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史”育人原则与途径激励民族精神情怀

2022-10-10 03:56黑龙江牡丹江杨镜雅
现代企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四史党史

□ 黑龙江牡丹江 杨镜雅 丁 飞 于 泓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伟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等宝贵财富,开展“四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汲取中华民族在斗争与开拓中凝结的精神力量,继承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学习中坚定“四个自信”,昂首阔步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前我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大势和国际发展趋势,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在历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理想。

开展“四史”教育既是对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亦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习总书记曾说过:“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青年学生正处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四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重任。因此,开展“四史”育人活动迫在眉睫。

二、“四史”育人的原则

开展“四史”育人必须牢牢把握住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坚持“四史”教育的整体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政治性原则和解惑性原则,不断强化青年学子的使命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可担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坚持整体性教育原则。“四史”看似是四部分述我国不同方向、不同时期历史进程的史书,但是细究这四部史书的关联,它们之间因果相连、相互贯通、不可分割,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党史是“四史”的主干,描述了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强大、由被动变主动,带领着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进行不屈抗争、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七十年奋斗史,可以看做是党史的延续和补充。改革开放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对外合作,带领人民从贫穷奔向小康的历史画卷,为党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社会主义发展史诉说了伟大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断将其完善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三个背景与动因缺一不可。因此,“四史”虽然各有主题,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强烈的逻辑关联,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整体性教育原则,不能割裂“四史”之间的关联性。

2.坚持辩证性教育原则。回顾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国家每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背后都凝结了千万次的成功与失败,正是这无数坦途与挫折的交错才勾勒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今国泰民安的蓝图。坚持辩证性教育原则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学习成功经验时不骄傲自满,吸取失败经验时不气馁偏激,秉承着勇于承认、理智分析的原则让历史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学习材料。例如,“文化大革命”是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的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但是在“四史”学习中不能全盘否定这一历史时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和外交领域等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正是因为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党在今后的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避免了再次走弯路。在“四史”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选择将党在历史上犯的错误匆匆略过,刻意模糊“错误”在历史中的地位,这种行为看似在美化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种行为剥夺了大学生吸取失败经验教训的宝贵学习机会,而且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中,若大学生在其他渠道获得“错误”历史的相关不实信息,会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埋下疑惑的种子,甚至引导学生形成不正确的历史观。因此,在“四史”育人过程中,教师不能刻意回避失败的历史经验,应当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3.坚持政治性教育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便不断在历史经验的学习中进行理论创新,毛主席更是多次强调“只有研究党的历史,才能把事情搞的更好”,因此从民主革命时期便形成了重视青年学生党史学习的优秀传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在沿袭党史学习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四史”的学习进程。“四史”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各族人民不屈不挠进行国土保卫战争、民族独立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四部史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上下求索的奋斗历程,彰显着我国鲜明的政治特征。“四史”强烈的政治属性意味着在青年学子中开展教育时要牢牢把握“四史”的政治性,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作为首要原则。若要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必须牢筑他们的思想根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只有青年学子的三观正、思想牢,国家才能有长足发展的动力。在信息化浪潮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冲击下,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国内外居心叵测人士肆意发布不实言论,引导大学生误解史实,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正本清源,培养大学生树立稳固的政治认同感和历史认同感。

4.坚持解惑性教育原则。纵观世界历史,在社会发生变革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不计其数的青年大学生前赴后继,推动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替,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觑。然而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他们虽然具备一定思考能力,但是他们甄别信息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大学生虽站在多元文化和新思潮的最前沿,但信息化浪潮的一个巨浪打来便会掀翻他们思想的小船,让他们迷失在错误认知的思潮中,逐渐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因此要从根本上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让大学生成为思想积极的国家建设主力军。“四史”不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还蕴含着无数的规律和经验,以及中华民族千年来积淀的精神力量,“四史”育人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从先辈们的斗争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形成积极的思想道德观点。因此在进行“四史”育人过程中,要将“四史”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抓住学生易发生思想困惑的关键点,及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指引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添砖加瓦。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四史”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整体性原则”帮助学生将“四史”融会贯通,运用“辩证性原则”端正学生的是非观,运用“政治性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运用“解惑性原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牢牢把握这四大原则可以令“四史”教育事半功倍。

三、“四史”育人的途径

“四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历史课,还是一门思政课,大学生在“四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明是非、辨虚实、淬精神,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学会把握当下、迎接未来,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四史”的力量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四史”这堂课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将红色文化与“四史”育人相结合。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因此“四史”育人活动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利用红色故事丰富“四史”教育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东三省开展“四史”育人时可以融入东北抗联精神,以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带动学生学习“四史”的热情。抗日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杨靖宇、张中华、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雄以生命为代价为抗日战争换来胜利,在进行“四史”教育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这些抗日英雄的光辉事迹,为学生们展现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英勇历史,一方面可以让“四史”教育更加具象化,令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中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辈们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大学生效仿革命先辈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2.将民族精神与“四史”育人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哲理凝练为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迸发着生生不息的强大活力。“四史”教育与爱国精神培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四史”教育是涵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载体,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则是“四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四史”学习和爱国精神培育在性质、内容、目标上不谋而合。因此在进行“四史”学习教育时要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以“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四史”学习,用“四史”学习促进学生培养“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爱国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在抗日战争阶段爱国精神表现为为国捐躯、不畏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表现为雷锋精神、铁人精神,而在当今时代爱国精神的表现更为丰富,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奥运精神等都是爱国精神的不同体现,“四史”教育不仅要将历史上的爱国精神传承给当代大学生,还要将当代爱国精神融入“四史”教育中,为“四史”增添生命力,让“四史”与时俱进,真正的“活”起来。将“四史”教育与培育爱国精神相结合,能够让青年学子们增强使命意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承青年之责,担国之重任。

3.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开展“四史”育人要抓住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富有激情、敢于创新的特点,积极创新“四史”教育方式,让课内与课外联动,线上与线下融合,不断增强“四史”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针对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设置研究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四史”知识库,从而“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构建“四史”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例如在阶段性的探究学习过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总结交流活动,或者通过竞答交流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日、纪念活动等线下活动将“四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四史”理论和精神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开展“四史”教育不能一味地依赖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应当积极地创新线上教育方式,开辟互联网“四史”教育新阵地,让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扩大“四史”教育影响力。开展育人活动时应当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平台,通过发布“四史”英雄人物、感人故事等相关主题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举办短视频作品征集大赛、英雄人物海报制作大赛等线上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线上教育活动作为线下教育活动的补充,可以将“四史”深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史”育人活动要紧跟时代潮流并以当地特色为抓手,创新教育形式,真正让“四史”走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当代大学生在“四史”的涵养下茁壮成长,担当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书写属于他们的崭新一页。

四、结语

“四史”发源于中华民族不畏牺牲、勇于抗争的斗争时代,在中华民族百年间的改革发展中愈渐丰厚,“四史”留给当今时代的不仅仅是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精神。这四部史书凝结的血泪、蕴含的精神值得国人反复咀嚼、铭记在心。如今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值此特殊时期更要加大“四史”育人力度,在缅怀先人奋斗历史的同时放眼未来,尤其要在青年学子中推进“四史”教育工作,让国之栋梁们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四史党史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