,可推测该复合材料相较于BiOI,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可实现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染料.
图5 BiOI和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UV-Vis DRS图 (a)BiOI;(b)3wt%-CB;(c)5wt%-CB;(d)7wt%-CB;(e)9wt%-CB
光致发光(PL)技术可以反映光诱导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对评价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有重要意义[15].如图6所示为BiOI和7 wt% -CB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由图6可知,7 wt%-CB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比BiOI的低,这表明电子-空穴复合量少,说明甲壳素与BiOI复合有利于电子-空穴的分离.
图6 BiOI和7 wt% -CB复合材料的PL图
通过在可见光(λ≥420nm)下降解MO和RhB,研究BiOI和nwt% -CB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如图7(a)、(b)和7(c)、(d)所示.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MO和RhB的吸光度基本不变.将甲壳素放入染料中,对MO和RhB的降解率仅为3.02%和1.65%,这是由于甲壳素自身对染料仅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在暗处搅拌30 min后,再连续光照120 min的条件下,复合材料对MO和RhB光降解性能都高于BiOI的降解性能.复合比例分别为3wt%、5wt%、7wt%、9wt%的复合材料,对MO的降解率分别为84.62%、88.07%、88.83%、72.69%;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75.70%、86.05%、98.01%和91.91%.并且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随着甲壳素含量增加先是逐渐升高,当甲壳素含量达到7%时,催化效果最高,而随着甲壳素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光催化性能则有所降低,这可能是当甲壳素复合量过大后阻碍了对光的吸收.
图7 BiOI和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
图8 捕获剂对7wt%-CB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
通过初步分析,复合材料光催化过程的可能机理是,当复合材料被光激发时,价带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留下空穴,从而形成电子-空穴对.空穴和电子分别与OH-和O2结合形成·OH和·O2-,再与染料(MO或Rh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2O.特殊的微球形结构将有利于对光的有效吸收,电荷的输送和电子-空穴的分离,进而提高了光催化能力.
Photocatalyst + hν→ h++e-
(2)
(3)
h++OH-→·OH
(4)
(5)
该文通过醋酸辅助的作用,利用水解法首次合成出甲壳素/BiOI复合材料,其在可见光下具有优越的光催化活性.在120 min可见光照射下,复合7wt%甲壳素的复合材料对于MO和RhB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8.83%和98.01%.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可见光吸收以及高的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所致.该实验对今后开发新型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绿色处理水污染提供了成本更低、效果显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